外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之运用[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任务教学法已逐渐成为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各种任务或活动为目标, 发展 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文章从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入手,研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 法语 教学中的 运用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法语教学  语言交际能力
   一、 引言
   教育 部2001年7月制定的法语课程标准对法语教学目的强调“从学生的 学习 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在法语教学策略方面,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 措施 ,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为把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亲身参与制定、选择任务的完成,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语言。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发展和完善得益于语言 理论 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外语教学等理论的支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 社会 化。所谓任务,Crookes(1989) 认为它是指特定目的的一项工作或一个活动,在教育课程中,它主要用于搜集资料进行 探讨 的工作或活动。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为理论基础,符合二语习得内化过程的理论假设。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在传统的大学法语教学过程中,教学 内容 和教学结果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学习,仅仅学会了某些孤立的语法或表达,并不能真正地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更不能自如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相比之下,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外语教学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外语教学从重视教师的影响转向了重视学生的影响,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的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影响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法语毕业论文,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Nunan(1989)认为,任务具有结构性并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环境五部分组成。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习者不仅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学习过程,任务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强调过程和结果。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相对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同时,任务型教学法还激发了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积极地运用和分享已有的个体经验,从而学习和训练对语言的理解、操作和应用。学生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语言应用的广泛性、深入性、复杂性、机动性都得到全面地体现。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其中任务中阶段是核心,任务前阶段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归宿,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法语毕业论文,任务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到语言的可操作性,还要考虑到其是否具有交际性。下面以新视野大学法语(第二册)(2001) Unit 1 , Text A : Time-Conscious Americans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课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