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语自从实行新教材以来,在增加内容的同时,难度上也有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每周的法语课课时又没有增加,于是拿到新教材的教师普遍感到“没法教”。因此,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就要求教师能突破框架,抛弃落后的、违背教育规律的传统理念,尽快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现代教育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新教材 现代教育观 新型的教师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基础法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好的发展时期,它的鲜明标志是新课改、新课程和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发展的主题,由此素质教育向内涵性质的发展迈出的重大一步。为了实现这一跨越,新课改倡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倡导“任务型”法语教学途径。尽管我们对新课程标准已有了解,但真正使用新教材仍然感到问题颇多:教材的内容不断增加,词汇量不断加大,教学方式主要是根据“任务型”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课时又不增加,教材怎么能教得完?形成这个想法的原因是教师一直把教材奉为圣经,总是想学透教材、教透教材,把课文当作是课堂上的法定文化,甚至高于课程,高于大纲。因此,要能真正得心应手地应用新教材,我认为首要的是教师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创建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转变传统观念,落实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教育的不适应,首先是教育观念的不适应;收效不大,主要是教育观念转变不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抛弃落后的、陈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的教育观念。 1. 新课程法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一 ———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在不少教师观念中,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材的更新虽然会使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是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不应该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探讨教的内容和措施;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 首先,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应用。每个单元还附有Self Check部分,学生可用来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 其次,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学科整合。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法语教材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且新目标具有学科融合特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在与其它学科教师讨论后,再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法语论文范文,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最后,以教材为基础,开发教材。教师和学生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开发教材,是在教师及学生的实践、反思中进行的。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新思维,师生互动,共同开发教材,为更好地利用本教材进行有益的探究。 由此可见,法语毕业论文,教师只有从原来的教材观中迈出来,要清楚教材仅仅是提供了平台,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教材是要靠自己去探究、探讨和创造的。 2.新课程法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二 ———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1)由昔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关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这种看法已经开始改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因此,现代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为目的,让学生学会商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重视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把“给学生压力”变为“给学生动力”,由“牵着孩子走”变为“推着孩子走”。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要在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者的影响,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 2)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体系的建构者 在原有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功能往往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所修筑的围城里,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而任何超越教学大纲和教材则被视为“大逆不道”。然而,新课程已经不只是“文本课程”(大纲、计划、课本),而更是“体验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它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的解读,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我们的课程建设要努力做到“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向迅速发展的高新科技领域”。因此,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成为教育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不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和建构过程。 3)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 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常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强调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个性发展得如何,是不言而喻的。而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新课程法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三 ———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异同性,这符合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4.新课程法语教师观念转变之四 ———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1)评价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法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促使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评价不仅仅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更要调动教师自评的积极性,发展其自我反思能力。 2)评价近况 目前,在法语教学中大都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重视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这种以分数、结果来判断学生优劣的做法存在不少弊端,是很不科学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的,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容易在评价过程中打击一大批虽成绩不好,但在其他方面有潜能的学生,同时还限制了学生在其他多方面的发展。 3)评价准则 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多元性。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整体性。评价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就要长其长、短其短。 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影响。 灵活性。“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不以单一的考试来评价,而是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状况,提倡学生自评与他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而教师则是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的指导者。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影响。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学习措施、学习潜能、学科特长等,教师给予即时、真诚、有效的评价,以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 4)评价措施 法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准则的整体性,也就决定了评价措施的多样化。目前,常用的评价措施有: ①档案袋法。通过收集学生个人的学习成果,建立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人纵向评价,就能很好地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 ②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就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③活动法。通过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如开展社会调查、现场实验、口头答辩等。 5) 变单向评价为多元化评价 传统教学中,总是由教师实施评价,注重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以考试为中心,忽视人文性,而新课程倡导开放,宽松和民主的评价氛围,关注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对学生的评价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身上蕴涵着巨大的潜力,不是他们不会说,而是他们不敢说,怎样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呢?我们应该把评价的权利交给他们。例如:表演对话时,我会提出几个评价要求,法语的语音、语调、流利程度、面部表情等。表演后,我总要问其他学生,“他演得怎么样?”此时学生们各抒己见,兴致很高。在评价中学生拼发出了创新的火花,使法语综合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家长评价学生。课后,我给学生准备一本家校联系本,里面记了学生平时用法语和朋友进行交流的情况,以及朗读时间长短。让家长采用A、B、C三个等级进行评价。 除此之外,还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三、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先进的教育观念是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转变的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的转变中进行,前者是方向和基础,后者是落角点和归宿,二者相辅相成。因而,我们在新课程指导下的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在吃透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精讲精练,充实课堂教学容量,从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点出发,讲究课堂教学的层进性,实行分层目标教学。变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体系,由浅入深地对目标予以网络构建。创立“纵向连环递进,横向螺旋推进”的课堂教学流程。纵向以分层教学目标为链条,其环节的顺序为“基础——迁移——延伸”;每一环节又以学生学习活动为横断面,回环逐层深入。这样,教学就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链条式螺旋式交织集成线路、探索性,注重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提高练习的有机结合,从而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积极贯彻新课程的精神。 2、着力改变自己的备课方式,加强科学性和针对性。 在传统观念中,传授知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在学校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课程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知识的获得和掌握,都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因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索、选择、创造、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基于这种观念,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准备当中就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备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地设想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拟定多种可能有的相应对策;要注重花时间去认真琢磨学生、琢磨活的课堂,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和他们特别关注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大纲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的真正需要中。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鉴于二十一世纪教材的渐进性,教师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究、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法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龚亚夫 “新教材课程标准与修订高中教材”,任务型教学新教案(高一上),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年9月 3. 刘道义 “法语:新课程所引起的教材变革”,人教期刊,2003年1月 4. 陶国平 “如何解决高中法语新教材‘课时不够’的问题”,中小学法语教学与探讨2004年第3期 5. 罗敏江 “新课程法语教师观念的转变”,中国教师报,2003年8、9月 6. 周春欣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武进教育,2004年2月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