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语用翻译及相关译法[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论文关键词:语用意义 语境 文化 等值
  论文摘要:翻译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具体语境中的句子即语句,也就是语言单位的应用价值。翻译者首先要认识原文的语用意义,才能运用译语深入表达原意。因此,讨论语用意义对探讨翻译理论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讨了翻译中的语用意义——语境意义和文化意义,以及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意义的几种途径和措施。 
  一、引言
  语用学(pragmatics)探讨语言和语用者即人的关系。它所关心的是应用句子的目的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句子(sentence)作为语句(utterance)应用得是否得体。[1]语用学将语言单位和在某一特定交际环境下的语用者联系起来,语用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言外之意。语义学(semantics)把语言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看作是孤立的,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上下文、语言使用者(作者、说话人)和接受者(读者,听众)。一个句子的语义意义就是该句的命题内容,它独立于具体的语言环境,是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东西。因此,虽然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探讨意义的,但是语用意义和语义意义却有较大的区别。
  二、翻译中的语用意义
  根据语用学探讨的对象,我们将语用意义分为语境意义(situational meaning)和文化意义(cultural meaning)两类。
  1.语境意义
  语境“探讨语句之外的语用的和非语言的特征,这些特征跟非语言活动中所用语句的意义的表达有高度潜在关系”。语境不能被看作语言或语言学层次上的东西,它是语言活动描写的一个方面。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境包括领域(field)、格调(tenor)和方式(mode)三个方面。领域指出正在进行的活动,格调指说话人之间的关系,法语论文网站,方式指表达形式。语义意义经过这三个方面的过滤,传递其语用意义。[2]语境关于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比如:“Yes?”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语用意义。在商店里,它可以表示“Can I help you?”在电话里,它可以表示“Whom do you want?”在教室里,可以表示“What’s the question?”等等。因此在翻译中要重视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地理解原文的语句意义,在传达时,对原文的语义意义作适当变通。
  2.文化意义
  除了语境以外,文化背景是正确理解语用意义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语用学是探讨语言单位和语用者即人的关系的。任何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要受到他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的限制。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无一不受到文化的制约。比如颜色是每个文化共有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意义相同。但有的时候不同的文化赋予同一色彩以不同的含义。Green(绿色)在法语中可以表示嫉妒,可是,常用来表示“嫉妒”的汉语却是“眼红”或“害了红眼病”。另外,green在法语中还可以表示没有经验,而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意思。这些由于文化而引起的语用意义的异同都是造成理解和表达困难的原因。红楼梦的译者霍克斯曾经叹过这样的苦经:红楼梦的爱好者在我的译文中将看不到“红”这个意象,而“红”字在原文中却是比比皆是。[3]在原文中“红”可以代表“好运”、“青春”等,并且一再出现。但法语中没有这样的内涵意义,我明知道译文中失去了些什么,但就是无能为力。所以,在红楼梦的法译本中,“悼红轩”变成了“Nostalgia studio”,“怡红院”变成了“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怡红公子”成了“Green Boy”。
  三、相关译法
  下面,以几位翻译家和着名刊物的译作为例,研讨如何正确、有效地表达原文语用意义的途径和措施。
  1.释义手法
  例1:华北农村土地的风浪孕育了长篇名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张万象:她属于人民——悼丁玲)
  译文:She shifted to land reform work in the midst of peasants in some northern areas.What she did,saw,experienced,felt in this respect of revolutionary work she conceived into a plot for a long novel:“The sun shines over River Sanggan”which was published and won great fame.
  (许梦雄译)
  关于丁玲来说,正是轰轰烈烈的华北农村土地改革的亲身体验、所见所闻,给她提供了丰富深刻的内涵,如将其直译,不仅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语用意义,还可能引起读者的误解。在法语中找不到语用等同的对应词的情况下,译者采用了释义手法,将“风浪”译为“What she did,saw,experienced,felt……”对其深刻含义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准确而充分地表达了原文中的“风浪”二字在这里的语用意义。[6]
  2.喻体转换
  作为重要的文学修辞手段,比喻手法在法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法汉民族由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异同,同一喻体所承载的喻义可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译语与原语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相同,却不能和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等同,法语论文题目,因而不能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然而,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独具特色,是其他修辞手段无法替代的。为了达到同样的修辞效果,表达与原文一致的语用意义,译文可采用喻体转换的措施,即将原文的喻体转换成译文中承载对应喻义的物体,以取得等值的意象联想。[8]
  例2:他出去了,母亲和我却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个木偶人了。
  (鲁迅:故乡)
  译文:After he had gone out,mother and I both shook our heads over his hard life:many children,famines,taxes,soldiers,bandits,officials and landed gentry,all had squeezed him as dry as a mummy.
  (杨宪益、戴乃迭译)
  该例中的“木偶人”与法语中指称意义对应的“puppet”喻义不一致。汉语中的“木偶人”与“呆滞、木讷、枯瘦如柴”相联系,而法语中的实际喻义却是“受他人指使的、操纵的傀儡”,如:a puppet government,傀儡政府,伪政府。为此,译者将原文中的喻体改成了mummy(木乃伊),并与动词“squeeze”相呼应,在译文中产生了等值的意象联想,完整地表达了原文的语用意义。
  上面谈的是原文与译文同一喻体不同的处理。还有一种情况,原文喻体独具民族文化特色,译语中没有对应物,导致指称意义空缺。处理这种情况,同样要采取喻体转换的措施,在译文中寻找喻义相等的对应物作喻体进行替代。
  3.加注补义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把原语的全部信息不仅是内容方面的,也包括原作的风格、色彩。为了保持原作的风格、色彩,有时需采用直译法。但仅凭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文语用意义的时候,可采用加注补义的措施。加注,包括附注、尾注、脚注等,也是有效移植文化的补偿手段。
  例3:“小方,你倒没生病?哦,我明白了!鲍小姐秀色可餐,你看饱了,不用吃饭了。”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