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国古代文化学习法国语言学[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1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应用中国古代文化学习法国语言学

关键词:翻译;语言学

此文缘起,在于导师吴泓缈先生的一番独特创意。时值吴老师着手于《红楼梦》绘本的翻译工作,遇其中一节“宝玉魂游”,取自原书第 116 回,状写宝玉因病魇复发而再陷太虚幻境之所历所感,写景隐若飘忽,写人亦是白描寥寥,字里行间皆是辽远虚灵的恍惚,着墨于宝玉半梦半醒、意乱神迷的情态。恰逢此前吴老师又在本科四年级的课堂上与学生们一同赏析过新无国界教材第四册上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奈瓦尔(Gérard de Nerval)《火的女儿》(1853 年结集出版,法语论文题目,《西尔薇娅》、《奥蕾丽娅》等短篇都收在其中),描绘的也是作者自己在半为回忆半为梦的感觉中对童年某个片段的依稀捕捉。老师有感于法文句式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又叹奈瓦尔文笔中独有的清奇秀逸,更觉此法文选段中作者的梦境似与宝玉的梦境有某种微妙的默契(都关乎心上红颜),于是乎奇念顿生,想是否有可能将“宝玉魂游”以法文的笔墨情致点染出来,即存留中文文本的基本故事设置,提炼出其内在的精神实质,然后模仿奈瓦尔的文风特点,用法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写成文章。吴老师将这一设想布置成作业交予笔者,并给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甚至戏言可适当“篡改”原文的情节发展与思想内涵,但对一点要求强调再三,即“纯粹”之法文。傅雷先生在谈翻译时颇为看重的标准也是“纯粹”二字,他认为上佳的中译本必以“纯粹之中文”译出,“纯粹”意为使得译出的中文丝毫不见法文痕迹,法语论文范文,是道地的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和文化心理的中文。吴老师布置的作业虽然无涉翻译,但此处对法文“纯粹”的要求应是合于傅雷的阐释的:应使写成的法文不留中文痕迹,并尽量参照法文读者的情感、认知、心理共鸣等文化因素,同时通过法文媒介言原文作者之欲言。要达到吴老师的标准写出这样一篇可谓“形神兼备”的文章来确有相当难度。这种极具文学色彩的摹拟创作形式对笔者来说纯属陌生,在听到老师的设想之初,仅能勉力意会其主旨,对具体操作不甚了了。只是笔者实难抗拒这样别出心裁的创作实践,又深爱曹公千古文章,故决心做成这一番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尝试。这次尝试不但是绝好的语言练习机会,更让笔者从一系列疑惑与矛盾中获取了许多感悟心得,这些心得或许不够成熟、完备但可见证一个法文爱好者在求索之路上一次初探历险。本文旨在回顾、记录这次实践的全过程及其中的偏失、得益。(上文提到所参照的中、法文及笔者拙文因篇幅原因略去。

执此之笔,抒彼幽情--欣然在提笔之前有一个漫长艰苦的构思过程。如前文所述,以笔者当时的见识,对这样的写作方式既无一个较明确的定义为指导,亦无确凿的标准可参考,“自由”固然是自由了,但既有无规则约束的自由,亦必有无理据可循的惶惑。那时唯一的思路仅来自于对吴老师相关要求、见解的反复咀嚼玩味,以及在与他研讨、交流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所得的一些感性、主观的略论认识。“提炼出原作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法文表述的感觉以言原作者之欲言,力图在法文读者那里收到与中文读者读原文时相似的效果。”这是笔者在改写文中试欲达到的目标。于是必须完成好两项工作:一曰理解原文的故事精华和思想内涵,二曰理清如何用法文向法国人讲述“这一类”的故事。这就要求笔者对两个文本内、外的相关材料进行略论,随后效仿之。

首先是中文文本。这一节在 116 回小说的结尾,大有与第五回首尾相应、暗喻主旨之意。 如梦中呓语般扑朔迷离、淡似云烟的文字,描写的是缥缈奇诡的太虚幻境,主要预示了诸女子的命运结局和宝玉的心理遭际,与两回相关的是曹雪芹书中众多主题之一:封建男权社会中女性凄凉的生存境遇和男主人公先天不足(自身性格弱点)、后天畸形(社会环境和家庭压力)的彻头彻尾的爱情悲剧。与此段相关的还有两个意蕴极深的神话:补天的神话和还泪的神话。这两个神话绝对是对主人公宝玉的最佳注脚。前者体现了他的玉、石双重性,既有人性的光辉与卓尔不群的才情,又有一个封建贵族子弟身上与生俱来的性格缺陷。后者则注定了他与女儿这水做的骨肉间的种种故事。不管是太虚幻境中的神瑛侍者,还是大观园里的怡红公子,都有欣赏女性、尊重女性,甚至愿意倾一生之力为女性服务的特点,正与曹雪芹“使闺阁昭传”的“颂红”与“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题《金陵十二钗》”的“悼红”行为不谋而合。曹公匠心独运,塑造了宝玉这样一个“睥睨须眉浊物,偏爱清清女儿”的男子形象,并表达了这种不遗余力称颂女性、将女性置于与男性平等甚至更高地位的主题,此形象和主题是在改写中断不能丢掉的要素。另外,此节既是写梦,必脱不了中国小说中与梦相关的传统精神。从唐朝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到明汤显祖的《邯郸记》, 无不描写梦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和“黄粱梦醒”的悔悟,皆在影射人生如梦,使世人明晓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曹雪芹正是承袭经典,并发扬光大了对于古人从“小梦酣醉,大梦不醒”的执迷到“百岁如流,富贵冷灰”的悲慨的人生之大苍凉与大无奈。“梦与现实”的主题也应该在改写中有所展现。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