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翻译过程中存在的翻译不对等问题略论与对策探讨(2)[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三)风俗习惯不同引起的文化不等值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并且非常实际地反映到著作中。对著作所描写的民俗现象不了解,就不能正确地传递原文信息。比如果戈理在《Шинель》描写主人公为了攒钱买外套,决定изгнатьупотреблениечаюповечерам.译文为“取消晚间的一顿茶”〔3〕(P89)。在这里,чай与“茶”看起来是等值的,但实际上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俄罗斯风俗习惯。俄国人喝晚茶的时候,一般要同时吃一些点心,这与中国的喝法是不一样的。如果仅仅是中国人那样只喝些茶的话,下文就不会写“他甚至完全习惯了晚间挨饿”。显然,原文中的чай是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其意义相当于中国的“夜宵”。因此,仅译成“取消晚间的一顿茶”不但没有传递出原句的信息,还作用到下文的理解。本文以为可译为“取消每晚的夜宵”或“取消每晚的茶水点心”。这两种译法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原译法的“文化不等值”。

(四)思维与表达异同引起的文化不等值思维方式的不同,观念的不同,都是民族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当这些内容通过语言表现在著作中时,或者译文读者无法接受,或者被读者以原有的观念接受。无论哪一种情形其文化内涵都得不到很好地表达。例如俄语中指小表爱的词,在中文中就很难找到等值物。在契诃夫的小说《Душечка》中有爱称Сашенька,被译成“沙宪卡”〔2〕(P750),并加注释为“亚历山大”的爱称。笔者认为,Сашенька是Саша(沙萨)的爱称,“沙宪卡”三个字在译文读者心里无论从音上还是从形上都无法引起亲切之感,没有译出原文的韵味。不防按汉语习惯译成“小沙萨”,倒也译出了几分亲切。除了以上几种因素,其他如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在文学著作中也会有较多的反映,他们独特的内涵也会引起翻译的“文化不等值”。而恰恰是这些内容使原文著作充满了异国文化气息,可以说是译文读者的兴趣点之一。所以,当原文出现以上内容的描写时,应仔细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并尽可能地传递出来,使译文起到交流文化的影响。

三、文化不等值现象在译文中的三种类型

(一)修辞色彩不等值文化不等值现象的类型之一,即是译文的修辞色彩与原文的修辞色彩不一致。比如,在果戈理小说《外套》中有这样一段话:“Чтовы,милостивыйгосударь,”…продолжалонотрывисто…“Незнаетепорядка?Кудавызашли?Незнаете,какводятсядела。”有一种译文为:“您怎么了,先,俄语论文俄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