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成语、谚语在交际中的使用特点》-----俄语论文[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俄汉成语、谚语在交际中的使用特点》-----俄语论文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的固定短语或成句,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熟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词,其结构较为复杂,俄语论文使用受限;它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短语或句子,它不是临时组成的,而是现成的。它有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人们就像应用词一样,把它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语言单位来使用。
俄语熟语是以现成形式复现的语言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构成,其意义、组成和结构具有恒常性。俄语熟语也可以叫作固定词组或固定短语,相当于词或句子,在使用时不必像自由词组那样临时组合,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言语中使用。汉语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其范围相当广泛。一般在汉语熟语之下区分出成语、谚语、俗语、名言、歇后语、套语等几个类别。俄语熟语也有相似的分类,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和套语等。这里着重介绍俄汉成语、谚语在交际中的使用特点。
成语是指词汇不可分割、语义完整、以现成语言单位形式在交际中反复使用的词的固定组合(或词的非自由组合)。它具有结构的固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两个特征。所谓固定性,主要指成语的组成词不可任意替换,即搭配固定,而且词序不变。所谓整体性指的是不论组成词的意义如何,成语总是以整体来表示意义。成语的形成和发展与本民族的生存条件、文化习俗等密切相关。俄汉成语都有其各自的语音、语法、词汇、使用范围的特点,但作为交际功能的语言仍有相通之处。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四字格式和书面语体是现代汉语成语的重要特性,尤其是书面语体属性关于成语来说比四字格式更加重要。这是俄汉成语很重要的区别之一。所有的语言学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指出了俄语成语的口语色彩。就其来源而言,俄语成语少有出处,多数是反映民众生活的口语性成语。从结构上看俄语成语无固定格式,组成成分多少不定,可为词组,可为短句,与惯用语接近,各结构成分间的联系比较松散,可以插入其它成分。
俄汉成语是俄罗斯民族和汉民族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俄中两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由于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俄汉成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各有其独特的民族特点。
1•成语用最精练的形式概括了历史事实,流传后世。
各民族语言的成语反映的多为各民族的历史,或以民族生活中的事实为依据反映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如:成语вольныйказак直译是“自由的哥萨克”,是指俄国15—17世纪不堪当局残酷压迫而逃往俄国边境顿河、雅伊克河流域和扎波罗热地区的农奴,在那里他们获得了自由,故称“自由的哥萨克”。后来成为成语,意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人”。成语воттебе,бабушка,июрьевдень! (真是倒霉!真是不幸!真是失望至极!)与俄罗斯农奴制有关。基辅罗斯时期(9—12世纪),农民在法学上虽是自由的,但按当时的惯例,只有在冬初农事结束后农民才能从一个地主家转到另一个地主家。15世纪中叶,政府规定,农民只能在尤里节(Юрьевдень,即俄历11月26日)前后一周的时间内更换主人。到了16世纪末,这点自由也被下令取消,农民完全变成农奴,失去了人身自由,该成语就是农民对此发出的哀叹。现在用这个成语表示因意外情况致使计划落空的失望心情。
汉语里反映历史史实的成语也十分丰富,而且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其他语言中所不可能有的。例如,“卧薪尝胆”、“暗渡陈仓”、“负荆请罪”、“东山再起”、“四面楚歌”、“乐不思蜀”、“得陇望蜀”、“纸上谈兵”等。
“得陇望蜀”这一成语出自《后汉书•芩彭传》,比喻得寸进尺,贪心不足。刘秀打败了王莽,自立为皇帝。当时大将军芩彭曾领兵跟随刘秀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很得刘秀赏识。刘秀控制了东部地区之后,又转向西进军,与大将军芩彭攻下天水,又与偏将军吴汉把隗嚣围在西城。公孙述听说隗嚣被芩彭和吴汉围困,马上派大将李育前去救援。当时,公孙述的军队驻守在上邦,刘秀因有事,就派两员将军留下来包围上邦,自己要回洛阳一趟。行前刘秀给芩彭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你等到西城和上邦两处攻下来后,就可以率领军队去攻打四川。”刘秀向西进军,目的在于平定陇、蜀二地,以完成统一全国的目的,后来果然达到了这一目的。可见在特定的情况下,人是应该得陇望蜀的。
2•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这种具有民族性的风俗习惯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成语горохпридороге(路旁的豌豆任人摘),喻指易受人欺负的或令人喜欢的人,该成语的形成与助人为乐的风俗有关:从前俄罗斯人为了寻找适宜生存的地方,到处迁徙,走在前面的人尽力为后来者创造一些方便条件,在路旁种上可供生吃的豌豆、萝卜之类,供后来人充饥。садитъсяневсвоисани(不称职),俄罗斯地域广阔平坦,冬天漫长,сани是俄罗斯人冬天最常见的代步工具之一。汉语成语“歃血为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诸侯盟誓时,嘴唇涂上牲畜的血,以示诚意。又如“金榜题名”、“鸣锣开道”等都反映了中国独特的风俗。
3•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人类全部的历史就是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美化自然的历史。成语中也就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与汉语成语“雨后春笋”意思相近的俄语成语какгрибыпоследождя(如雨后蘑菇),俄罗斯人以грибы(蘑菇)而不以竹(бамбук)作喻,因为竹这种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而俄罗斯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产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无广泛联系,所以俄语中就不可能有同竹子有关的成语。中国也有蘑菇,本来也可以用“雨后蘑菇”比喻事物增长又多又快,但汉民族历来喜爱竹子,另者,蘑菇属于菌类,而菌常与“霉”字相关联,取意有所忌讳,所以在创造成语时,自然就取“竹”了。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五分之一。因此,俄罗斯人的生活同森林关系密切,也就产生了一些与森林有关的成语,如:ктовлес,ктоподрова(各行其是);смотретъвлес(老是想逃,不安心)。而中国的森林资源比较贫乏,与森林有关的成语也就为数不多。汉语利用自然景观或物体做比喻的成语在俄语中很难找到对等的成语,如:泰山北斗、蓝田生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等。
4•宗教在各民族历史发展及语言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俄罗斯宗教的发展,特别是东正教的传入和罗斯基督教化,对俄语成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作用。如成语какуХристазапазухой(像在基督怀里一样,平安无事,无忧无虑)。
成语хотьсвятыхвыноси(简直叫人难以忍受),用来指不成体统、极端粗鲁的言语或行为。该成语的来源与教徒家里挂的圣像有关。教徒认为圣像是有神灵的,周围发生的一切它都能看见,因此,当家里发生打架、吵嘴、酗酒等不成体统的事时,要把圣像搬出屋外(выноситьсвятых)以免亵渎神灵,招致灾祸。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汉语里便出现了一些来自佛教或同佛教有关的成语,如“借花献佛”、“回头是岸”、“大慈大悲”、“一尘不染”等。来自道教的成语有“回光返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脱胎换骨”等。
5•古希腊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远作用,俄语里有许多成语源于希腊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另外产生于远古时代的民间创作是整个世界艺术文化的历史基础,是民族传统的源泉。这些民间创作,特别是童话、传说等在成语中得到反映。如成语гордиевузел(无法解开的结),дамокловмеч(千钧一发)源出希腊神话。成语аника-воин(阿尼卡式的“英雄”,冒充好汉),аника是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主人公,他炫耀自己力大无比,吹嘘自己战无不胜,公然向死神挑战。然而,当死神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害怕、求饶,结果死于决斗之中。现在用来形容那些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人。汉语成语未受到古希腊文化的作用,成语主要来自中国的经传典籍、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等。
6•古典文学名著是成语的重要来源。
许多名著的诗文语句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成语Какбелкавколесе。直译为“象松鼠蹬轮子似的瞎忙”,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松鼠》(“белка”)。寓言讲的,俄语毕业论文俄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