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论文:俄语中的人名隐喻现象
隐喻在人的思维过程中的影响众所周知,巴拉诺夫(А.Н.Баранов)在谈到对于对政治活动家进行隐喻刻画的问题时说,“你告诉我,你使用的是何种隐喻,而我会问你,你是谁……”[1]。俄语论文隐喻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意思,而借助其他措施。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人名隐喻现象(антропонимическаяметафорика)。先验个体的个性及其专名构成了语言的个体领域,它是世界图景(картинамира)的主要部分,又是一个特殊的坐标体系,我们经常参照它来评价其他个体的活动。 通过与熟知的事物进行对比来评价新信息,或对旧信息进行再认识,是人类的普遍心理特点,阿鲁久诺娃(Н.Д.Арутюнова)指出,相似性的直觉感“在人的实际思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隐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即在于此”[2]。通过探讨大众传媒中的人名隐喻,可以看出由某一社会生活领域内熟知主体组成的价值网络,在人民意识中是如何运作的。 下面我们以彼得一世(ПётрПервый,Пётр,ПётрВеликий)的名字为例来探讨一下现代俄罗斯政论话语中对个体价值进行描写和评价时专名隐喻(ономастическаяметафора)的使用。 彼得一世专名概念的核心由以下意义成分构成,如,“俄罗斯文化、国家制度和经济的改革者”、“实施积极对外政策的人”、“极力使俄罗斯摆脱落后并使它赶上欧洲的人”、“加强国家机器和国家集权的人”、“使俄罗斯恢复帝国雄风并作用邻国的人”、“不受社会情绪作用、致力于改变社会面貌的铁腕统治者”。从1999年到2000年,即在2000年4月俄罗斯总统选举的前后这一时间内,彼得一世隐喻变得能产并非偶然。 俄罗斯的政治、法学和文化起源于拜占庭帝国的专制独裁传统,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国家体系的基础始终是某一人(大公、沙皇、总书记)的无限制的权力。在当今俄罗斯缺少权力分配的条件下,这“某一人”就指总统。如对叶利钦及其继任者的隐喻称名:“俄罗斯还处在沙皇伯利斯(Борис,叶利钦的名字)和他一家的阴影下”(Бел.деловаягаз. 1998,26ноября)、“沙皇宣布了继任者的名字--—弗拉基米尔•普京……全国将密切关注这位王位继承人的每一步”(Моск.новости.1999.№30)。叶利钦总统在1997年把彼得一世的和自己的名字作为君主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是彼得一世这一专名具有了现实的意义:“彼得一世执政时是这样,伯利斯一世时期也将如此!!”(Общаягаз. 1997.№38)。 这样,由于俄罗斯国家首脑在大众意识里和独裁者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政权更替前夕,对于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新总统这一想法在下列隐喻里得到体现:“当今俄罗斯还可能有彼得一世吗?”--—“本世纪当然不存在,但我相信,在下个世纪可能出现……他可以叫作尤里•米哈依洛维奇,或者米哈依尔•尤里耶维奇,但总之不是伯利斯•尼古拉耶维奇(即叶利钦)”(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правда. 1999. 2-9июля.№120);“我的俄罗斯,你就再创造一个彼得吧,让他管管国内的事情,把你自己的国民带上富康之路!但你总创造象谢列兹尼奥夫、切尔诺梅尔金这样的人”(Нар.Воля. 1999. 1апр.)。此外,彼得一世这一专名隐喻用法也被使用在评价普京的语境里:“普京是谁?是新一代的彼得一世,还是和以往统治者一样压制民主与自由那脆弱的萌芽?”(Своб.Новости.2000.№37)。从这一隐喻中可以看出民众的期待,人们评价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力总是根据对该人所提出的要求。而人名隐喻恰好就是把客体的特征和人们希望该客体应具有的特征联系在一起。 在评价俄罗斯社会之外的类似的现象时,彼得一世专名隐喻起到了认知过滤器(когнитивныйфильтр)的影响,如对从一个革命者到独裁者的委内瑞拉总统查维斯(УгоЧавес):“乌科•查维斯曾经想成为委内瑞拉的彼得一世--—他认为,国家的一切都要改变,从政治体制到名称”(Бел.Деловаягаз.1999. 21дек.)。另一方面,非俄罗斯文化载体的人在评价俄罗斯社会现实的时候也会采用这一隐喻:“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强调自己的‘欧洲性’(европейскость)。西方记者已经开始把普京描绘成新一代的彼得一世”(Изв.2000.16.февр.)。 如果说上述的隐喻语境表现了彼得一世专名隐喻的一般的、常规的用法,那下例中的隐喻意义的基础则是非常规联想:“普京的讲话很好……按他的话,现在首要的任务不是恢复经济,而是要重建道德价值观……这简直就是个彼得一世!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后者曾积极的改造所谓的“道德价值观”--—剃掉胡子、穿欧洲人的衣服。至于独到的、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现代化,他只是顺便完成了而已”(Изв.2000.17.февр.)。理解这一隐喻的基础知识和对政治领袖的印象有关,这一领袖(即彼得一世)在所有领域把欧洲技术和俄罗斯传统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质的变化。而且,文化因素成为了发生在经济、政治领域深层变化的独特正面体现。正是这些意义在隐喻的主要和次要成分相互影响时被过滤出来,形成了这样一个意义:“以赶超欧洲为己任,但又不丧失俄罗斯固有特征的改革者”。这一隐喻把俄罗斯国家总统的活动引入到了广泛的俄罗斯历史背景之中,并指出了这一活动不变的特性:即在保持本色的前提下,赶上欧洲。这是俄罗斯国家主要的任务,也是俄罗斯接受基督教以来一直孜孜以求的。此外,很多情况下,同一形象表达手段在和语义不同的单位相互影响时,会形成不同的隐喻意义。 下面例子中的彼得一世专名由于从一个知识领域转移到了另外一个领域,其语义特征发生了最大程度的弱化(редукция)。如,在“‘苏联象棋的彼得一世’罗曼诺夫斯基深受同伴们喜爱”(Изв.2000.21.сент.)这一语境中,“过滤器”,即处于隐喻中心的意义,只“过滤”出了这样的语义特征,如“创新者”、“杰出的、有天分的、精力充沛的人”。在和现实的不断影响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新的思维产物。如,如果要评价使俄罗斯文化和文学得到世界承认的普希金的创作的意义时,就会形成这样的意义参数,即“在俄罗斯赢得世界声誉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人”,而“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化的彼得一世……他仅仅用自己那纤细的笔就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Общаягаз.1999.№22)这一语境聚焦的恰恰是彼得一世专名的这一意义特征。此外,彼得一世专名隐喻可以在商业、科学等领域使用,在此就不赘述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称名隐喻的相似度是没有限制的(在任何隐喻中也如此),但在认知价值上就不同了。所选专名的理据性越强,隐喻的信息价值就越大。从对上述隐喻过程的探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语言不需要把所有的边缘概念(периферийныепонятия)都词汇化,只需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建构即可。 参考文献: [1]БарановА.Н.Очерккогнитивнойтеорииметафоры//БарановА.Н., КарауловЮ.Н.Русская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метафора(материалыксловарю).М.:Ин-трус.Языка РАН, 1991.С. 190. [2]АрутюноваН.Д.Метафораидискурс//Теория метафоры:Сборник. -М.:Прогресс, 1990.С. 8.,俄语论文网站,俄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