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交际往来不断频繁,涉及到各个领域。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异同较大,语言礼节也尚不相同,如何使交际双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从而在交际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本意,这是学习委婉语的重要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委婉语进行不断地深入探讨,通过委婉语来深入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 一、“宗教等级”委婉语中的俄汉民族文化涵义 委婉语起源于“Taboo” (即塔布) 一词,意为“禁忌”.在远古的时代,人们认为语言和事物是一种等同的关系,语言会作用到人们的生活,甚至有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语言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神力,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而作为语言一部分的委婉语也就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 俄罗斯是一个信奉宗教的民族,他们主要信仰东正教 (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公元 988 年,俄语论文范文,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当政时期接受罗斯受洗。1000年之后的 1988 年苏联在庆祝这一伟大节日时提出了“俄罗斯与东正教---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母亲”的口号。东正教一直深刻作用俄罗斯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人民生活。因此,委婉语这一语言文化也深受东正教的作用。比如,教徒是不能直呼上帝的名字的,“бог” (上帝) 是“богатство” (财富、资源) 的词根,意思是“财富的源泉”,这是教徒们万不敢触及的。为了 回 避 直 呼 上 帝 的 名 字 , 他 们 称 上 帝 为“всемогущий” (全能主,万能主),“всевышний”(至尊)。上帝因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而将其变为魔鬼的化身并把他们逐出伊甸园,人们将魔鬼(чёрт) 称作“злой” (可恶的)、“нечистая сила”(不洁之力)。 而在中国,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信仰,因此中国人对鬼、神的称呼并不避讳,直呼其名。对中国委婉语作用最大的因素还是等级因素。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封建观念讲究的是男尊女卑,富贵贫贱,长幼有序等,凡事皆有定律,任何人不能跨越。“父为子纲”要求要回避父辈的名字,不能直呼其名;而“君为臣纲”要求不能起皇家的名字,否则将会引来杀身之祸。 而关于地处西方的俄罗斯来说,社会思想比较开放。晚辈为了纪念长辈可以取和长辈同样的名字,也可以直呼其名;在学校学生们也可以直呼老师的名字,而不是像在中国叫某老师。 二、“政治经济生活”委婉语中的俄汉民族文化涵义 委婉语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政治和经济纠纷中,俄语不断地出现新的委婉语,将政治经济的敏感词汇修饰地柔和而显朦胧。有时,一些大国的外交官为了维护本国形象,在发言中用一些含糊的 词 语 来 缓 和 他 们 想 要 侵 略 的 本 意 .例 如 : “перебить” (打死) 和“уничтожить” (消灭)两次听上去很刺耳,很残酷,所以,他们就会用“нейтрализовать” (镇压) “обезвредить” (不造成危害) 两词来代替。而在汉语中此类委婉语的表达是比较少的,因为中国的政局较稳定,与其他国家一直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我国坚持和平与发展准则,绝不会侵略他国。 三、“社会职业”委婉语中的俄汉民族文化涵义 职业委婉语指的是“对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美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使社会分工不断增大,一些靠脑力的工作者通常收入或是地位都高于靠体力的工作者,这使得体力工作者会承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人们为了避免“卑微”工作给其工作人员带来精神上的压力,通常会给这些传统意义上不怎么体面的工作起一些美化的名称,这些名称虽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工作者的生活,却能让其感受到应有的体面和尊重,也缓和了因职业歧视而给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 俄语中,这类社会职业委婉语非常丰富,例如 : “ чистильщик” (清 洁 工) 被 美 称 为“косметик города” (城市美容师),“няня”本就是“佣人”的婉称,而现在有了“домоводство”(家政工作人员) 的美称。在汉语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词语:比如将“工人”称作“蓝领”;把“伙夫,大师傅”美称为“厨师”;又将进城打工的青年农民叫做“打工仔、打工妹”等。 四、“死亡”委婉语中的俄汉民族文化涵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