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电影片名互译问题与翻译策略(3)[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关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异同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由着名文学著作改编的电影的译名一般采取异化策略,如 《Белый бим,чёрное ухо》 译为 《白比姆黑耳朵》 《Я шагаю по Москве》 译为 《我漫步在莫斯科》 《Сибирский цирюльник》 译为 《西伯利亚理发师》 等等。

  其实“归化”与“异化”和中国翻译家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归化”与“异化”,两者相辅相成,而何时采取何种策略,要根据所译之文章来判断,只有合理正确地应用这两种策略才能译出漂亮、精彩的译文。

  四、 片名翻译的具体措施

  1.直译法

  直译法是片名翻译中最常用的措施,也是最不会出错的措施。往往采取直译法的片名不会脱离影片的主题。例如,苏联影片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翻译过来就是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此部电影根据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而这部小说在华人圈里也非常出名,所以直译过来即可。采取此类措施进行译释的译名多如牛毛,如: 《Горячий снег》的中文名为 《热雪》, 《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译为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等等。 采取这种措施的电影一般在目标语国都比较着名,提到原本的名字,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样的故事,直译过来更加有利于电影的发行与传播。

  2.音译法

  这种翻译措施也比较常见,影片的原名往往是主人公的名字或者是以人名命名的,如 2017 年上映的俄罗斯梦幻喜剧 《Граф Монтенегро》 译为《莫特纳格伯爵》,又如,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译为《安德烈·鲁布廖夫》, 《Щорс》 译为 《肖尔斯》,《Яков Свердлов》 译为 《雅可夫·斯维尔德洛夫》,《Александр Невский》 译为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Зоя》 译为 《卓娅》, 《Мичурин》 译为《米丘林》,俄语论文, 《Тарас Шевченко》 译为 《塔拉斯·舍普琴科》, 《Поликушка》 译为 《波里库什卡》 等等,都是采用了音译的措施。

  3. 意译法

  意译是指根据大意来翻译,不必逐词逐句,通常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出巨大文化异同的情况下使用,意译更能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如 2017年上映的俄罗斯轻喜剧 《Любовь-морковь》 到了中国就变成了 《了解爱》,当然它还有其余两种译名: 《爱上红可人》 和 《错位夫妻》,三个译名都是采取了意译的措施,本人认为第一种译法最为精妙,男女主人公正是通过互换身体的方式,更加了解彼此,重拾恋爱的感觉。又如,让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蜚声国际的影片 《Неокончанная пьеса длямеханичевского пианино》 ---《失声琴》,其他译名 《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 《失声琴》 三个字既简洁又传神。还如,2017 年在中国上映的俄罗斯灾难大片 《Метро》,译为 《夺命地铁》,中文增添“夺命”二字,形象地交代出影片的内容与主旨,上述例子都是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措施。

  4.直译、音译与意译相结合法

  中俄文化的巨大异同,有时候无法用单一的措施进行译释,强硬地翻译过来,观众可能也无法理解,这时就需要灵活使用以上三种措施,使其相互结合,才能译出更加精彩的译名。如, 《Три дняв обессе》 译为 《美女匪帮》,影片是讲述了党中央专区首长的女儿在旅游期间,偶遇名为“会计师”的匪帮作乱而发生的一系列惊险的故事,译为 《美女匪帮》 比单纯直译要好得多;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 《Не хлебом единым》 译为 《爱情与理想》,相比于其他译名 《人活着不单靠食物》 以及 《爱的力量》 要好得多;其他例子又如:青春偶像电影《Питер FM》 译为 《彼得调频》, 《Глянец》 译为《华丽人生》, 《Русалка》 译为 《我的人鱼女友》《Мы из будущего》 译为 《古墓迷途》 等等。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