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6 Abstract 6-8 引言 12-17 (一)选题背景及探讨意义 12-13 (二)国内外探讨近况 13-14 (三)探讨思路和探讨措施 14-15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7 一、列宁文化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17-24 (一)列宁文化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17-20 1. 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 17-18 2. 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18-19 3.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19-20 (二)列宁文化观产生的理论基础 20-24 1.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列宁文化观产生的理论源泉 20-21 2. 列宁对民粹主义的批判构成其早期文化观的起点 21-22 3. 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促使列宁成长为一个文化自觉者 22-24 二、列宁文化观的发展轨迹 24-29 (一)列宁早期的文化观--理论创设阶段 24-26 1. 阶段划分(1894 年--1917 年 11 月) 24 2. 主要作品及思想 24-26 (二)列宁晚期的文化观--理论完善和成熟阶段 26-29 1. 阶段划分(1917 年 11 月--1924 年 1 月) 26 2. 主要作品及思想 26-29 三、列宁文化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29-42 (一)“两种文化”理论:科学的措施论指导 29-31 1. “两种文化”的涵义 29-30 2.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文化 30 3. 批判民族文化自治 30-31 (二)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途径 31-33 1.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思想的提出 31 2. 利用文化遗产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1-32 3.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32-33 (三)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技术人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 33-34 1. 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33-34 2. 为社会主义培养大量技术人才 34 (四)加强党的文化领导力和自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保证 34-35 1. 加强党对文化的领导权 34-35 2. 提高党自身的文化建设 35 (五)“文化革命”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转折 35-37 1. “文化革命”的涵义 36 2. “文化革命”提出背景 36-37 3. “文化革命”主要任务 37 (六)列宁文化观的基本特征 37-42 1. 求实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37-38 2. 战略性与预见性相统一 38-39 3.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39-40 4.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0 5. 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40-42 四、列宁文化观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42-48 (一)列宁文化观的历史地位 42-43 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42 2. 保证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42-43 3. 列宁文化观的历史局限性 43 (二)列宁文化观的当代价值 43-48 1.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44 2. 在发展中必须使文化建设和政治经济建设相协调 44-45 3.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45-46 4. 在实践中发展创新列宁的文化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6-47 5.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先进文化的领导 47 6. 推动中国人的文化自觉进程,重塑国人文化自信 47-48 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1 附录 51-54 后记 54-5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