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主办的“当代英语国家文学探讨的文化视角学术研究会”于2017年6月2—5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南京大学外国文学探讨所所长、《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校长助理周宪教授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刚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来自美国及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专家、学者130多人与会。此次会议在国内首次提出“英语国家文学”的概念,更加科学地概括了目前英语文学的发展态势,涵盖了除英美文学以外的其它英语国家的英语文学创作。与会代表们从文学与政治、宗教、哲学和社会等各种文化势力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出发,在国际视野中深入文学之维,多角度、多层面地探询了当代英语国家文学的主导倾向和发展规律以及英语文学网络的文化互动性。 关键词:当代英语 英美文学 文化互动性 一、概念澄清与理论研讨文学探讨中概念界定十分重要。本次会议以“当代英语国家文学”为探讨对象,首先涉及的就是一个概念问题。针对这一概念,大会开始,陆建德(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探讨所)在题为《为什么英语文学?》的大会发言中,梳理了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方向和变迁脉络,指出随着各民族从英殖民地中独立出来,他们开始使用英语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反映本土问题,强调本土意识,英语文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改变。所以,从文化视角关注英语文学创作背后的政治利益等成为当今英语文学探讨的关键。陆建德还呼吁中国学者应将自己的文化视角融入外国文学探讨中,彰显中国学者探讨的主体性。他的呼吁得到了其他代表的回应,有代表以中国学者的身份,用中国文学和文化来观照西方理论,在探讨中融入中国文化视角,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展开了对西方文学理论的整体反思和具体批评。20世纪以来,西方各种文学批评理论相继登场,竞相争鸣,为文学探讨和文学批评提供了新视域,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理论泛滥的局面,引起理论家和评论家对理论的抵制和不满。顾明栋(美国罗兹学院)认为对理论抵制不能对理论范式变化和理论构成提出洞见,对理论不满却有助于新的理论和批评措施的产生。 因此,从理论范式的转换来探求理论的概念内涵,考察和评价理论的不同变化形式,是对理论进行反思的有效途径。他主张理论是文学探讨的必备武器,为文学探讨提供多种方式,但首先要注重文本略论的实践。每一种理论的兴起、形成和发展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学科渊源。本次会议代表关于女性主义、后殖民批评、后现代理论等进行了冷静反思和深入探究。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是文学本身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关于女性文学地位的确立功不可没,但内部存在分歧。代表们对这一理论的有效性给予肯定,研讨了英美女性主义与法国女性主义之间的不同,认为英美女性主义对普遍性的追求抹杀了个体与身体密切的特殊联系,没有理解法国女性主义关于异质性文学语言的论述,因而忽略甚至压制了文学语言的颠覆影响。王光林(上海外贸大学)则认为弗洛伊德的“怪异论”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探讨带来很强的启示,他考证和深入略论该理论与后殖民批评理论间的关联,指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从“怪异论”模糊二元对立的观点中汲取了灵感,主张主客体彼此融合,互为文本间性,构建一个第三空间。詹姆逊的这一思想主导着全球化语境中世界文学发展的方向,华裔文学、澳大利亚文学和中国五四文学中的文化话语就是很好的例证。后现代叙事理论和戴维·洛奇的小说批评理论也引起学者的探讨兴趣。他们研讨了当下西方叙事理论的发展进程与态势,在探讨范畴、探讨措施及探讨范式的平台上详细比较了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之间的差异,也进一步研讨了洛奇有关小说与电影、小说与市场、小说严肃性以及文学批评功能与危机等方面的联系。 二、主流文化的英美文学探讨英美文学探讨作为英语文学的传统探讨领域,仍是本次会议与会学者的主要关注对象。学者们从文化批评、后现代、生态批评、女性主义等视域或认知批评和统计学等跨学科领域解读当代英美作家著作,涉及的文学样式多种多样,有常见的小说、诗歌、戏剧,还有短篇小说、游记、电影等。后现代理论关于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作用重大。从著作内容看,后现代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浸润着意识形态之争。方成(解放军国际联系学院)从冷战政治角度重审克特·冯尼古特小说,应用文本细读的措施透析小说虚构性背后的政治意识形态斗争和著作中的反乌托邦主题,揭示了两大阵营之间的相互颠覆和遏制。他认为冯尼古特的“黑色幽默”实质上是冷战心态的一种反映。从著作形式上看,后现代小说的创作艺术注重时间空间融合、话语重构等技巧,这些后现代创作特色引起了学者们的浓厚兴趣。有代表论析了后现代小说的时间艺术,指出后现代小说时间的叙事意义是新历史主义对旧历史主义时间观的挑战,把有时间的历史转化为无时间的神话,表现了对时间的反叛,亦即对科学的反叛,进而表达了艺术与科学的抗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