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传奇俄语教师
2017年5月12日,著名俄语教育家,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李莎,因病逝世,享年101岁。她是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李立三的夫人。 李莎,原名叶丽萨维塔·基什金娜,1914年出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州的一个贵族家庭。1931年在莫斯科印刷技术学校毕业后,自愿赴苏联远东工作。1936年,与李立三结婚。同年考入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1941年毕业。 1945年,李立三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决定离开苏联,返回祖国。当时中国深陷内战,形势复杂。尽管如此,李莎还是毅然带着3岁的女儿李英男,于1946年告别老母亲,与丈夫随数万俄罗斯移民一道,背井离乡,来到了百废待兴的中国。定居中国后,李莎一直从事俄语教学工作。1947年起,先后在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北京俄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许多与中国人结婚的苏联公民离开了中国,而李莎则选择留在丈夫身边,并于1964年加入中国国籍。 1979年,她被授予教授,享受中国本文由外语论文网收集整理籍老专家待遇。曾任中国俄语教学探讨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俄友好协会名誉理事、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理事。 李莎是中国俄语教学的开拓者,编写了新中国第一批俄语教学教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俄语人才,而这些人成为中国早期俄语骨干教师,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同时也在中俄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李莎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最早的创立者之一,为全国高校俄语教材编写倾尽心血。 “文革”期间,李莎被迫中断教学数年。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回到北京,继续教学事业。此后,她更加孜孜不倦地奋斗在俄语教学一线。 李莎最初的专业与特长是法语,俄语专业论文,只是到中国后,因受社会环境限制,不得不放弃教授法语,俄语毕业论文,但从未放弃对法语的热爱,还曾为访华的法国妇女代表团等做过接待和翻译工作。对诗歌,尤其对法国诗歌的热爱,支撑着李莎走过了艰难岁月。 李莎曾出版回忆录《我的中国缘分》,回忆她与李立三的跨国爱情故事,同时也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从一个侧面回忆了中苏重大历史事件。如苏联的“肃反”运动、卫国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及后来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苏关系变化等。 99岁那年,李莎接受了由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军团勋章(军官勋位)。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在授勋仪式上说,李莎在其一生中不曾被时代的洪流吓倒,而是勇敢地关爱他人。她不单是一位历史舞台的旁观者,而且在历史长河洗刷中展现出自身崇高的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