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理论与基础俄语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教育思想受到新时代要求的挑战和考验,沿袭千年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模式正被重新审视、评价和改进。此探讨将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所阐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与国内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并着重略论了我国目前基础俄语的教学近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杜威;教育理论;传统教学;外语教学;基础俄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7)05-0109-03 19世纪始发于英国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给西方社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作用和变化,其中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界的教育改革运动,其领军人物之一就是世界现代教育的开创者——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他所生活的90余载岁月中,美国社会由农业国一举跃升为工农业现代化强国。历史的骤变,也带来了思想和认识论上的飞跃。1916年,杜威在其教育哲学代表专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从做中学”、“道德教育论”等思想,对传统的教育学和认识论进行了哲学的略论、批判和挑战,被西方教育家视为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学巨著。 中国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历来重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言传身教”影响,特别强调师道的尊严和教师的绝对权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变化,以及国外新型教育理念的引进,都在客观上要求人们对沿袭千年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模式进行重新审视、评价和改进。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所阐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目前推广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无疑具有特别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将以杜威的核心教育理论为依据,对比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略论目前基础俄语的教学近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杜威的教育理论 杜威毕生从事教育改革事业。他前期(1884~1894年)主要针对中小学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1894~1904年10年间在芝加哥大学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又称杜威学校);1904年后直到他1952年去世,是他事业的鼎盛时期。杜威的许多教育思想和理念都是针对儿童的心理和心智发展特点而阐述的。 1.教育即生活 在杜威看来,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集体生活与社会生活都是教育的不同形式,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都是为了最终使受教育者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杜威认为,教育的灵魂应是生活和经验的传承与发扬,教育的职能就是延续社会生活,因为教育能够在传递人类世代积累的经验的同时也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的能力。离开了现实生活和指导现实生活的实践,也就谈不上教育,或者说只能是空洞的说教。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将教育视为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外语论文网的学校,把参加现实生活作为媒介,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而非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儿童积极投入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是一种简化了的、精选的、经过组织和条理化了的社会,“学校即社会”,但学校又不是成人社会的翻版。儿童在学校这个特殊社会中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将来顺利地走人真正的成人社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杜威创立的芝加哥实验学校所依据的正是自己的这个理念。 3.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的无目的论并不是从根本上放弃教育目的,而是摈弃传统教育中无视儿童的成长特点,完全由成年人制定的,儿童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的教育目的。杜威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教育也应是无最后目标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某一项目标达到后,其活动并未中止,而是成为实现下一项活动目标的手段。如此循环交替,最终使儿童、青少年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在杜威的“教育无目的”理论中,俄语论文,目的是手段,手段也是目的。教育的目的其实就蕴涵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4.“从做中学” 杜威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他打破传统的“教学=传授知识”模式,指出教学不应直接注入知识,俄语毕业论文,而应引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即“从做中学”。“做”是最根本的教学手段,应让儿童在“做”的过程中间接地获得知识和提高技能。“纵做中学”强调要为儿童所想,充分考虑儿童的天性和本能,以儿童心理为根据。教师是儿童活动的伙伴和参与者,而不是活动的监督者和旁观者。 5.道德教育论 杜威的教育论是以实用主义道德论为基础的。他否认客观的永恒道德,反对抽象的说教式道德教育,主张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的相处之道,从生活经验中汲取并逐步建立衡量善恶的标准,从“知善”而到“行善”。这跟他的“从做中学”思想是一致的。 二、实用主义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念的对比 实用主义哲学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首要理论基础。他认为,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即是教育的全过程。换言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的技能。而传统的教育则片面强调对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融会贯通。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热情,陈旧的内容因缺乏更新而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脱节。 传统教育模式下对知识的输入是强制性的,所灌输的知识是对“动态”社会的“静态”描述,认知的主体与被认知的对象是相互分离的,而且认知者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杜威对这种“知行分离”现象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主张知识应该是个体主动探索的结果。这种“探索”不仅仅是科学家们的“专利”,也可以是学校教育中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肯定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教学活动中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会学习、思考和表达,使知识与行为相结合,使个体在获取知识时保持其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在课堂的绝对主导影响,在“知识一讲授—教师”3个环节中,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学生围绕老师的课堂讲授而进行,学生是知识的承受者,而非积极参与者。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念同样重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但他改变了教师起主导影响的方式。知识的传授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积极的引导。如果把知识体系视为乐队,那么教师应该是运筹帷幄的指挥,而不是其中的某个乐手。教师必须具有渊博而熟练的知识技巧,始终站在一定的高度,宏观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进度,注意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参与情况,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