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同声传译是一项要求极高的语言转换工作。它要求传译者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准确及时地传达发言者所表达的信息。由于同传现场的不可回放特点,要求译员有一定的语言前瞻性、有灵活分配调度信息的技能,这些能力和技能都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 外语论文网 关键词:同声传译;知识积累;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2-0016-02 同声传译是一项要求极高的语言转换工作。它要求传译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准确及时地传达发言者所表达的信息。 一、对于同传的特点 对于同传,很多人认为是翻译活动中最高难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同传的确是最难的,比如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同时协调完成多项任务的能力。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即时性 同传要求翻译在听清楚并理解讲话人所讲的内容的同时,记住讲话人所表达的基本原义,并即刻用另一种语言明确无误地表述出来。由于现场性的要求,翻译人员没有时间再对自己所翻译的内容进行修改或重新表述,即听即译。所以,就要求译员必须学会同时做三件事――听、翻译、听,这三个过程不断重复,即形成同传的一个整体链条。一般来讲,在发言者讲话和传译者的翻译内容之间,允许有一定的间隔差距,但最多只差一句。在发言者结束发言之后,传译人员也应该尽快结束内容的翻译。而且,应该互相照应前后句的内容,保持一个句子和前后句子的意义完整性。不要出现有违反一般语法规律的混乱的辞藻堆砌。尽管同声传译过程中,有时由于客观原因,有时是翻译实践的需要,允许舍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但一定要抓住每一句话的中心意思,尽量翻译修饰语、定语;但如果时间不允许,在不作用本意的情况下,语言的次要成分准则上可以略译。 (二)不可修正性 译员没有思考的时间,更不可能查字典、资料或与他人研讨。这就要求译员要有深厚的两种或多种语言的功底。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并且没有时间修正,否则,就会作用接下来的内容的记忆和翻译。 (三)有限的灵活性 这个灵活性并不是指随意篡改讲话人的本意,而是指应该根据讲话人口音、讲话风格、语速的各不相同,灵活调整翻译的语速、语调,通过声音来更准确地传达讲话人的情绪、情感。因为同传不同于交传。同传要求译员独处一个封闭的工作间,与发言者没有肢体语言的交流互动。而另一种语言的听者也很难把发言者的语言和一种语言对应起来。这就要求翻译者灵活掌握场面,用自己的话语语调、声调尽量全面传达讲话者的情绪和讲话内容。同声传译的速度是由发言人来决定的,译员只能适应。但应切记,译员翻译出来的话语要不带拖音、嗯音。有的时候不能要求语言绝对忠实于发言人的说话风格,但必须保证每一句都是一句完整话。因为在大型国际会议中,都是多种语言互译的,如果在一种语言上出现断档,那接下来的同声传译会一塌糊涂,甚至根本无法工作下去了。所以,在同传实践中,是允许将相对长的复合句分割成几个短句来译的,分割可以,但不能不成句。 (四)对称性 这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一个因素是发言者的说话风格、习惯、文化水平、修养等的不同,会在语句中体现出来。用连贯的复合句还是用简单句,是简洁明快还是多用修饰语,都是讲话人的不同风格和习惯。另一个因素就是语言本身的问题。每种语言都有自身的语法特点和表达习惯,俄语更是如此。特别是一些从属句,倒装句,再套装一个定语从句,就会很难翻译。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只有一个:就是传译人员要集中精力,最大限度地翻译所听到的内容。 二、同传的训练措施 同声传译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转换过程。而这个转换过程是通过人来进行的。那么,要想让两种语言体系在同一大脑中进行自由转换,是要经过艰苦的积累和训练才可以达成的。积累包括多方面的积累,如俄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国情知识的积累,外事外贸知识的积累。同时也包括其他门类学科知识的积累,实际翻译经验的积累,.翻译技巧的积累,翻译习惯的积累,翻译措施的积累等。 训练的措施包括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被动训练是指在教师的带领和安排下进行的训练。主动训练是指独立自主的自我训练。 (一)被动训练 人的大脑有三种记忆类型,即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同声传译要求译员有瞬间记忆的能力,即将听入的声音信息,短时间内进行加工记忆,同时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还要继续听入和加工后续传入耳中的声音信息。信息在译员的大脑中能停留1―3分钟就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均采用“强迫式”的教学法。步骤如下:(1)由教师以适当的语速现场发布源语信息,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资料,其内容长度应掌握在1至5分钟之内。(2)接受训练者同时开始同声传译。最初学生会要求教师课前把相关资料交给自己,让他们预习。学生认为那样上课效果会好。其实不然。真正的同声传译,就是译员永远都不知道讲话者(发言者)下句讲的是什么,同传的挑战性也正在于此。所以,无论如何不能把上课资料交给学生,要人为地制造“不可预知性”,让学生适应这样的“突发事件”,精神紧张起来,更有助于记忆。(3)第一轮同声传译后可进行讲评、切磋,研讨遗漏信息的性质和原因。(4)第三步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原资料同传操作。(5)严格要求学生,整个训练过程中不允许记笔记。开发大脑记忆潜能,俄语论文网站,完全用大脑记忆相关信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建议给学生的措施就是“骨架法”(скелет остов каркас),即把一句话的主干提出来,在很短时间内,把主语、谓语、补语留在记忆中。 (二)主动训练 学生要学会自我训练,自我提高。对于翻译的技巧有很详尽的解释。但学会措施和技巧不等于能做同传,必须反复练习,先熟而后方能生巧。可以说,同传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如何自我训练?自我训练要有语言基础,即要学好俄语语言基础课,达到相当大的词汇量。自我训练基本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记忆练习。自己把源语句子朗读、复述并翻译。同时录音、复听,并且不做笔记,听完后马上凭记忆用源语复述出来,然后自己再翻译一遍。这一过程要录音。都做完之后对照文本根据录音查漏补缺。 第二,分脑练习。同传中最重要的就是分脑,即前面叙述过的同时应完成的三件事:听―译―听。如何平衡好听与说的关系非常重要。可以找一些时间在半分钟或最多不超过一分钟语言材料或视频资料,视听完之后先用源语复述大意,然后翻译出来。这一过程同样要录音,做完后跟文本对照查漏补缺。 第三,交互同传练习。找一些时长在1―2分钟左右的非专业性段落(最好是以往的有代表性礼仪性讲话,如开闭幕致辞选段等),两名学生交替互换角色,一个朗读一个同传,录音后对照文本查漏补缺。 第四,抗干扰练习。先找音频和文本完全对应的段落做带稿同传,控制时间在发言结束后4―5秒内翻译也结束。控制好后则改用音频与文本不完全对应的段落(模拟演讲者即兴扩展自己的观点或其他内容或擅自增减内容)进行练习,同样录音、对照并逐步改进。 第五,分专业练习。从政治、经济、外贸、外交、文化、教育等专业性不太强的领域做起,而后逐步转向具体微观领域,为扩大知识面打下基础。 三、学生应该具备的几种技能 在训练自己以上能力的同时,学生应注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技能。 (一)翻译过程中的前瞻技能 众所周知,翻译人员在参加某项活动之前可能对活动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但不可能对所有的发言内容逐句了解。这就要求翻译人员集中精力听清并理解发言者所表达的一个或几个观点,牢记并逐条尽快地翻译出来。 但这只是在发言人讲话的开始,随着内容的展开,译者应该尽量把记忆中的先前内容穿插补进到后续的内容中。同时,根据工作经验和以往的知识,以及对会议或类似活动的了解,译员可以在发言人话没讲完之前就对他讲话的内容有了大概理解,这时,一个合格的同传译员是可以依靠他的训练有素和前瞻技能做到超前领会并把发言者没表达的内容、意思提前表达出来。多大程度可以拥有这样的前瞻技能完全取决于译员对两种工作语言的掌控能力和知识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前面曾提到要加强学生各方面辅助知识培养,就是为了后来的打基础。 (二)灵活应对技能 同传工作中,随时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境况,这就要求翻译人员灵活应对,积极反应。它需要翻译人员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清醒敏捷的思维。有时,翻译人员对发言人所使用的词汇或概念准备不足,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此时,最好按以下两个准则处理:1.不改变发言人的整体思路,用类似的宽泛词义,或中性词把句子翻译出来。2.将错就错,后期补救。有时,翻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预测,对发言的内容提前进行意义表达,但有的时候会预测失误,这时,翻译人员万万不可突然停下来,重新翻译译错的句子,这会造成自己思维的混乱,也会作用听下面的内容。这时可使用那么、即使如此、刚才说到等等词,俄语论文,转移听者的思路,在接下来的翻译中,再把刚才译错的句子,穿插补译进接下来的内容中。 (三)调度技能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会议越来越多。为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效率,同声传译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为了能够准确、清晰、完整地传达源语信息,就必须注重培养译员各方面的能力。其中,有好的记忆力是对一名合格的同声传译翻译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加强这方面的技能。前瞻技能是翻译人员在工作中最有利的助手,有了这种技能,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应对突发情况,但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为辅助。所以,翻译人员除了平时要做专业的训练之外,还要补充学习各门类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本小百科全书。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如何学习同声传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2]庄明亮.汉英同声传译技巧[C]//中译英技巧论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企业,1992:249-253. [3]王若瑾.同声传译技巧及其训练[J].中国翻译,1985, (8). [4][俄罗斯]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玛丽娜・勒代雷;汪家 荣等译.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 社,1990,187,192-195. [5]吴鹤年.英语口译纵横谈[Z].上海外事,1993年合订 本,第25页. [6]李长栓.英汉同声传译的技巧[J].中国翻译,1998,(6). [7]张载梁.同声传译的培训[C]//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 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企业,1983: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