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国立宪会议是俄国人民追求宪政道路上的百年努力后首次实验,它的思想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俄国立宪会议虽然只有一天的生命,但它为今天的俄罗斯走上议会道路提供了范例。探索立宪会议思想意义重大。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国;立宪会议;思想 中图分类号:K51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136—02 1918年的1月5日召开的俄国立宪会议在历史上仅存活一天即被列宁下令解散,理由是:立宪会议只能起到掩盖资产阶级推翻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斗争的影响。立宪会议是俄国第一次全民大选,它的解散意味着第一个全俄罗斯人民政权的一段意义重大的光辉历史完结了。那么,什么是立宪会议?立宪会议思想是怎样产生的? 立宪会议也叫制宪会议或宪政会议,是建立在政治自由、多元竞争、分权制衡、民主选举之上的议会政治制度。立宪会议思想属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它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到1917年这一思想在俄罗斯已存在100多年了,而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标志着民主权力的立宪思想的第一次实践。 18世纪初期彼得大帝改革使俄国开启了西方文化之路,以强制手段推行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改革,并未触及政治领域。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正值法国大革命前后,在法国立宪会议思想成了争取宪法和公民权利,争取法学至上,与君主专制斗争的典范和象征。受法国自由主义思想的作用,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开明专制”,俄语论文题目,而亚历山大一世宣称他要在俄国实行宪政,亚历山大一世委托大臣斯佩兰斯基设立立法机关,并设立了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但因斯佩兰斯基被解职而未能实行。不管怎样,西欧的自由民主精神在政府、官僚、贵族中仍广为流传,这表明西方文化已经作用到俄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内部结构。19世纪初人民最高地位思想首先出现在十二月党人纲领性文件中,穆拉维耶夫起草的《宪法》草案,“人民是最高权力的源泉,为自己制定基本法的绝对权力属于人民。[1]”宪法变更权只属于全民最高政权会议,即立宪会议。30~40年代俄国国内形成了斯拉夫派和欧洲派,两派激烈的辩论,使西欧自由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50年代中期俄国真正形成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流派。19世纪下半叶在俄国巴枯宁首先提到了立宪会议,他并非是自由主义分子,而是著名的无政府主义和革命民粹主义理论家[2],他曾有过立宪会议和人民有权决定国家政体的思想。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60~70年代在地方管理和自治、司法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并把西欧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融入俄国社会政治生活中。1880年代初亚历山大二世已经准备成立具有立法咨询性质的全国性机构[3],由于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和政府最高层官僚们的反动使俄国的政府自由主义政治停滞。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沙皇专制制度不能适合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要求政治变革的呼声再次响起,立宪会议思想成为了主导思想。1899年俄国第一个自由主义政治组织“聚谈”成立,1903年“地方自治和立宪主义者同盟”成立,1904年“解放同盟”成立,主张普选权,由立宪会议制定俄国宪法。“解放同盟”的成立标志着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冲突达到高潮。尼古拉二世登基引发了要求立宪的新浪潮,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点燃了俄国第一次革命,尼古拉二世迫于压力了最高宣言,许诺给帝国臣民以言论、信仰、集会、和结社自由;允诺召开民选国家杜马,俄语论文范文,各种不同的自由主义流派开始迅速形成政党[1],1905年11月自由派右翼政党“10月17日同盟”(十月党)成立,“10月17日同盟”纲领:“从现在起,我们的人民在政治上将成为自由的人民,我们的国家将变成法制国家,我们的国家制度中将实现新的准则--实行立宪君主制”[4], 十月党人坚决不接受召开主权立宪会议的思想;1905年10月自由派左翼政党立宪民主党成立,主张英国式议会立宪君主制,主张实行立法、执行、司法三权分立,主张实行普选制。立宪民主党代表大会宣布党的任务是在直接、秘密、普遍、平等的基础上选举召开立宪会议。此间社会主义政党陆续出现,如社会革命党、社会民主党等。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出现,民主主义知识分子迅速增多,他们是立宪会议思想的主要载体。它以立宪会议思想为武器,把立宪会议思想变为群众斗争的口号。首先向纲领里引入立宪会议口号的是社会民主党人。他们的最低纲领要求“推翻君主专制,召开全体人民自由选举的立宪会议”。关于社会革命党来说,立宪会议思想具有传统的农民公社外壳,主张召开不分性别,不分等级,不分民族,不分信仰自由的全民选举的缙绅会议(立宪会议)。左派激进社会主义政党对立宪会议的理解:普选权、主权,也就是说,“俄国的立宪会议不能受任何人限制,--它应该自己限制自己”。这种对立宪会议的革命解释,包含了全民意志和民主共和的矛盾,这也成为未来冲突之根源[1]。此时,一方面立宪会议思想仍然是少数社会精英的思想,另一方面在资产阶级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广大居民阶层加入政治生活,把立宪会议说成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社会冲突,促使立宪会议普及。意义重大的是俄国君主专制本身也不自觉地为立宪会议思想的传播服务:迫害一切自由思想,其中包括立宪会议思想[1]。 第一次俄国革命之后立宪会议的口号失去了现实意义,好象从政治旗帜上消失了。国家重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化发展的道路,走上和平现代化之路。但是,现代化进行得十分不平衡,经济发展得越快,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就越明显。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现出全球文明的危机,十分鲜明地暴露了文明在俄国的矛盾,俄国现有的国家体制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协调[1]。 俄国政治过程的特殊性是政党的数量很多,这显而易见地表现在对于召开立宪会议的问题上。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苏维埃与临时政府并存,从根本上改变了俄罗斯的社会政治情景。在推翻了专制政府之后立宪会议思想才具有实践意义,而且非常紧迫。1917年3月2日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立即宣布准备召开立宪会议并成立了以立宪民主党中央委员科科什金为首的特别会议主席。列宁虽然提出“全部政权收归苏维埃”,但是也没否定立宪会议,布尔什维克当时认为苏维埃是立宪会议选举和召开的保障,是通向立宪会议的入口。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布尔什维克必须为自己找到执政的合法性,那么当时的俄国,一个最大的法理依据就是召开立宪会议,这是二月革命后俄国各主要政治力量达成的协议,以立宪会议的形式来决定国家治理形式,并解决和平、土地、民族等重大问题,立宪会议之前的政权都只能是“临时性”的,这点布尔什维克也不例外。因此,布尔什维克决定1918年1月5日召开全俄立宪会议。1917年不止一次地进行选举工作,而且选举结果都是布尔什维克无法掌控的。 立宪会议在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关于饱受战争摧残和革命洗礼的俄国人来说,立宪会议其实是一种理想,希望命运从此不再灰暗,立即走向光明和民主。这种期待简直就像某种宗教信仰一样虔诚。索尔仁尼琴准确地描写了这种现象:“应该能够感受到,整个俄国社会长期存在着这种迫切的期待,而立宪会议的宝贵程度就像能够给俄国人民带来幸福的神圣的太阳一样[5]。 [参考文献] [1]Л.Г.Протасов.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е учредительное собрание:история рождения и гибели. М.,РОССПЭН.,1997. [2]Автор:Валерий Джалагония Так что же учредило Учредительное собрание? [3]姚海.1917年俄国革命的根源[J].俄罗斯探讨,2017(04). [4]李永全.俄国政党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5]Автор:Валерий Джалагония Так что же учредил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