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俄国文学中形象系列可谓多种多样,笔者认为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多余人”形象,多余人以反传统姿态出现,使俄国文学在世人眼前为之一亮;多余人形象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学中难得的艺术珍品,其不断给后人带来启示与思考。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多余人 形象 俄国文学 历史产物 “多余人”形象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学中难得的艺术珍品,其不断给后人带来启示与思考。 一.多余人--奥涅金人物形象略论 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形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普希金著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部诗体小说,是俄国文学的一大创新。著作将奥涅金多余人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奥涅金是俄国文学著作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从小受贵族教育,俄语论文网站,最早跟着法国家庭教师学习,其从小没有接触过“艰苦奋斗”精神,由于家庭条件优越,长大后既不想飞黄腾达的仕途,也不想成为士兵或者将军而光宗耀祖。贵族世袭制使奥涅金出生便有了一切,他期望自由却又不愿抛弃已有一切的束缚。奥涅金的生活是无奈的,既无家人陪伴,又无工作寄托,自视清高却又不甘寂寞,受过资产阶级启蒙,又无法摆脱贵族阶级教育。总之,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奥涅金毫无能力、无所作为,充其量做一些善事。奥涅金终其一生可能都不知到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就这样把光阴虚度。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不是需要这样的“多余人”。奥涅金形象,奠定了俄国文学著作中“多余人”的基础,是俄国甚至整个世界文学著作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之一。 二.多余人--毕巧林人物形象略论 莱蒙托夫著作《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可以说是俄国文学著作中的第二个“多余人”形象。小说中毕巧林利用写日记的形式,将自身的不足和毛病向读者展现出来。毕巧林同奥涅金一样出生于贵族家庭,接受贵族教育,都是上层社会优秀人才,他们都不赞同旧制度意欲脱离这种贵族的生活,但却又没有理想、玩世不恭,不免要感到苦闷和绝望;但毕巧林和奥涅金的情绪变化、命运波折又不完全相同,毕巧林所生活的时代相对黑暗,尽管毕巧林有才华却无法施展才华;多种社会、政治因素造成了毕巧林的悲剧。从毕巧林身上,不难发现其身上有弱点也有优点、有懦弱也有激情,它们相互交织、彼此共生融为一体。毕巧林的自私、冷酷与怨恨以及游戏人生的态度,同样给他人造成了诸多不幸;死于非命的贝拉、真正理解毕巧林却因爱而离去的维拉,都因为毕巧林承受着莫大的痛苦;关于梅丽公爵小姐,饱受毕巧林嘲弄、玩弄,严重伤害了本是好朋友的格鲁希尼茨,最后走上决斗而死的道路,即是宿命。 三.多余人--罗亭人物形象略论 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可称为俄国文学“多余人”形象第三人;罗亭身上集中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俄国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一切优点与缺点。罗亭有与旧社会制度斗争的勇气,但却不知道如何融入到新的社会制度中。罗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受到当时先进哲学思想的作用;罗亭信仰科学,关注社会问题,有着崇高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罗亭天资聪颖、博学多才,更是能言善辩,热情洋溢地宣传着真理和理想,却不知道如何付诸实践,是语言、思想上的天才,受到很多人的羡慕,但却是一个行动上“侏儒”,甚至不如社会下层的穷苦百姓。就像爱情,因为懦弱而变得一无所有,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多余人”。罗亭成为俄国文学史上奥涅金、毕巧林之后的可谓光彩照人的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形象不仅向俄罗斯人们,更向全世界人们展现了一个真理:再优秀的人才也要生活在适于他的时代,让他的才华尽情展现;如果是压制与限制他才华的社会,其优秀才华不可能被世人所理解,俄语论文范文,因为社会与他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再有才华的人也只能被残酷的社会所同化,要不然就是被社会遗忘,成为彻彻底底的“多余人”。我们不希望有多余人,我们认为他是多余人,但他又同时是当时社会的产物,有血有肉;所以说,多余人同样是不可避免情况下的时代产物。 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文学著作中,“多余人”形象都是存在的,我们身边可能就存在着奥涅金、毕巧林或者罗亭的影子。这个意义上来说,“多余人”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艺术形象而存在,更多的是成为一种特殊社会关系中产生的特殊人,多余人是时代产物,是那些先知先觉而又未完全实行新制度的青年。“多余人”形象客观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存在于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孙保国.析“多余人”奥涅金和毕巧林的形象特质[J].开封教育学院院报,2017,(09). [2]於孝申,熊新.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探源[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孙宏颖,辽宁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