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民粹派文学探讨近况述评[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俄国民粹派文学是俄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得到俄国学者、欧美斯拉夫学者和中国学者的关注。在俄罗斯,对民粹派文学的探讨比较充分,主要是从文学、美学、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展开的;在欧美斯拉夫学界,对民粹派文学的探讨并没有形成一个单独的体系,只是经由史学或者社会政治学等学科交叉进行的;与国外的民粹派文学探讨相比,中国学界的民粹派文学探讨尚显不足,这种探讨的不足与民粹派文学的美学价值、史料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是不协调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民粹派;文学;俄国
  中图分类号:I512.0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1-0059-03
  
  俄国民粹派文学是19世纪后半期民粹派作家所创作的著作。这些著作主要是为了反映当时的农村境遇和民粹主义运动的实况,或者美化村社生活和劳动组合,俄语论文网站,借以提升民粹派的自我牺牲精神,其接受者也主要是具有民粹主义思想或同情民粹主义的人。
  在俄国,民粹派文学从诞生之日起,便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按照俄罗斯历史分期其探讨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苏联成立之前阶段、苏联阶段、后苏联阶段。
  在民粹派文学探讨的第一阶段,探讨者们主要关注民粹派文学的社会思想意义、政治内涵。这是因为当时对民粹主义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没有形成一种明确的观念。克鲁泡特金在叙述俄国文学的时候写道:“在俄罗斯小说家中有非常紧要的一派,在西欧是全然不大著名的,但或者却代表了俄罗斯文学中最典型的一部分,他们便是民众小说家。”这里,他尚未对乌斯宾斯基、卡罗宁、兹拉托夫拉茨基等人的民粹主义身份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只是将之看做描写农民、表达民意的“民众小说家”。然而,他充分肯定了他们在文学史中的意义。持此观点的还有民粹主义者特卡乔夫。他在《现代小说沙龙中的农夫》(1879)一文中,从经济基础和社会学视角略论了民粹派小说家纳乌莫夫、扎索季姆斯基、兹拉托夫拉茨基、乌斯宾斯基等人的著作,阐释了作者所塑造形象的优点与缺陷。他尤其注意从“客观视角”和“主观视角”来阐释著作的经济原因和社会基础,认为文学批评的意义首先在此。对民粹主义进行系统、全面阐释的当属列宁,他在《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1897)、《民粹派经济学家的理论错误》(1896-1899)、《论民粹主义》(1913)、《民粹派和“派别暴力”》(1914)、《论左派民粹派》(1914)等文章中批驳了民粹派的错误,尤其指出了民粹主义的虚幻性。显然,列宁对待民粹主义的态度是否定的,但他只是否定民粹主义者所持的经济和政治观点,并没有一并否定民粹派文学。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仅只谈到经济和政论方面的问题,在全部,遗产中只考察这些问题,而把哲学、文学、美学等等问题搁在一边。”从文学、美学的视角对民粹派文学进行评价的是普列汉诺夫,他在《格・伊・乌斯宾斯基》(1888)、《斯・卡罗宁》(1890)、《尼・伊・纳乌莫夫》(1897)等论文中对民粹派作家乌斯宾斯基、卡罗宁和纳乌莫夫等人的个人魅力和著作的优缺点进行了略论,同时也肯定了民粹派文学作为一个流派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由此可见,苏联以前的民粹派文学探讨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探讨体系,而只是着眼个别的民粹派作家,或是看重其描写对象、新的主题,或是关注其思想历程、意识形态和时代精神等因素。直到苏联时期,探讨者们才开始对民粹派文学进行系统探讨,重新发掘民粹派文学的价值。其一,将民粹派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探讨,从其作者、题材、艺术特点、文学批评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释。如布什的《七八十年代民粹派文学特写》(1931)、奥西马科夫的《革命民粹主义诗歌》(1961)、斯帕西别科的《民粹主义作家》、戈里亚奇金娜的《民粹主义的艺术散文》、科诺瓦罗夫的《民粹派文学批评》(1978)等专著,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阐释措施,对民粹派文学进行了解读。除专著以外,许多杂志还刊发了对于这一问题的一系列论文,如1960年《文学问题》第7期刊发佛赫特的《列宁民粹主义思想和民粹派文学》、1961年第2期刊发沙拉波夫的《民粹派作家的现实主义》、1965年第11期刊登莫佳绍夫的《民粹派作家》等论文,就专门讨论了民粹派文学本身的问题。其二,把民粹派文学与民粹主义运动结合起来,将探讨的视野回归到民粹主义本身来进行探讨。1968年,索科洛夫的专著《俄国文学与民粹主义》就俄国文学在民粹主义运动中的意义进行了阐释。1971年,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系列丛书第74期是《俄国文学与民粹主义》专题,其内容涉及文学著作、文学批评和个人传记补充等。其中包括杰尔卡奇的《普列汉诺夫与民粹派作家》、索科洛夫的《兹拉托夫拉茨基》、伊万诺夫的《斯捷普尼亚克的和1870年代俄国革命民粹主义》等著名文章。对于这一问题的论文也很多。这种探讨突破了单纯探讨文学的局限,俄语论文范文,为全面了解民粹派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许多学者从更加新颖的角度对民粹主义作家进行探讨,如布里亚特国立大学教授扎捷耶娃的《19世纪民粹派小说:哲学渊源》(1998)、《民粹派小说:个人观念及其描写措施》(1998)、《女性民粹派小说:寻找女英雄》(2017)等作品详细阐释了民粹派小说的创作措施和人物形象。更有意义的是,许多专业人士选择民粹主义作为自己的学位论文主题:2003年富尔曼的《民粹主义作为俄国一种文化和哲学现象》、2017年科卡列娃的《俄国民粹主义哲学中的道德理想:车尔尼雪夫斯基、米哈伊洛夫斯基》、2017年列兹列尔的《俄国民粹主义的人类学》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俄国民粹主义的文化或哲学内涵,这些学位论文深化了民粹派文学探讨。
  在欧美斯拉夫学界,民粹派文学的探讨也是硕果累累。早在1937年英国Maney出版企业就出版了诸如《纳德松:怀有最后希望的诗人》等译作。1942年《俄国评论》杂志刊发的俄国侨民学者费多托夫的论文《俄国民粹主义的宗教根源》,从宗教角度研讨俄国民粹主义的起源问题。1952年意大利都灵大学教授弗朗克・文图瑞的专著《革命的根源:19世纪俄国民粹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史》对民粹主义运动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从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到巴枯宁、特卡乔夫、拉甫罗夫,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俄国农民问题、农民运动到民粹派的革命组织,从“到民间去”运动到提倡“做小事”,所有这些都得到详尽阐释和略论。但是,欧美斯拉夫学界对民粹主义的系统探讨同俄国的探讨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大多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去世以后才关注俄国民粹主义。美国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1973年总结俄国民粹主义探讨时说:“在苏俄,只是斯大林死后民粹主义才有可能重新回归到历史问题之中,在他专制时期或是掩盖这类问题,或是

简单地被禁止探讨。在最近20年期间西方历史学家对俄国民粹主义显示出极大的兴趣。”确实,自1953年以后,欧美斯拉夫学界的民粹主义探讨取得长足进展,专著和论文层出不穷。
  欧美斯拉夫学界的民粹派文学探讨呈现两个特点:第一,俄国民粹派文学探讨并没有划分出一个单独的探讨主体,而是将其融人民粹主义运动的探讨之中,更多的是从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视角来看待民粹派文学。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比灵顿教授依据翔实资料写就的专著《米哈伊洛夫斯基和俄国民粹主义》(1958),对俄国民粹主义理论家米哈伊洛夫斯基的生平、历史理论、社会哲学、民粹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更为具体的是,此书解释了米哈伊洛夫斯基的两个神话:对“人民”信仰和对“真正基督教”的幻想,可谓全面刻画了米哈伊洛夫斯基作为民粹主义者的形象。美国学者沃特曼的专著《俄国民粹主义的危机》(1967),通过略论民粹派经济学家恩格尔哈尔德、民粹派作家乌斯宾斯基和兹拉托夫拉茨基来透视心理层面的民粹主义,更为重要的是,他通过略论民粹派知识分子和农民的关系,指出了民粹主义的危机所在。波兰学者瓦里基的专著《对于资本主义的争议:俄国民粹派的社会哲学探讨》(1969)从社会哲学的角度对民粹派的进步观、社会观进行了评析,并着重通过略论民粹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阐释民粹主义。美国密苏里大学麦肯锡的论文《柴可夫斯基小组和俄国民粹主义的起源》(1974)略论了柴可夫斯基小组的活动框架和政治目的,阐述了他们所创建的地下出版组织、他们所热衷的公众教育问题以及他们对学生运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阐释了柴可夫斯基小组对民粹主义起源和民粹主义运动本身的重要影响。此外,学术杂志亦对俄国民粹派作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关注。1964年派普斯在《斯拉夫评论》上的《民粹主义:语义学追问》讨论了“民粹主义”一词的语源和使用问题;1966年沃克的论文《拉甫罗夫的政党观念》在《西方政治季刊》上,此文对民粹主义理论家拉甫罗夫《历史书简》中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政党观念作出解读;1970年《斯拉夫评论》刊登的米勒的《俄国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柴可夫斯基小组的革命宣言》澄清柴可夫斯基小组的种种细节问题,进一步细化民粹主义的探讨。第二,从西方的理论视角着手,将俄国民粹派文学探讨本土化。在此方面爱尔兰俄侨,莫德利极具代表性,他的专著《民粹主义作家与犹太人》(2017)略论了乌斯宾斯基和柯罗连科这两位作家的著作中犹太人形象,可谓对民粹主义作家细化探讨的杰作。这一特点在期刊论文上亦有呈现。如,1975年《斯拉夫评论》刊发的塞内斯的论文《克拉夫钦斯基和反对专制的民族阵线》对克拉夫钦斯基在英国的活动做了详细的阐述;2017年《俄国评论》杂志刊登的奥格登的文章《童年的树林:扎索季姆斯基自然描写中森林和仙子传说》从生态文学方面阐释民粹派作家扎索季姆斯基著作的意义。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民粹派文学探讨的成果屈指可数,而且对民粹派文学的译介也不是很多。1949年水夫翻译的乌斯宾斯基的《遗失街风习》由上海海燕书店出版,1980年沈湛华和陈弘法所译斯捷普尼亚克的《伏尔加河上的小房子》由内蒙古出版社出版。1987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俄国民粹派小说特写选》(上、下两册),其内容涉及民粹派的主要作家,虽然囿于编者的框架,许多民粹主义作家的重要著作未能囊括其中,但这毕竟是对民粹派文学的较全面译介。时至20世纪90年代,鲁民所翻译的斯捷普尼亚克的小说《民意党人劫狱记》(1994)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在探讨方面,中共中央马恩列斯作品编译局国际共运史探讨室编译的《俄国民粹派文选》于198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内容主要涉及俄国民粹主义者的作品、民粹派的纲领以及宣传传单等,这就为我国学者探讨俄国民粹主义提供了许多方便。华东师范大学呼立群的论文《19世纪俄国民粹主义运动探讨》(1997)、夏银平的专著《俄国民粹主义的再认识》(2017)、林红的专著《民粹主义:概念、理论与实证》(2017)等从史学、政治学等角度对民粹主义进行了探讨,这部分地弥补了民粹派文学探讨的缺憾。
  总体来说,我国对俄国民粹派文学的探讨是缺失的,这种探讨的不足与民粹派文学本身的美学价值、史料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是不协调的。因此,还必须对俄国民粹派文学价值做进一步的发掘。诚如普列汉诺夫所说:“必须十分仔细地探讨民粹小说家的著作,就像探讨俄罗斯国民经济统计作品或者农民习惯法的著述一样。没有一个社会活动家,不论他属于哪一个流派,能够说,这样的探讨关于他是不必要的。”
  
  
  [责任编辑:刘伟东]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