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1905―1910年俄国对日本政策[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日俄战争后,俄国政府在国内仇日情绪的作用下,无视自己战败的事实,在东北亚事务中,继续对日态度强硬,不与其合作,但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迫使俄国很快走上了对日妥协的道路,与日本划分势力范围,以维护俄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俄国这一时期的对日政策在朝鲜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最初坚持朝鲜“独立”,不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既得成果,从1906年起开始支持日本吞并朝鲜,俄国的这一政策加速了朝鲜亡国。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国;朝鲜;日本;外交
  中图分类号:D85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2-0076-04
  
  一、坚持朝鲜“独立”
  
  日俄战争的结果不被大多数俄国人所接受,其中一些人公然宣布对日本复仇。在朝鲜,俄国继续实施对日强硬政策。陆军大臣萨哈罗夫主张仅承认日本在朝鲜有经济特权,海军上将阿列克谢耶夫也有此主张。在这些人的作用下,尼古拉二世给最初的和谈全权代表H.B.穆拉维约夫的训令称,“俄国并不乞求日本停战,它绝没有到达不惜一切代价亟须签订和约的地步”,“如果日本方面提出有损于俄国这个堂堂大国的荣誉和尊严的条件”,它“将毫不犹豫地重新拿起武器”。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指示在与日本签订的和约中应有这样的内容:日本承认朝鲜完全独立,保证在尽短期间撤出该国,以及日本“不得将其军队引进与我滨海省毗连的朝鲜北部各省,不得在该地区构筑任何工事。”后来改派维特为和谈全权代表后,尼古拉二世再次表示:不能赔偿一文战费,不割让一寸俄国领土。
  谈判中,对日本提出的割让萨哈林岛、赔偿日本军费的要求,维特断然拒绝,并不惜以中止谈判相威胁,但在中国东北和朝鲜问题上对日本做出一定让步。对于朝鲜问题,日本提出:“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拥有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的优先利益,日本认为有必要在朝鲜采取指导、保护及监督方法时,俄国不得阻碍或干涉。”维特提出要附加三个条件俄国才能同意:(一)俄国及其臣民享有其他国家及其臣民现在或将来在朝鲜享有的一切权利。(二)日本在朝鲜采取的军事方法不得威胁与朝鲜毗邻的俄国领土的安全。(三)日本在朝鲜所实施的旨在指导、保护及监督朝鲜的方法不应该破坏朝鲜的主权。日本和谈代表团团长小村寿太郎同意前两个附加条件,但不同意第3个附加条件,他说朝鲜的独立已经不复存在了。日本的意图很明确,要俄国承认日本的胜利成果。经几轮谈判,维特同意在和约中不提朝鲜的独立,只在会议记录中声明:日本将来若认为有必要在朝鲜采取必要方法,而此等方法会破坏该国主权时,则在取得朝鲜政府同意后采取之。其实,这一声明没有实际意义,在朝鲜内政、外交被日本控制的情况下,让朝鲜政府同意日本的行动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很明显,俄国承认了日本对朝鲜的独占。
  尽管《朴次茅斯和约》基本达到了尼古拉二世的预期目标,但俄国统治集团中对日强硬派对此很不满。在有陆、海军,财政部,外交部代表参加的会议上,有人质问维特,《朴次茅斯和约》签订后朝鲜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维特回答说“朝鲜的主权丝毫没有被和约所动摇”。维特之所以这样说,是怕激怒仇日派,以免自己受打击。
  在强硬派的推动下,俄国政府不顾《朴次茅斯和约》实际已经承认日本对朝鲜独占的事实,在朝鲜问题上仍坚持对日强硬态度。俄国外交部在给驻法、德、美等国外交代表的指示中说,俄国没有破坏作为远东政策基础的朝鲜“独立”。1906年1月,r.A.普兰松被任命为俄国驻朝鲜总领事,政府在给他的训令中流露出对日本不妥协的态度:《朴次茅斯和约》没有取消朝鲜的独立地位;朴次茅斯会议没有提及俄国军队从朝鲜撤回或俄国在朝鲜驻军有什么限制,未来俄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受自己特殊利益的支配;《和约》对在朝鲜海岸周围的游弋权、捕鱼权,在朝鲜港口的停靠、建储煤站等权利没有具体的限制;《朴次茅斯和约》内容没有涉及废除1884年、1888年俄朝条约及口头协定。
  日俄战争后的一段时间里,俄国弥漫着对日战争、对日复仇的情绪,这种情绪作用了俄国统治集团中的某些人,在这些人的坚持下,俄国不承认日本独占朝鲜的既成事实。但是这种坚持是短暂的,俄国统治集团逐渐认识到日俄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巨大创伤以及对日强硬态度的后果,很快走上了对日妥协的道路。
  
  二、支持日本吞并朝鲜
  
  俄国对日本采取缓和政策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同内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资产阶级也要求立宪改革;波兰、芬兰等殖民地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斗争,为了避免国内、国外两线作战,俄国须缓和与日本的关系。
  复杂的国际关系促进了日俄和解。随着俄国的战败,俄国对英国已经构不成威胁,而此时英德矛盾激化,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问的主要矛盾。为了防止俄国和德国结盟,英国主动缓和同俄国的关系,并积极促进日俄和解。在日俄和解过程中,法国的影响亦不可忽视,法国从称霸欧洲大陆的野心出发,也极不愿意看到俄德接近。为了抗德大计,法国积极撮合英俄、日俄改善关系。日俄战争后,日俄共同抵御美国插足中国东北地区,也是日本和俄国很快和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俄国统治集团中,长期存在对日强硬和妥协两个派别。尽管朴次茅斯和谈中俄国已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对朝鲜的独占统治,但是俄国统治集团中对日复仇的呼声仍不绝于耳。随着俄国内外形势的不断恶化,对日妥协派逐渐占了上风。1906年4月,主张对日妥协的斯托雷平被任命为政府首脑,这是俄国对日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斯托雷平上任伊始就任命有“日本通”之称的A.Π.伊兹沃尔斯基为外交大臣,后者提出和日本协调是俄国远东政策的基础。
  早在伊兹沃尔斯基就任外交大臣前,俄在朝鲜问题上就有对日妥协的迹象。俄外交部指示驻朝鲜总领事普兰松:日本在不损害俄国在朝鲜利益的情况下,尽量不干涉日本的活动。伊兹沃尔斯基上任后,这一倾向更加明显化。俄外交部在给普兰松的的训令中,改变了先前的对日本不妥协态度:朝鲜对日本来说是别人不能触动的“心病”,如果俄国不想中断和日本的“互信关系”,不引起“严重的冲突”,那么俄国在朝鲜的行动应表现出对朝鲜“没有非分想法”,“真诚地、公开地”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统治地位,通过日本统监府保持和朝鲜政府的关系。俄国对朝鲜向海牙派遣密使问题的处理上也遵循了这一准则。
  近代,朝鲜曾多次试图利用各国在朝鲜的矛盾来自保。两次俄朝“密约”事件就是朝鲜欲利用中俄矛盾来抵制清政府对朝鲜内政外交的十涉;“俄馆播迁”事件是利用日俄矛盾来遏制日本。日俄战争后,朝鲜政府仍寄希望于俄国,想利用日俄矛盾来阻止日本吞并朝鲜。朝鲜政府对当时的东北亚国际局势缺乏清醒的认识,缓和同日本的关系是此时俄国外交的基调,但朝鲜统治集团没有看到这一变化。在得知海牙会议消息后,高宗秘密派代表前往,去海牙前先去了彼得堡,请求俄国在海牙会议上帮助朝鲜。俄国对此无动于

衷,伊兹沃尔斯基发电报给在海牙的俄国代表团团长涅利多夫,不让他答应朝鲜代表的请求。
  朝鲜代表在彼得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一行三人于1907年6月末来到海牙,向大会主席、俄国代表涅利多夫申诉《乙未保护条约》是日本强迫朝鲜大臣签订的,请海牙会议伸张正义。涅利多夫事先已得到政府的指示,早有准备,狡猾地将朝鲜代表推给了东道主荷兰,让荷兰政府来决定朝鲜代表有无资格参加会议。荷兰在日本的压力下也没有答应朝鲜代表的请求。朝鲜代表团虽多方活动,但是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很难唤起各国对朝鲜的同情,各国都拒绝承认朝鲜代表的官方性质。高宗的想法落空。
  日本以海牙密使事件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第三次韩日协约》,俄国对此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伊兹沃尔斯基说:“事实上,1904年末和1905年朝鲜同日本签订的将外交权及某些部门的内政管理权交给日本的条约已经导致这个国家丧失了独立意义。”3400这是俄国第一次承认朝鲜“独立”地位的丧失。
  俄国对日妥协政策也反映在对远东地区朝鲜人反日斗争的态度上。日俄战争后,面对日本对朝鲜日渐加深的侵略,不屈的朝鲜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日斗争。毗邻朝鲜北部的俄国远东地区聚集了一些朝鲜抗日部队,队伍中有早年间移居俄国的朝鲜人,他们看到祖国深受日本的殖民统治,揭竿而起;也有在国内反日斗争失败后,逃往远东地区积蓄力量的朝鲜人。为了不与日本起争执,对日妥协后俄国政府禁止朝鲜人在俄国领土上组建游击队。俄国军方主张秘密支持朝鲜人的反日斗争,但是没有被政府采纳。伊兹沃尔斯基强调说:“目前我们在远东的国家安全要求我们首先要保持和发展同日本的友好关系,为此我们必须避免触犯日本痛处的行为发生,而朝鲜就是日本的痛处”
  从1906年俄国转变对日态度起,俄国就将朝鲜作为在东北亚地区谋取更多权益、同日本做交易的筹码,1907年和1910年俄国与日本签订两次密约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1906年末,伊兹沃尔斯基向日本驻俄公使本野一郎表示:“如能获得日俄之间将来和平之确实保证,则不惜作出更多的让步。”日本很快就领会了他的意思,伊藤博文回应说:朝鲜问题,在《朴次茅斯和约》中“尚留有日俄两国间各持异议之余地”,日俄间解决朝鲜问题是当务之急。双方一拍即合,开始谈判。俄国利用日本急欲吞并朝鲜的心理,要求日本同意它在蒙古的优先权。伊兹沃尔斯基向本野一郎表示:“如果俄国承认日本合并韩国,俄语论文题目,日本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补偿’”。俄国所指的“补偿”是蒙古。两国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俄国“承诺不干涉今后日朝关系之继续发展”来换取日本承认“俄国在外蒙古有特殊权益”。
  第一次《日俄密约》缔结后,日本开始谋划日韩合并,俄国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迫使日本再次承认俄国在蒙古的权益,于是俄国向日本提出日俄间签署一个新协定。斯托雷平会见本野一郎时说,“签订一个比1907年的协约更亲密一步的协约”,并劝日本“不要错过这一机会,应立即着手进行这件事”。日本此时也很想同俄国进一步划分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来保证它在朝鲜进一步行动的成功。经谈判,1910年7月4日,俄国和日本在彼得堡签订了第二次《俄日密约》。该条约规定两国不得以任何措施阻碍对方在其势力范围内巩固和发展特殊利益。尽管没有直接提及朝鲜,但是字里行间已经流露出俄国默许今后日本在朝鲜可以为所欲为了。
  
  三、俄国政策对朝鲜的作用
  
  1905―1910年俄国在朝鲜问题上的政策,俄语论文网站,除了《朴茨茅斯和约》后的很短的时间里对日态度强硬外,大部分时间是对日妥协的。俄国的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加速了朝鲜的亡国。吞并朝鲜是日本的既定目标。1905年2月10日,日本向俄国下达的宣战书中,对吞并朝鲜就直言不讳:“俄国之置重于韩国之保全,实非一日之故,是不仅因为两国累世之关系,韩国之存亡,实为帝国安危之所系。”在吞并朝鲜问题上,俄国的支持要晚于英国和美国。
  日本很早就认识到吞并朝鲜不仅是日本和朝鲜两国之间的事情,而是涉及俄、英、美等多个国家,因而和它在朝鲜采取行动同时进行的是开展外交活动,谋求其他国家的支持,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就开始做英国和美国的工作。日本首先对英国外交,日本多次向英同表示,希望进一步发展与英国的同盟关系,因为英国是当时世界头号强国,它在东北亚事务中有其他国家不可替代的影响。有了第一次同盟条约的基础,英国同意续约,英国要借助有着巨大潜力的日本来巩同它在东北亚的领袖地位,双方很快签署了第二次《英日同盟条约》,英国支持日本对朝鲜采取方法,在吞并朝鲜问题上,英国的阻力消失。美国对日本吞并朝鲜的支持,体现在《塔夫脱一桂太郎备忘录》上,双方以互换利益的方式达成了妥协。在美国看来,菲律宾是它在东亚的最大利益所在,同菲律宾比,中国、朝鲜要退居次席,美国也不反对日本吞并朝鲜。在吞并朝鲜的道路上,外部阻力只剩下俄国了。在日韩合并问题上,俄国态度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伊兹沃尔斯基任外交大臣是俄国释放的缓和同日本关系的第一个信号;海牙密使事件中,俄同在朝鲜问题上的态度清晰化;1907年第一次《日俄密约》是俄国正式承认日本吞并朝鲜的表现,俄国“承诺不干涉今后日朝关系之继续发展”,而第二次《日俄密约》则再次承认日本吞并朝鲜。有了俄国的支持,日本放开手脚在朝鲜采取行动了。
  同俄国对日态度转变对应的是日本在吞并朝鲜道路上的大步前进。海牙秘使事件后,日本迫使高宗退位,扶植更加软弱的李炻继位,然后又强迫朝鲜签订《第三次韩日协约》,朝鲜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司法权南日本统监控制,日本还向朝鲜内阁派遣了日本次官,建立起具有准殖民地统治机构性质的“次官政治”。接下来,日本又解散了朝鲜军队,并加强对朝鲜警察力量的控制,规定朝鲜警察要在日本人的指导下工作。这样的局面存在没有多久,日本又向朝鲜大量增派宪兵和守备队,朝鲜已名存实亡。当时日本宪政党首脑大隗重信这样评价日本在朝鲜统治:“在韩国的外交、内政实权全部掌握在我们掌中的今天,再谈论合并,实太迂曲,事实上合并业已达成。”尽管事实上朝鲜已经是日本的殖民地了,但那时的朝鲜还存有一副国家的外壳,日本剩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这副外壳给剥下。1909年,日本借伊藤博文被杀事件加快了吞并朝鲜的步伐。1910年5月,日陆军大臣寺内正毅被任命为朝鲜新统监,日韩合并进入实施阶段。寺内正毅去朝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剥夺了朝鲜政府仅存的维持社会治安的权力,日本人全面接管了朝鲜警察队伍。然后,日本又或解散,或封闭朝鲜爱国团体和反抗日本的进步团体。日本为了顺利吞并朝鲜,须再次探明各国的态度,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向各国通报了日本要吞并朝鲜的决定,并且承诺吞并朝鲜后,不会损害外国人在朝鲜的权利,英美俄等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日本于1910年8月22日和代表朝鲜政府的李完用签署了《日韩合并条约》。根据该条约,朝鲜并入日本,朝鲜作为一个国家实体灭亡。
  综上所述,1905―1910年俄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对日政策加速了朝鲜灭亡。俄国这样做是为了实现在东北亚地区利益最大化,俄国以退出朝鲜、支持日本吞并朝鲜为条件,换取日本对它在华利益的承认,俄国的这一政策有鲜明的利己性。
  
  [责任编辑: 初祥]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