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俄战争后,俄国政府在国内仇日情绪的作用下,无视自己战败的事实,在东北亚事务中,继续对日态度强硬,不与其合作,但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迫使俄国很快走上了对日妥协的道路,与日本划分势力范围,以维护俄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俄国这一时期的对日政策在朝鲜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最初坚持朝鲜“独立”,不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既得成果,从1906年起开始支持日本吞并朝鲜,俄国的这一政策加速了朝鲜亡国。 朝鲜代表在彼得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一行三人于1907年6月末来到海牙,向大会主席、俄国代表涅利多夫申诉《乙未保护条约》是日本强迫朝鲜大臣签订的,请海牙会议伸张正义。涅利多夫事先已得到政府的指示,早有准备,狡猾地将朝鲜代表推给了东道主荷兰,让荷兰政府来决定朝鲜代表有无资格参加会议。荷兰在日本的压力下也没有答应朝鲜代表的请求。朝鲜代表团虽多方活动,但是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很难唤起各国对朝鲜的同情,各国都拒绝承认朝鲜代表的官方性质。高宗的想法落空。 日本以海牙密使事件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第三次韩日协约》,俄国对此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伊兹沃尔斯基说:“事实上,1904年末和1905年朝鲜同日本签订的将外交权及某些部门的内政管理权交给日本的条约已经导致这个国家丧失了独立意义。”3400这是俄国第一次承认朝鲜“独立”地位的丧失。 俄国对日妥协政策也反映在对远东地区朝鲜人反日斗争的态度上。日俄战争后,面对日本对朝鲜日渐加深的侵略,不屈的朝鲜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日斗争。毗邻朝鲜北部的俄国远东地区聚集了一些朝鲜抗日部队,队伍中有早年间移居俄国的朝鲜人,他们看到祖国深受日本的殖民统治,揭竿而起;也有在国内反日斗争失败后,逃往远东地区积蓄力量的朝鲜人。为了不与日本起争执,对日妥协后俄国政府禁止朝鲜人在俄国领土上组建游击队。俄国军方主张秘密支持朝鲜人的反日斗争,但是没有被政府采纳。伊兹沃尔斯基强调说:“目前我们在远东的国家安全要求我们首先要保持和发展同日本的友好关系,为此我们必须避免触犯日本痛处的行为发生,而朝鲜就是日本的痛处” 从1906年俄国转变对日态度起,俄国就将朝鲜作为在东北亚地区谋取更多权益、同日本做交易的筹码,1907年和1910年俄国与日本签订两次密约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1906年末,伊兹沃尔斯基向日本驻俄公使本野一郎表示:“如能获得日俄之间将来和平之确实保证,则不惜作出更多的让步。”日本很快就领会了他的意思,伊藤博文回应说:朝鲜问题,在《朴次茅斯和约》中“尚留有日俄两国间各持异议之余地”,日俄间解决朝鲜问题是当务之急。双方一拍即合,开始谈判。俄国利用日本急欲吞并朝鲜的心理,要求日本同意它在蒙古的优先权。伊兹沃尔斯基向本野一郎表示:“如果俄国承认日本合并韩国,俄语论文题目,日本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补偿’”。俄国所指的“补偿”是蒙古。两国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俄国“承诺不干涉今后日朝关系之继续发展”来换取日本承认“俄国在外蒙古有特殊权益”。 第一次《日俄密约》缔结后,日本开始谋划日韩合并,俄国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迫使日本再次承认俄国在蒙古的权益,于是俄国向日本提出日俄间签署一个新协定。斯托雷平会见本野一郎时说,“签订一个比1907年的协约更亲密一步的协约”,并劝日本“不要错过这一机会,应立即着手进行这件事”。日本此时也很想同俄国进一步划分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来保证它在朝鲜进一步行动的成功。经谈判,1910年7月4日,俄国和日本在彼得堡签订了第二次《俄日密约》。该条约规定两国不得以任何措施阻碍对方在其势力范围内巩固和发展特殊利益。尽管没有直接提及朝鲜,但是字里行间已经流露出俄国默许今后日本在朝鲜可以为所欲为了。 三、俄国政策对朝鲜的作用 1905―1910年俄国在朝鲜问题上的政策,俄语论文网站,除了《朴茨茅斯和约》后的很短的时间里对日态度强硬外,大部分时间是对日妥协的。俄国的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加速了朝鲜的亡国。吞并朝鲜是日本的既定目标。1905年2月10日,日本向俄国下达的宣战书中,对吞并朝鲜就直言不讳:“俄国之置重于韩国之保全,实非一日之故,是不仅因为两国累世之关系,韩国之存亡,实为帝国安危之所系。”在吞并朝鲜问题上,俄国的支持要晚于英国和美国。 日本很早就认识到吞并朝鲜不仅是日本和朝鲜两国之间的事情,而是涉及俄、英、美等多个国家,因而和它在朝鲜采取行动同时进行的是开展外交活动,谋求其他国家的支持,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就开始做英国和美国的工作。日本首先对英国外交,日本多次向英同表示,希望进一步发展与英国的同盟关系,因为英国是当时世界头号强国,它在东北亚事务中有其他国家不可替代的影响。有了第一次同盟条约的基础,英国同意续约,英国要借助有着巨大潜力的日本来巩同它在东北亚的领袖地位,双方很快签署了第二次《英日同盟条约》,英国支持日本对朝鲜采取方法,在吞并朝鲜问题上,英国的阻力消失。美国对日本吞并朝鲜的支持,体现在《塔夫脱一桂太郎备忘录》上,双方以互换利益的方式达成了妥协。在美国看来,菲律宾是它在东亚的最大利益所在,同菲律宾比,中国、朝鲜要退居次席,美国也不反对日本吞并朝鲜。在吞并朝鲜的道路上,外部阻力只剩下俄国了。在日韩合并问题上,俄国态度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伊兹沃尔斯基任外交大臣是俄国释放的缓和同日本关系的第一个信号;海牙密使事件中,俄同在朝鲜问题上的态度清晰化;1907年第一次《日俄密约》是俄国正式承认日本吞并朝鲜的表现,俄国“承诺不干涉今后日朝关系之继续发展”,而第二次《日俄密约》则再次承认日本吞并朝鲜。有了俄国的支持,日本放开手脚在朝鲜采取行动了。 同俄国对日态度转变对应的是日本在吞并朝鲜道路上的大步前进。海牙秘使事件后,日本迫使高宗退位,扶植更加软弱的李炻继位,然后又强迫朝鲜签订《第三次韩日协约》,朝鲜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司法权南日本统监控制,日本还向朝鲜内阁派遣了日本次官,建立起具有准殖民地统治机构性质的“次官政治”。接下来,日本又解散了朝鲜军队,并加强对朝鲜警察力量的控制,规定朝鲜警察要在日本人的指导下工作。这样的局面存在没有多久,日本又向朝鲜大量增派宪兵和守备队,朝鲜已名存实亡。当时日本宪政党首脑大隗重信这样评价日本在朝鲜统治:“在韩国的外交、内政实权全部掌握在我们掌中的今天,再谈论合并,实太迂曲,事实上合并业已达成。”尽管事实上朝鲜已经是日本的殖民地了,但那时的朝鲜还存有一副国家的外壳,日本剩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这副外壳给剥下。1909年,日本借伊藤博文被杀事件加快了吞并朝鲜的步伐。1910年5月,日陆军大臣寺内正毅被任命为朝鲜新统监,日韩合并进入实施阶段。寺内正毅去朝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剥夺了朝鲜政府仅存的维持社会治安的权力,日本人全面接管了朝鲜警察队伍。然后,日本又或解散,或封闭朝鲜爱国团体和反抗日本的进步团体。日本为了顺利吞并朝鲜,须再次探明各国的态度,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向各国通报了日本要吞并朝鲜的决定,并且承诺吞并朝鲜后,不会损害外国人在朝鲜的权利,英美俄等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日本于1910年8月22日和代表朝鲜政府的李完用签署了《日韩合并条约》。根据该条约,朝鲜并入日本,朝鲜作为一个国家实体灭亡。 综上所述,1905―1910年俄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对日政策加速了朝鲜灭亡。俄国这样做是为了实现在东北亚地区利益最大化,俄国以退出朝鲜、支持日本吞并朝鲜为条件,换取日本对它在华利益的承认,俄国的这一政策有鲜明的利己性。 [责任编辑: 初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