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国际中型军用运输机市场上超越俄国[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俄战略与技术略论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目前撰文指出,中国在军用运输机领域进步迅速,但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军工公司的协助。他同时认为,中国最新研制的运-20重型军用运输机今后将会对俄制伊尔76和伊尔-476的出口前景产生冲击。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俄罗斯最新研发的伊尔-476――也就是伊尔-76的全面升级版本――目前在紧邻莫斯科的茹科夫斯基机场进行试飞。该机是俄航空制造公司在苏联解体后独立研制生产的第一种重型军用运输机。就在两个月前,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重型运输机――运-20也顺利完成了首飞。所不同的是,伊尔-476由老式的伊尔-76发展而来,而运-20则是一种刚刚问世的全新机型――虽然后者在首飞时使用的是俄制D-30KP-2型发动机,但中国飞机制造业人士已明确表示,该型运输机将会在较短时间内配备国产WS-20型发动机,并会以多个衍生型号进军国际运输机市场。
  毫无疑问,俄中两国的运输机生产公司今后将会在国际重型军用运输机市场上展开面对面的竞争。此前的经验表明,俄军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在国际中型军用运输机市场上,莫斯科已非北京的对手。伊尔-476目前仅在研制进度上占据些许优势:按照运-20目前的研发进度,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时间将不会早于2017年。
  按照俄国防部的计划,新型的伊尔-476今后将构成俄空军远程运输力量的基石,会大批量装备部队。俄国防部曾在2017年10月5日与位于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航空之星”企业签署合同,将在2020年前采购39架伊尔-476,其中,首批两架应在2017年交付俄空军。而俄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则透露,俄军采购的伊尔-476的数量要更多一些:根据俄联邦武器装备采购计划,俄空军将装备超过100架的伊尔-476。
  伊尔-476由伊尔-76重型运输机深入改进而成。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飞机制造厂曾在上世纪70-80年代生产了超过900架伊尔-76系列运输机。不过,在苏联解体后,该厂的产量却迅速萎缩:在最近20年中,其仅生产了20余架伊尔-76。在2017年乌政府拒绝将塔什干飞机制造厂并入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企业后,俄政府不得不在一年后决定将伊尔-76的生产线迁至乌里扬诺夫斯克。在过去几年中,俄方对伊尔-76进行了全面的改进,最终推出了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的伊尔-476。但遗憾的是,伊尔-476的研制进度却明显落后于最初的设想:首架伊尔-476的样机原本应在2017年制造完毕,但其下线的时间却是在两年之后。按照目前的进度,伊尔-476要等到2017年之后才能开始批量装备俄空军。
  与一再遭到延误的伊尔-476项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运-20的研制进度要迅速得多。据悉,西安飞机工业集团企业于上世纪90年代启动了运-20的研制工作,并在2017年获得首笔政府拨款。需要注意的是,俄“航空之星”企业几乎是同时开始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建设用于生产伊尔-476的组装线。当然,关于俄公司来说,组装伊尔-476不过是恢复生产,而关于中方来说,运-20完全是从零开始的全新装备。
  在运-20的研制和首架原型机的制造过程中,中国方面曾得到了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军工公司的帮助。中国在2017-2017年间向俄订购了239台D-30KP-2发动机――如此数量的发动机足够组装近60架重型运输机。而在具体研发方面,有媒体报道称,乌克兰的“安东诺夫”飞机制造企业曾承担了运20机翼的研制工作。除此之外,瓦西里・卡申指出,运-20其实是以“安东诺夫”企业设计却未能投入生产的安-170重型军用运输机为基础研制的。
  不过,和中国公司在研制其他机型过程中的遭遇一样,发动机仍是运-20项目的短板。曾有报道指出,运-20在进入第二阶段测试后,将会配备推力高于D-30KP-2的国产WS-20发动机。卡申指出,中国国产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均不高,而且用于运-20的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还将持续5―7年时间,换句话说,运-20要等到2020年以后才会威胁到伊尔-476的外销。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目前已在国际中型军用运输机市场上超越俄罗斯。中国以苏联安-12为基础研制的运-8中型运输机已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并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尚未能推出可与运-8竞争的产品。卡申指出,中国的运-8已出口至非亚拉地区的多个国家,不排除俄罗斯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内的盟友购买购买这种运输机的可能性。
  (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
  外媒:中国无人机操作员技术娴熟胜美军
  综合俄罗斯《航空港》杂志、美联社等媒体报道,中国在大力发展无人机的同时,其操作员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操作稳定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较强。相比之下,俄语论文范文,美军因操作员失误导致无人机事故频发的问题令五角大楼头痛不已。
  危急关头实现“盲操作”
  俄罗斯《航空港》称,根据中国官方媒体公开的信息,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演习,解放军无人机操作员的技术提升非常明显。一次演习中的事故处理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当时解放军的操作员操控无人机完成远程战场侦察后,引导无人机返航。但这时显示屏一片雪花,监测无人机飞行状态的视频信号中断。操作员马上回想无人机最后的飞行姿态,然后发出“定向”、“平飞”等一连串指令。最终这架无人机从100多千米外由“盲操作”飞回基地,可见操作员技术之娴熟。
  美联社称,中国在大力发展无人机的同时,其操作员培训系统也在不断完善,不仅引进了接近美军水平的模拟训练装备,还在训练措施上寻求突破。这使得操作员的稳定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得到增强。
  《航空港》指出,中国利用无人机构筑防空网,也体现出操作员的高超技艺。解放军预警雷达、战机和地空导弹可构筑坚实的防空盾牌。但这面盾牌关于低空飞行的小型目标影响不大。为此,解放军设立了无人机拦截低空目标的项目,该项目已经通过验收。在相关演习中,小型靶机从低空逼近目标建筑物,解放军无人机便弹射升空,操作员操控无人机紧跟不断变换飞行轨迹的靶机,并在最佳时机弹射拦截网,将靶机一举捕获。   美“电游式”训练法有弊端
  《航空港》强调,无人机近年来一直被五角大楼视为“美军的骄傲”,因为它们能远离本土上万千米,把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情报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并随时为部署在那里的部队提供作战支援。但事实上,美军无人机操作员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美联社称,近几年来,美军平均每年会发生约6起重大无人机事故,每起事故造成的损失都在数百万美元。自2017年以来,美军已有7架“捕食者”无人机坠毁。美国空军的探讨人员发现,坠毁的无人机不只掉在战区,有的还在敌后(如塔利班武装分子控制的阿富汗山区)坠毁。这意味着每当无人机坠毁,美国空军的战斗轰炸机就不得不立即出动,搜索坠毁的无人机,并在必要时将它们炸毁,以免“美国高端无人机技术落入敌对武装之手”,这又增加了无人机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航空港》认为,训练不足是美军无人机操作员失误频发的主要原因。早期“捕食者”无人机的照相机与导弹操作员往往具备中等军衔,并且执行过两次以上的战区任务。而现在有一半以上的照相机与导弹操控员接受新兵训练后就直接上岗,没有丝毫实战经验。
  美军432联队指挥官克里斯・钱伯利上校指出,许多照相机和导弹操作员其实还是20岁出头的“孩子”,而操控无人机飞行的军官也不如以前的人有经验。
  更要命的是,美军年轻的操作员甚至把无人机这种武器当成电子游戏来“玩”,美军“电游式”培训的弊端显露出来,操作员“游戏习气”难改,经常有强行操作的情况出现,这是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明明知道某种情况下无人机不能降落,要多盘旋一圈,可好胜心以及玩电子游戏的经验让这些年轻人不管不顾,于是强行降落,其结果不是导致无人机坠毁,就是损坏机上的侦察或武器设备。
  (防务观察)
  印军想打大手笔“太空战”
  印度国防部目前出台了全新的《技术远景和能力路线图》,它列出了印度武装部队将在本来15年内大力发展的一系列高科技系统。印军优先发展的技术包括太空战、弹道导弹防御、无人战机、电子战、防核生化装备和AIP潜艇等,其中被称为印版“星球大战”的太空战计划最为重要。
  “路线图”显示,印军太空武器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侦察。印度武装部队打算将卫星用于监视敌方并搜集情报,俄语论文,因此其新型卫星都将配备合成孔径雷达,具备全天候成像、精确定位、自动识别目标和高速传输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印军还将大力发展太空装备系统的作战能力。首先,它将开发一系列反卫星武器,它们可以通过电子干扰或机械撞击的方式,攻击近地轨道或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敌方卫星。印度军方目前尚未对外公布其反卫星武器的具体细节,但印度空间探讨组织表示,印度已掌握“可直接撞击低轨道卫星”的技术;其次,印军还将大力构建卫星防护体系,开发可环绕卫星的“电磁脉冲防护圈”,从而保护印度卫星免遭电磁干扰。
  (美国《航空周刊)
  第三代倾转旋翼机亮相
  V-280“勇气”直升机最近在福特沃斯举办的美国陆军航空协会年度例会上亮相。据称,V-280是由贝尔直升机企业为美军研制的第三代倾转旋翼直升机,利用了在V-22“鱼鹰”中获取的经验。其最明显的改变是发动机舱由倾转变为水平固定。此外,V-280还将V-22的前掠翼设计改为直翼设计,并采用“大型蜂窝复合材料核心”技术生产大型整体旋翼,从而减轻重量并降低成本。据介绍,贝尔直升机企业已设计两种机型:一种是通用型,可搭载11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另一种是攻击型,将用来取代AH-64“阿帕奇”直升机。有消息称,美国陆军未来对这种直升机的需求将达到4000架。
  (新民晚报)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