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经济的历史考察[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第一次世界战前俄国工业布局严重不均衡,工商业发展高度依赖外资。1860年代改革后,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封建色彩浓重,欧俄农业人口严重过剩,城市难以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缓慢。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资本主义因素向农业领域艰难渗透的条件下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战争对俄国的冲击尤甚。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国;工商业;农业
  中图分类号:K5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5―0092―04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视察萨拉热窝时遇刺。得到德国支持的奥匈政府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7月30日,俄国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此后,法国、英国等协约国相继参战,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线的一战全面爆发。
  这一时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并不具备参加世界大战的经济条件。1913年,俄国(不包括芬兰)国民收入160亿卢布,相当于同期美国国民收入的1/4略强。俄国加工业产值仅占世界总量的5.5%。
  一、工商业发展
  1900年,俄国公司数量为25 327家,总产值约32亿卢布,工人近205万人,到1913年分别发展到29 415家、74亿卢布和311万人。1909―1913年,俄国公司数量增长16.1%,总产值增长1.3倍,俄语专业论文,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由l 553卢布提高到2362卢布,增长52%。可以说,20世纪初俄国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尽管工业生产的绝对规模不大。
  但是,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消极因素,首先是俄国工业布局严重失衡。大部分公司集中在5~6个欧俄地区,例如西北地区的公司几乎都位于彼得堡。中部工业区、乌克兰、乌拉尔地区、西北地区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公司数量占全俄的57.8%,产值占64.7%,工人数量占68.5%。各地区生产集约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存在极大差距。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生产集约化程度很高,而乌拉尔和中部工业区的生产则比较粗放。因此,战前俄国各地区资本主义工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各地区的工业水平存在显著异同。
  俄国铁路运输的保证能力薄弱。虽然20世纪初俄国铁路建设规模宏大,而且于1913年跻身“世界五强”(五国铁路长度约占世界铁路总长度的80%),但俄国铁路网密度低,铁路布局不合理。1913年,美国的铁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铁路长度1.4公里,欧洲为8公里,俄国则只有0.3公里,而且铁路主要位于欧俄地区,边远省份尤其是西伯利亚和远东铁路运力严重不足。
  俄国高度依赖外国资本。到1914年,俄国52%的银行资本集中在7家最大的银行,这些银行实际上都是外国银行的子企业。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俄国通过贷款和直接投资等方式,积极输入资本。1900年,外国投资约占俄国股份企业总资本的29%,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这一比重提高到33%。俄国工业也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外资在1916―1917年间增加到22.5亿卢布,大约占俄工业投资总额的1/3。外国资本垄断了俄国南部70%的生铁冶炼和制成品、约60%的石油开采量以及90%的电力公司。所以,外资一定意义上可以直接作用俄国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俄语论文,俄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商品流通机制。1900年,全俄城市商品交易额(不包括集市贸易)为46亿卢布,但其中37%来自莫斯科和彼得堡。1900―1913年,登记贸易额增长了59.3%,达196亿卢布,但商品流通体系有待加强。据统计,1912年全俄116.62万家应该领取营业执照的贸易公司中,批发和零售公司18.32万家(15.7%),小货摊60.81万个(52.1%),售货亭34.92万个(29.9%),流动售货公司1.07万家(0.9%),货郎1.5万人(1.3%)。落后的集市贸易仍然存在。1911年俄国共有近1.6万个展销会,总交易额110亿卢布,其中约87%来自建堂节期间乡村举办的小型展销会,交易额超过100万卢布的大型展销会只有23个。马卡里耶夫展销会(下诺夫哥罗德)和伊尔比特展销会(彼尔姆省)是全俄有较大作用的展销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城市居民人均商品交易额430卢布,农村居民则不超过22卢布。
  二、农业和粮食生产
  农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农业约占俄国国民收入的50%,农业人口占全俄总人口2/3以上。虽然1860年代改革显著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欧俄农业人口严重过剩,耕地短缺;城市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无力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有这些因素无疑延长了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过程。
  村社在俄国农民的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村社虽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中世纪初期玛克的特点,但在所探讨的时期,村社以完全不同的社会结构行使经济、税收和其他职能,根本不是久远历史的残存,而是当代重要而且有效的制度。”截至1905年,在欧俄地区农民中,村社土地占有制水平平均达83.4%,波罗的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区村社土地占有制程度最低(分别为0%和3.7%),北部、中部工业区、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村社土地占有制最普遍(高达99%~100%)。不同类型的农民中,原地主农民(70.6%)、国家农民(87.8%)、皇室农民(99.2%)和哥萨克(100%)的村社土地关系普及程度最高。1907年以前,俄国农民土地自由流通程度低,土地交易规模小,土地市场发展滞后。
  20世纪初,农村的生产条件趋于恶化。1901―1915年,播种面积仅增长14.6%,低于人口增速,结果,同期农村居民人均耕地面积从0.66俄亩降至0.62俄亩,下降6%。耕作水平落后,主要依靠广种薄收。1906―1907年至1913年,虽然粮食和饲料总产量出现大幅增长(54.3%),而单产仅增长10.4%(由每俄亩48普特增加到53普特)。农村畜力日益短缺。1888―1891年至1912年,农户户均马匹数量由2.3匹降至1.97匹,只有一匹马和无马的农户比例则由55.9%升至65.2%。粮食需求,其中包括商品粮需求(20世纪初俄国国际市场粮食出口国的地位不断提高)增长导致牲畜饲料播种面积减少,结果,1902―1904年至1911―1913年,俄国每百人平均牲畜保有量由63.9头(折合成牛)降至55.3头。农民经济的有机肥使用量下降。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