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实行的是“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中国愿意与更多的国外公司合资,发展中外合资公司有利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更好的产品和劳务,俄语论文范文,从而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外公司合资的潮流中,中俄公司合资多次成为学者专家探讨的课题。二十世纪50、60年代,苏联在经济、技术方面都超前于中国,苏联成为中国学习和效仿的对象。现阶段,由于中国的经济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使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解体后的俄罗斯由于各种原因而使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看到,中俄两国都处在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阶段,所以,中俄公司合资、合作有其必然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中国、俄罗斯具有的优势 (一)俄罗斯的优势 俄罗斯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工农业都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和投资场所。就其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看,俄罗斯具有四个比较稳定的优势:第一,独立后的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人均占有资源量最富集的国家。俄罗斯地域辽阔,横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80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一,人口仅占世界的3%,各种资源的储藏量却占世界资源的22%-28%,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的25%-40%;此外,森林资源世界第一,占世界的20%以上;水能资源、煤炭资源、矿产资源等也都居世界前列,资源上的得天独厚拥有,决定了俄罗斯有很强大的发展后劲。第二,俄罗斯科技开发能力较强。俄罗斯目前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在核动力工业、军事工业、能源工业以及遗传工程的一些领域,在国际上还是保持领先水平。第三,俄罗斯具有一流的全民文化素质,科研开发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仍居世界前列。第四,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工工业的基础很好。基于这些市场和资源优势,与俄罗斯公司合资会为中国公司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实现了双方互赢的战略目标。 (二)中国的优势 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市场优势。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以家电行业为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中国农村市场每百户家庭彩电、洗衣机、冰箱的拥有率分别仅为68.74%、48.58%和32.31%,农村市场远未饱和,市场潜力巨大。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时期,高速公路、立交桥、铁路、电网、旧城改造等项目使相关产业及产品有巨大市场需求。每年几百、上千亿的物资采购为中国相关公司提供了极大的市场机遇。这些物资设备除极少数必须从工业发达国家进口之外,由于运输成本等原因,主要还得靠就近配套生产。巨大的市场潜力、再加上中国产品在自己本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使中国公司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 二、中俄公司合资具有优势互补性 (一)中俄公司合资具有资金上的互补性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大批黄金、珠宝、宝石及美元被源源不断地偷偷运往国外,公司缺乏资金运转;卢布大幅度贬值,物价飞涨、工资拖欠、贫富极端分化,大批的高级科研人员、教授、专家、学者等纷纷前往其他西方国家择业。1998年8月俄罗斯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率高达39%,给俄罗斯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作用,近年来的俄罗斯外汇大量外流更是给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与此相反,比俄罗斯提前10年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良好,国内局势稳定,人民储蓄年年增长。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国民总值超过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中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保持在8%的高水平;2004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3000亿美元,我国居民外汇储蓄超过3500亿美元,居民储蓄存款超过1300万亿元人民币;并且高收入者更愿意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投资,他们急于寻找适合投资的领域。可以看出,未来的5至10年,中俄两国在经济上的需求量、资金上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将逐渐增强,俄罗斯是中国金融资本投资最理想的地方。 (二)中俄公司合资具有人力资源上的互补性 众所周知,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堪称世界之最,截至2004年底,共有从业人口7.12亿。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虽然成本低廉,但是质量并不差。中国每年培养的200多万大学生中,60多万是工科学生,也就是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为中国的劳动力保持高素质提供了智力保证。中国缺乏的是劳动市场。相比较而言,俄罗斯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现有人口1.5亿人,与其最佳人口5亿还相差甚远。并且俄罗斯人口以年平均75万人的速度递减。据估计,2017年俄罗斯人口为1.2亿左右,俄罗斯人不会超过50%,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正好弥补俄罗斯人力资源的短缺。由于俄罗斯森林面积广阔,农业、工业相当薄弱,而且这个经济潜力巨大、资源再生能力强、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市场,需要很多的劳动力来补充。 (三)中俄公司合资具有资源上的互补性 1.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看,中国是个资源消费大国,木材、化肥、电力等资源紧缺,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俄罗斯地广人稀,自然资源蕴藏丰富,如:石油、木材、天然气、矿产等,以自然资源为重要生产原材料的工业相对发达,在俄罗斯国内市场上,资源产品供过于求,俄罗斯出口的资源性产品正好能够缓解中国资源紧缺的问题。 2.从能源方面看,中国煤炭较多,石油天然气短缺,有一定开采能力;俄罗斯方面,石油、天然气丰富,远东地区煤炭开采及管理能力较弱。能源设备及其他机械方面,中国缺乏核电站以及火力、水力发电设备,大型管道和重型机床等;俄罗斯在这方面均有一定实力。 3.在有色金属方面,中国品种不全,但有一定开采能力;俄罗斯有色金属品种齐全,资源丰富,但开采能力跟不上。 4.在通讯器材方面,中国进步较快,技术设备较先进;俄罗斯在通讯上属于发展起步阶段,技术、设备均较落后,有待更新换代。 5.在建筑材料方面,中国技术较先进,品种较齐全,且有较强的施工能力;俄罗斯建筑工程市场较大,但工程技术欠发达,建筑材料短缺。 (四)中俄公司合资具有产业、技术上的互补性 中国在轻工业产品生产上,如纺织、服装、鞋、皮革、食品以及家电的生产商具有俄罗斯无法比拟的优势。中国的民用消费品物美价廉,轻工业产品品种齐全。但是,轻工业一直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俄罗斯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居民对中国日用品需求量很大,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依赖,中国方面应该充分挖掘这方面的潜力。 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方面,中国农业开发能力较强,技术较先进,农产品丰富,加工技术较好;俄罗斯生物领域具有备受国际推崇的尖端产品,在利用生物农药、生物活性物质,以天敌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探讨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两者互补优势明显。 目前,俄罗斯科技体制改革正在经历艰难的转折阶段,其振兴科技的科研和研发费用越来越多地来自国外。俄罗斯众多的科技园区的发展以及大量亟待进行的原发性探讨课题和研制项目,仍急需借助国外的大量人力支持。同时俄罗斯也希望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发展和变革俄罗斯科学体系。可以说今后3�5年是俄罗斯公司引进技术人才和先进科学技术的高峰期。我们也看到,中俄公司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互补优势日益显现出来。
三、中俄公司合资前景广阔 (一)政治环境为中俄公司合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中俄高层互访频繁,富有成效。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通过各种方式密切接触,就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及时交换意见,有力地促进了中俄关系的发展。2002年6月,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合作组织以及圣彼得堡峰会期间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晤,达成了广泛的共识。除了最高领导人的定期会晤之外,两国在各个层次的对话和协作机制都得到加强。2003年5月26-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首次国事访问,认为两国元首会晤成果对促进中俄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国政府将共同努力,积极落实元首会晤达成的共识和协议,推动双方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2017年6月30日,胡锦涛再次访问俄罗斯,签署了《对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双方领导人满意指出,中俄总理第七次定期会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贸、投资、金融、文教、科技、空间、环保、军事等众多领域的合作及地方和民间交往日益扩大和深化,俄语毕业论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实际利益。所以,政治环境为中俄公司合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中俄经贸频繁交往促进了合资公司的发展 2004年,中俄贸易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俄罗斯是中国第八贸易伙伴,约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2.3%;中国则是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约占俄对外贸易额的5%。目前,在俄罗斯的中国合资公司有400多家,在中国的俄罗斯合资公司则有1100多家。2004年9月25日,温家宝总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时,曾希望中俄双方继续扩大经济合作,力争到2017年中俄贸易额达到600-800亿美元。 从中国“九五”期间技术贸易发展战略来看,我国现已进入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时期,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将转到科技兴贸的战略支点上来。“九五”期间,我国技术引进的重点是:发展特种大型、高技术、新工艺装备与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规模和档次;用有限的外汇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使我国主要战略产业成为出口主导产业。在技术出口方面,将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强贸、工、技、银结合,实行政策倾斜,以出口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为重点,形成竞争优势。目前,我国正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近年来,为支持和鼓励各类有条件的中国公司开展对外投资办厂、境外加工装配、境外资源开发、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各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业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方法,为中国公司“走出去”提供了多种服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俄罗斯作为我国“多元化市场”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在技术引进还是在技术出口中,都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中俄经贸交往进一步促进了两国公司在经贸、能源、核能、运输、科技、航天、银行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经贸合作,为中俄公司合资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工商管理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