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俄关系的发展[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列举评论各个时期的中俄关系,略论形成这些关系的原因及当下应汲取的经验教训。�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俄关系;曲折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7)17-0088-02�
  
  1 历史上的中俄关系�
  纵观历史,中俄关系主要经历过四种形态――欺压、结盟、对抗和正常关系。�
  1.1 中国与沙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沙皇俄国通过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了19个不平等条约,如《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割去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给中俄关系的历史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至今“沙皇俄国”这一称呼在很多中国人看来仍然带着很强的强盗味,甚至在内心依然抚不平对沙俄的愤怒与痛恨。这些不平等条约更是以后中俄边界争端的根源,给中俄两国带来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甚至是敌对与冲突。1.2 中国与苏联�
  苏联是扩大的俄罗斯,俄罗斯是缩小的苏联。1991年12月25日,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立国六十九年的苏联划上了句号,俄罗斯很自然地成为了苏联的继承国。因此谈及中俄关系,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中苏的历史关系。�
  中苏关系在历史上一直是曲折发展的,这是大国利益的碰撞,也是受国际局势的作用。而根本原因则是中国近百年来的国力太弱,较长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地位,不仅沙俄政府欺凌和宰割中国,苏联时期同样侵犯中国的主权。战后中苏关系也未能摆脱这种惯性,发展道路很是坎坷。�
  1.2.1 国民政府时期�
  (1)国民政府与苏联的关系。�
  二战结束前后,在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国成了两个超级大国分赃的牺牲品。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两国就苏联出兵日本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最终的结果是千岛群岛归还苏联;中国旅顺作为海军基地为苏联租用;关于大连和满洲铁路,苏联的优越权须予保证等等。这是对中国主权肆意的瓜分,是地地道道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随后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一步扩大了苏联的在华利益。�
  (2)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关系。�
  二战以后,苏联为了确保在中国的既得利益,承认了蒋介石政府,并力劝中国共产党接受整编。直至1946年以后,苏联对中共的态度才真正开始转变,相信中共有取得全国胜利的可能,并开始在外交和军事上给予中国共产党大量的支持。�
  (3)历史的启迪。�
  从雅尔塔体系到中苏条约,中国被美苏两国的交易夺去了很多东西,这段历史同样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霾。身为战胜国的中国遭到了类似于战败国的待遇。如今,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早已站起,但历史的教训依然要谨记:弱国就要挨打。中国浴血抗战八年,可以说是二战牺牲最大的国家,但战后受到的待遇却令人寒心。美国的霸权主义是一方面,苏联民族利己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无能也是中国的主权受瓜分的重要原因;独立自主才是硬道理。近代中国受尽欺辱,主要就是因为主权不独立。国民党统治时期同样也是这样,由于被美国控制,根本没有独立自主的可能。蒋介石也有民族气节,但他的骨气不够硬,总想被人扶着走路,结果只能是任人摆布。�
  1.2.2 新中国成立后�
  (1)建国初期蜜月期。�
  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是战后历史上的蜜月期。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其建交,之后两国在各领域迅速全面发展了国家关系。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内忧外患,毛泽东做出了重大的抉择--对苏联采取“一边倒”的政策。这项政策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第一,战后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在一起,实力不容小觑。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安全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第二,立国伊始,国内外环境非常恶劣,中国仅靠自身力量求发展难度太大,必须争取外援,而苏联则是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正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得到了苏联很大的援助。两国签订了意义重大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对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极大程度上促成了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与起步。�
  第三,新中国在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同时,也时刻注意到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在同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时,始终强调平等、自主、互不干涉内政等准则。�
  (2)中苏交恶。�
  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战后中苏关系史上严冬时节。由意识形态分歧到两国关系恶化,而后又发展到全面的对立和对抗。在经济领域,全面撕毁合同,撤回所有专家,使中国众多项目建设陷入停滞状态,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的困难。在意识形态方面,联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极力攻击中国。在国际社会,竭尽全力孤立中国,并企图限制中国发展核武器。军事方面,在边境地区不断挑起冲突,如珍宝岛交兵。�
  (3)中苏关系正常化。�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邓小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标志着两国关系真正实现了正常化,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两国《中苏新闻公报》声明:“以和平共处五项准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中苏关系改善不针对第三国。”伴随着政治关系的正常化,两国经济也走上了新的轨道。�
  中苏关系从对立到正常化经历了相当艰难的过程,但最终还是达到了理想的高度。这有利于中苏两国的友好与建设,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 当代的中俄关系�
  2.1 叶利钦执政时期�
  2.1.1 政治上�
  叶利钦的第一次访华,真正启动了中俄关系。双方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就前两个联合公报增加了新的内容。声明中一系列内容规范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且促进两国在许多领域进行新的合作。叶利钦的这次访问顺利完成了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过渡,开辟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新纪元。�
  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回访俄罗斯,双方就建立“面向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中俄关系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6年叶利钦第二次访华,两国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中俄成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关系的发展对双方的国家利益都是极为有利的,利于深入发展双边合作,保持长久的睦邻友好,促进两国长久发展与繁荣,造福于两国人民,同时也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潮流。�
  2.1.2安全问题上�
  中俄两国签订了边界相互信任协议以确保边界稳定,最大限度消除边界隐患,这是在优化地缘政治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俄罗斯独立以来,中俄两国积极推进稳定两国边界的进程。继《中苏东段边界协定》之后,1998年11月,中俄了《对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俄勘定的东段边界和西段边界,至此,除了遗留的个别边界问题和尚未协商一致的地段外,中俄、中苏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全部成功解决,两国关系中多次引起冲突的根源得以消除。�
  2.1.3 国际和地区协作上�
  因为中国和俄罗斯分别存在台湾问题和车臣问题,两国都担心本国在以非和平的方式维护国家统一时,美国会效仿科索沃问题,借机以武力直接干涉,因此两国在科索沃战争期间紧密协作反战,相互承认对方的领土和主权完整,这也是双边战略协作的第一个高峰。�
  2.2 普京执政时期�
  中俄关系能够发展得如此之快和如此之深,与叶利钦执政后期在对华问题上的积极态度是分不开的。叶利钦的突然辞职和普京接任俄罗斯总统,曾使国际社会十分关注中俄关系能否从叶利钦时期妥善过渡到普京时期。�
  2.2.1 联合中国抵制美国单极霸权�

  (1)中俄联合抵制单极霸权。�
  在全球层面,中俄两国继续坚持在NMD问题上不妥协的立场。在双边层面,中俄两国继续在台湾和车臣问题上支持各自维护国家统一的努力。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做出了“五不”承诺。中国方面,当普京政府由于加大对车臣非法武装打击力度而面临西方社会猛烈抨击的时候,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俄罗斯维护国家统一的努力。在地区层面,中俄两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该组织的成立是中俄战略协作在地区层面的一次重要扩展,是中俄两国在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协作关系中在欧亚地区的一次成功实践。�
  (2)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001年,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强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是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准则。该条约将中俄关系定位为平等信任的战略伙伴关系,将双方“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坚定意志用法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2.2.2 中俄战略协作中诸多问题的出现�
  双边层面:(1)中俄石油管道改线风波。中俄原本决定在2003年开工建设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但在2002年又推出了日本支持的“安加尔斯可--纳霍德卡”方案,使中俄石油管道的建设一度停滞。(2)达赖访问俄罗斯。2004年,达赖再次要求到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讲经。中方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沟通,但俄罗斯仍然允许达赖进入该共和国。�
  全球层面:2001年,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较之中国的强力反对,俄罗斯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态:“美国的行为是错误的,但不会作用到俄罗斯的安全”。而此前,中俄两国一直将维护《反弹道导弹条约》作为双方战略协作的重点之一。�
  地区层面: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中俄都对美国发动战争持不支持态度,而在战后,俄罗斯却表现出积极的想参加战后重建的立场。�
  2.2.3 中俄进入稳定务实的发展时期�
  (1)边界问题得以最终解决。�
  连同《中国和苏联对于国界东段的协定》和《中俄对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签署于2004年的《对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议》,标志着长达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在两国300多年的交往史上首次全部确定,也表明中俄两国政府已经能够从两国战略协作的大局出发来看待两国关系中存在的最复杂的问题。�
  (2)军事安全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2004年两国宣布建立国家安全磋商机制,标志着两国安全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两国承诺将充分发挥该机制的影响,共同应对新挑战和新威胁,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中俄两军“和平使命--2017”联合军事演习及俄罗斯对华军技产品出口的质量和数量的不断攀升预示着两国军事合作走向更高水平。�
  (3)经贸合作逐步进入脚踏实地的发展时期。�
  政热经冷是中俄两国关系的一大弱处。因此两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双边贸易。2000-2004年,两国贸易额从80.03亿美元升至212.3亿美元,提前实现了两国领导人在2003年提出的在近年内使双边贸易额提升到200亿美元的目标。而从中俄贸易发展历程来看完全有理由相信,两国领导人提出的2017年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4)互办“国家年”,人文合作掀开新的一页。�
  2017年在中国和2017年在俄罗斯分别举办了对方国家的国家年活动,这两次活动规模宏大,作用广泛,使中俄两国的合作交流深入到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让两国人民近距离接触了彼此的灿烂文化,对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扩大双发务实合作,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2.3 梅德韦杰夫执政下的中俄关系�
  梅德韦杰夫的对华政策基本延续普京时期的基调,继续发展中俄友好关系。在2017年中国汶川大地震以后,梅德韦杰夫热情邀请灾区的少年儿童到俄罗斯的儿童疗养中心度假疗养,以慰藉孩子们心灵的创伤,这是两国友好关系很好的见证。此外,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俄双边贸易额为78.44亿美元,同比增长67.9%,高于全国外贸增幅23.1个百分点。中俄两国的经贸也在稳定快速地发展着。�
  
  参考文献
  [1]栾景河.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俄语专业论文俄语论文网站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