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茶文化异同比较谈[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文从中俄饮茶理念、饮茶方式、茶具及茶的社会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对比,通过表面现象,深入思考中俄茶文化形成背景与民族思维的异同,研讨茶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功用,提倡茶在传播中的致和导和功能。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茶文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71一06-0014-02
  
  礼记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任何民族都拥有自己特定的饮食结构,这些结构上的异同,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文化信息,体现了每个民族从茹毛饮血的蒙昧之初到各具风格的饮食文化基本定型的发展过程,根源于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创造才能与民族思维的特殊性。所以。关于饮食文化的思考,也有益于对民族文化特胜的考察,在比较探讨当中。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层面。
  笔者地处中俄边境城市,中俄人民民间往来频繁,故占据地理优势,以中俄饮茶文化的异同为切入点,将两国饮茶理念、饮茶方式、茶具及茶的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作为了解中俄文化异同的补充材料,以飨读者。
  
  一、饮茶理念――叠加理念与简化思维
  
  中国人的饮食思维,往往具有体验性、感悟性的特点,将对自然、人生的理解叠加于食材、饮品之上,进而对它们的产地、属性都要考究一二,将物赋予人格品性,如对某些菌类食品的钟爱和鼓吹,认为如人参、灵芝等物,生长于深山丛林之中,吸收天地精华,食之可养生健体,甚或可成仙得道。对茶这类饮品亦如此理解,并且叠加了道、儒、释的相关理念,使得茶在中国蕴意丰厚。
  道教养生色彩的作用:茶亦称“仙茗”,陶弘景《杂录》中说“茗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道家对茶这种自然之物早有深刻认识,而将其与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使茶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便是道家的首功”。儒家注重茶的社会功能:儒家认为“以茶为中和”、“以茶可雅致”,为茶赋予了君子品格,使茶有许多如“君子”、“公子”、“清友”、“苦口师”、“涤烦子”之类的雅号。陆羽《茶经》“一之源”中指出“茶之为用,昧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倡导茶品人品合一,希望在饮茶过程中达到独饮以自醒自清、对饮以致和导和。佛家对茶则更为青睐,《景德传灯录》中记载吉州资福如宝禅师说:“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日饭后三碗茶”,另外还有“吃茶去”的三字禅机。中国名茶中有许多源自于僧院种植的。如普陀山的“佛茶”、黄山的“云雾茶”等。在茶道的形成中,茶禅功不可没。
  这些思想的叠加,使得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厚、形式复杂,加之饮茶措施及习俗,可谓深而广博,异常考究。
  而俄罗斯仅有南部的索契出产少量茶叶,因此主要依靠进口,中国的种茶、采茶、制茶、烹茶、品茶文化没有随茶叶一同传人俄罗斯,与日本不同,早期俄罗斯人得到茶的途径并非由本国人带回。
  公元1618年,明万历46年,派钦差大臣访问俄罗斯,经18个月到达莫斯科,携带礼物中有4箱茶叶,赠给俄皇。公元1727年,清雍正5年,中俄签订《恰克图互市界约》,晋商将茶叶运此与俄商贸易。
  最初因数量有限,交通不便,茶最初是俄罗斯贵族的奢侈消费品,功能是用来醒脑、活血和提神。但19世纪很快就普及到民间。与中国的感性思维不同,俄罗斯人并没有赋予茶太多的理想色彩,而是将之作为正餐外的佐餐,配合各种小食品,作为休憩时能量的补充、用于时光的消闲。按照饮食结构来说,俄罗斯人嗜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且品种单一,饮茶能够有效地预防相关疾病,以其健康属性为俄罗斯大众所接受。那些看起来玄而又玄的茶道精神,似乎与热情、乐观的俄罗斯人并不搭界。
  
  二、饮茶方式一忆苦与思甜
  
  中国受《易经》、《老子》的作用,较早便形成了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如阴阳转化、福祸相依、否极泰来的思想,使中国人对生活常持辩证思维,加上佛教所言之“苦谛”说(即“世界上一切皆苦,人生无事不苦”)的作用,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特有的人生观,即细品人生苦难,较少彻底绝望,亦少绝对乐观。关于“苦”他们有深刻地感悟,加之五行观念的作用,使得中国人将食品也分为五味:酸、甜、苦、辣、咸。而茶则属苦。
  《神农本草》:“茶味苦,饮之使^益思、少卧、轻身、明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将则上清矣”。 对苦的认可,对清的追求,对茶性的认识,俄语毕业论文,使中国饮茶也经历了一个由掺杂葱姜调料到添盐末最终改饮清茶的过程。宋人苏轼说“唐人煎茶用姜盐……近世有用此二物者辄大笑之”,当时人们发明了蒸青散茶制法,不用碾成末、也不用盐调味,重视茶叶原有之香,大概就是为了更好地品茶之真味,感悟微苦人生之回甘。
  而俄罗斯人则恰恰不同。除地理因素外,俄罗斯人喜甜食,巧克力、糖果都甜腻得过分,在茶引入俄罗斯之前,俄罗斯人喝一种热蜜水的饮料,即水加蜜糖、香料和草药制成的热饮,并且有配套的蜜水壶。茶引入之后,除了有时在茶中直接加入砂糖、蜂蜜、柠檬片之外,他们更是为茶配备了大量的甜点,如奶渣饼、蛋糕、饼干、糖果、果酱等等。俄罗斯用来感谢主人招待的俗语“谢谢糖茶”更是体现了糖茶的密不可分。
  相关于中国对饮茶程序的繁复要求,俄罗斯人是豪放而朴实的,俄语论文,他们可以用茶碟喝茶,即把茶倒入小茶碟,双手平放托着茶碟,口中含上一勺蜜,再一小口一小口的啜饮着茶。或是用以糖伴茶,看糖喝茶,他们沉浸于现实生活的片刻享受,使得俄罗斯人保持着乐观的品格。中国人喜欢借茶消愁,如“三饮便得道,何必静心破烦恼’”,但仍旧建立在破愁之上,不若俄罗斯人无愁之干脆。正所谓一个善忆苦,一个喜思甜。
  
  三、饮茶器物――炽热金属与温润陶瓷
  
  俄罗斯人的茶炊非常讲究。俄罗斯人有“无茶炊不能算饮茶”之说。俄罗斯的茶炊多为铜制,配以精美华丽的外装饰,行如中国的火锅和大铜茶壶,内有炊膛,外有水龙头和把手,下有炉圈和通风。可用松明、煤油和电加热。好的茶炊成为家庭工艺品,逐渐成为“礼器”,平时用电茶壶,只有在节日和聚会时,传统的茶炊才会被拿出来使用。著名的俄罗斯作家普希金有诗专门描述这一场景:
  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
  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
  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
  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
  这时已经从奥尔加的手下
  斟出了一杯又一杯的香茶,
  浓酽的茶叶在不停地流淌
  这与俄罗斯金属制品技术成熟关系密切。精巧的俄罗斯手工艺者在钢铁上雕刻美丽的花纹,使得俄罗斯器皿实用而华美,多为铜器。那种热得快、凉得快干脆利落的方式颇为风风火火。
  而中国往往以陶瓷为主,苏东坡说“铜腥铁涩不宜泉”,“定州花瓷琢红玉”。认为用铜器铁壶煮水有腥气涩味,用石制锅具烧水最佳;喝茶最好用定窑兔毛花瓷。中国用来饮茶的茶具以紫砂为多,大概是农业文明关于土地的天生亲昵,偏好温润而天成的陶器和瓷器,这与中国的烧陶冶土技艺发达有关,其中也包含了中国的五行思想,以土养茶,温润而厚重,颇为稳重有君子之风。
  
  责任编辑 刘皓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