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贸合作问题浅析[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提升中俄经贸合作的规模和层次,对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睦邻关系的巩固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总体上看,尽管近年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呈现出比较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全球金融危机给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带来许多不确定性。中国应立足于中俄经贸合作的互补优势,化全球金融危机的制约因素为积极动力,将中俄经贸合作提高到新的发展规模和层次。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经济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7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3-0042-03
  
  无论是从人口数量还是从领土面积来看,中俄两国均互为最大邻国。无论是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现实地缘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中俄两国之间发展经贸合作、提升经贸合作的规模和层次,对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睦邻关系的巩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发展
  
  从1992年至今,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历经波折,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从1992年到1993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推行经济全盘私有化并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其国内市场商品短缺,中国廉价轻工产品迅速涌入俄罗斯市场,两国经贸合作方式以边境易货贸易为主,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199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7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第二个发展阶段从1994年到1999年。两国贸易从易货贸易向现汇贸易过渡。在此期间,俄罗斯政局动荡,并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加之1998年金融危机的作用,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1996年为68.3亿美元,1998年降至54.8亿美元,两国经贸合作出现了下滑趋势。第三个发展阶段从2000年到2017年。1999年普京上台执政,对原有发展战略做出调整,制定了更加务实的、适合俄罗斯国情的发展战略,加之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料商品价格大幅上扬,使俄罗斯经济形势好转,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中国对俄燃料和原料的需求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中俄两国经贸合作进入加速发展期,双边贸易额连续十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68.3亿美元。第四个发展阶段从2017年至今。受全球金融危机作用,俄罗斯出现大规模资本外逃、卢布贬值、失业人口增加等不利因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指数下跌,使俄罗斯石油美元收入锐减。中国也正处于经济结构的盘整期,进出口总额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2017年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2017年俄共实现外贸额4690亿美元,同比下降36.2%。2017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同比降幅较大。2017年1-11月,中俄累计贸易额为347.37亿美元,同比下降33.5%,俄罗斯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
  从总体上来看,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呈现出互补优势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升级等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俄经贸合作的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双方的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上升。2017年双边贸易额已经向600亿美元大关迈进。但是,由于两国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呈现不对称结构,俄罗斯担心中国控制其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结构本身存在的问题对中俄经贸关系的不利作用,使两国经贸合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中俄两国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不对称
  中俄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的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呈现出非对称性结构,导致中俄两国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近年来,中俄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是俄罗斯对中国部分商品征收较高额度关税,以及设置其他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这是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现实发展情况对这种地缘经济利益的非对称性的一种反映。俄罗斯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存在高度的可替代性,在俄罗斯市场,中国商品遭遇到来自欧盟国家、日本、韩国、东盟国家同类商品的激烈竞争。当今世界各国对能源、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原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供应问题已经上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程度。随着总体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料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料商品关于中国来说,其可替代程度较低。在高科技合作领域,由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高技术封锁政策,在中俄两国高科技合作领域,中国的回旋余地也比较小。
  中俄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的不对称导致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性,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是中俄两国贸易产生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贸易结构尚待优化
  相关于中俄两国的总体经济规模,两国的贸易额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201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为39.161万亿卢布(约1.29万亿美元),而2017年中俄贸易额仅为395亿美元,这是与两国的总体经济规模不相称的。中俄双边贸易额在两国各自的外贸总额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2072.7亿美元,2017年俄罗斯共实现外贸额4690亿美元,中俄贸易额仅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8.4%。俄罗斯在中国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仅为1.79%,大约只有欧盟的1/9、美国的1/8、日本的I/6。自2000年以来,中俄贸易额在俄罗斯外贸总额中所占比例历年都没有超过10%,近几年始终保持在7%~8%,2017年为历史最高点,也只有9.4%。
  中俄两国的贸易结构虽然在近几年有所改善,但基本特征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对俄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为主,服装、鞋类、食品等传统大宗商品在中俄贸易中仍占重要地位。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仍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品种有石油及成品油、化肥、原木、有色金属及其制品、冻鱼等。在中俄双边贸易中,原料产品、初级加工产品、低附加值产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深加工产品、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低。中俄双边贸易属于比较典型的互补型贸易,双边贸易结构有待优化,贸易层次有待提升。
  从历史发展来看,中俄相互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范围逐步拓展。中俄双方已经在法学、政策、金融、税收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建立起双边投资促进机制。但是,与其他贸易伙伴国比较,中俄双边投资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双边投资合作仅局限于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领域,投资的项目较小,资源开发、技术创新领域的投资比重较小。中俄双边投资规模与两国的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俄罗斯贸易政策多变,贸易壁垒较高
  法学、政策多变,执行力度不强,在俄罗斯是很普遍

的事。俄罗斯对外贸易政策经常会发生重大调整,且在做出调整之前,一般不预留过渡期。这给中俄经贸合作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中俄经贸合作中出现的大量法学纠纷都与之相关。如近期俄罗斯突然针对向中国出口原木及木制品采取了提高出口价格等一系列限制方法,使中俄木材贸易及加工合作发生较大波动。关于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俄罗斯原来规定可以由俄海关委员会指定的清关企业代办人关手续。但是,从2004年起,俄强力部门却多次突然将华商通过“灰色清关”进入俄国内市场的大量货物没收,给华商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俄罗斯有关部门于2017年6月29日下令关闭位于莫斯科东部已存在20年的切尔基佐沃大市场,没收中国货物总价值约20亿美元。
  此外,俄罗斯贸易壁垒较高,并对中国部分进口商品采取歧视政策。近年来,俄罗斯平均进口关税有所下降,但是仍有部分进口商品被征收25%以上的关税,其中包括部分纺织面料和服装等中国对俄出口大宗商品。俄罗斯还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征收11%以上的高关税,而对其他国家进口纺织品仅征收6%7%的普通关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被俄罗斯列为享受普惠制关税的国家,但是,俄罗斯却将很多中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商品种类列入非优惠关税目录,对这些商品征收较高关税,这对中国商品对俄出口较为不利。目前,俄罗斯正在大力整顿“灰色清关”,对中国商品实施特别通关处理,包括减少通关口岸,对商品实施集中管理及加征关税等。
  
  三、中俄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制约因素,对中国发展对俄经贸合作存在一定的不利作用。同时,由于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结构的原因和地缘经济结构的作用,中国发展对俄经贸合作受到欧盟、日、韩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激烈挑战和竞争。全球金融危机给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双边经贸合作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应该立足于中俄经贸合作的互补优势,冷静面对,积极作为,克服各种消极因素和竞争压力,化全球金融危机的制约因素为积极动力,将中俄经贸合作提高到新的发展规模和层次。
  
  (一)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内,发展双边互信合作
  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为今后较长历史时期中俄关系的发展定下了互信、互利、合作的基调。在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内,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赢得了稳定而有利的宏观环境。中俄两国政治上的互信,为双方在经贸领域建立互信合作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两国经贸相互交往中,发展互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战略和互利双赢的发展目标,符合中俄两国的根本利益。2001年7月,中俄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健康、稳定的宏观环境。《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规划(2017-2017年)》以及“国家年”活动的开展,为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和合作机制的建设搭建了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中俄及周边成员国家的机制性沟通、协作平台,这也是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建设和发展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叶卡捷琳堡会议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召开,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的中心议题。中俄及与会各成员国在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地区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推动地区经济复苏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发展中俄及其他成员国的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中央及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利用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创造的双边互信合作的政治和安全环境,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为中国公司发展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在信息、监督、保障方面建立机制并搭建平台,为中国公司走向俄罗斯市场牵头把关。积极与俄方进行对话与沟通,发展互信合作。在中俄开展经贸合作的过程中,维护中国公司的合法利益,保护中国商人的合法权益。增进中俄两国政治上、经济上的互信与合作,这有利于解决俄方对中国商品实行歧视性政策、“灰色清关”等一系列中俄贸易摩擦问题。
  
  (二)化金融危机的不利作用为有利契机,推进战略性合作进程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俄罗斯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资本大规模外逃导致公司融资困难,卢布贬值、物价上涨导致民生艰难,失业人数激增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俄政府虽然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救援计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为解决民生压力,俄罗斯迫切需要中国这样的外部合作伙伴给予援助并进行双边合作。过去,俄虽然口头上不断强调要巩固、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在能源、高科技合作领域却有所保留,并为双边合作设置了诸多障碍。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俄罗斯认识到与中国发展经贸合作的重要性,俄语论文范文,对中国采取更加务实的合作态度,主动提出与中方在油气、电力、核电等能源领域及大型飞机等高科技领域加强合作,并主动拟议开展中俄边界合作。中国应把握机会,主动将危机转化为契机,俄语论文,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中俄互补合作,巩固双方在油气、木材、电力、矿产开发领域的产业合作。中国应立足于国家长远战略利益,由政府牵头,积极主动地在贸易、投资、能源、高新技术、航天航空、核电、军用技术等领域与俄方开展合作,调整并优化中俄经贸合作结构。中国更应积极强化与加深中俄在经贸合作领域的相互依存度,特别是俄方对中方的经济依存度,拓展双边战略合作,推进双边经贸合作从互补型合作模式向战略型合作模式转型并升级。
  
  (三)高度重视信誉质量,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在俄罗斯,中国产品在与欧盟、日、韩、东盟公司的激烈竞争中,质量上缺乏竞争优势。低价促销既压缩了中国对俄出口公司的利润空间,又不利于中国产品优质品牌形象的塑造。俄罗斯人对中国商品的印象是:低端大路货,价格便宜,但是质量没有保证。这对中俄双边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很不利。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中国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对俄罗斯市场需求的调查探讨,以满足俄消费者需求为目的,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战略。树立品牌意识,以市场占有率、公司长期利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消除短期行为,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国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如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等,应该建立高效的监督监管机制,严把对俄出口质量关。应该高度重视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的巩固与增长,实现产品营销规模化,营造品牌效应。应该重视遵守正规化的贸易规则与程序,通过正规贸易渠道从事市场营销活动,规避“灰色清关”的风险及其对品牌形象造成的无形作用。中国公司应该重视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自觉遵守贸易规则,树立品牌形象和公司信誉,降低俄贸易壁垒及对中国商品实施歧视性政策引起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
  
  [责任编辑:刘伟东]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