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企业副总裁亚历山大一梅德韦杰夫率团抵达北京,就对华天然气供应与中方开启新一轮谈判。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位熟知内情的能源专家略论说,梅氏来华,可以看出俄方热情很高,想短时间内完成天然气谈判。原因是俄罗斯现在急需外汇资金,同时也对占领中国市场表现出巨大的兴趣。 与俄方的热情和急切相比,中方在谈判中表现不温不火,对俄方释放出的各种信息极少正面回应,显得沉稳而低调。 “即使中俄新一轮谈判谈不拢,中国天然气供应短期内不会出现太大缺口。”前述能源专家表示。 目前,中国天然气来源多元化战略经多年苦心经营,已有重大突破。中亚管道到2017年输气总量可达600-650亿立方米;中缅管道有望在2017年建成通气;中东和澳大利亚的LNG供给渠道也畅通无阻。 基于此,中国在这轮天然气谈判中似乎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就连俄方专家都承认,2020年前中方对俄气的需求不会十分迫切。 目前,双方报价悬殊,谈判出现僵局。明9日上午在一次内部研究会上,中方一位参与天然气谈判的人士对俄方横生“石油供应”这个枝节表示愤怒,斥其为无赖行为。 由于双方短期内很难达成妥协,中国国际问题探讨基金会能源专家王海运少将判断,中俄要赶在俄罗斯总理普京秋季访华期间签署天然气合同,几乎没有可能。 价格拉锯,各有隐忧 中俄天然气谈判由来已久。早在1999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企业就和中国达成意向性的天然气出口协议;2017年,双方开始正式谈判,与中俄管道石油谈判几乎是同时起步。 次年3月,中俄双方签署《对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俄语论文,计划2017年始,俄罗斯每年向中国出口600亿至8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此后,双方在合约细则的谈判上开始拉锯。2017年2月,中俄在石油领域达成“贷款换石油”协议,中国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长期贷款,换取俄罗斯20年的稳定供油,每年通过管道输油1500万吨,总计3亿吨。但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迟迟没有突破。 直到2017年10月13日,两国才就天然气合作签署框架协议,确定天然气管道输送西线与东线两种方案:西部管道立足于西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年供气量约300亿立方米;东部管道涉及东西伯利亚、远东与萨哈林大陆架等天然气田,年供气量约380亿立方米;供气年限长达30年。 又经过1年多紧锣密鼓的谈判,今年5月,中国副总理王歧山访俄,与俄罗斯分管能源的副总理谢钦议定,责成两国油气公司于6月10日前就天然气购销价格达成一致,完成合同谈判,以备6月中旬两国元首会晤时正式签署。 尽管中俄双方已经明确在年中达成天然气合作协议的目标。然而,谈判进展仍然缓慢。直到6月18日胡锦涛主席结束访问离开俄罗斯,两国油气公司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仍未谈拢,合同签署被迫推迟。俄罗斯方面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双方在天然气价格上依然存在较大分歧。 中方知情人透露,中俄天然气谈判,其实谈的不是固定价格,而是计价公式。“气价和石油怎么挂钩,以什么为基准,怎么加减,涉及非常复杂的计算。” 双方的分歧就集中在基准价格上。俄罗斯以对欧洲30年的长期合同供气价格为基准,坚持350美元/千立方米的报价;而中方参照中亚天然气输往中国165美元/千立方米的到岸价,表示为顾全中俄合作大局,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让步,但报价若超过250美元/千立方米,则很难接受。 双方报价底线相差100美元,各不让步,都有不得已的难处。俄方拒不降价,是因为欧洲国家正在对俄施压,要求将长期合同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挂钩,俄在这个节骨眼上对中国让步,势必在欧洲引起多米诺牌效应。 客观比较俄罗斯对欧洲和中国的天然气输送条件,不难发现:俄对欧供气运距短、输送量大,管道已经运行多年,折旧低,而且气源地集中在乌拉尔以西和西西伯利亚等成熟地区,便于开采;而对中国供气的气源地位于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开采成本极高。反映到最终定价上,俄方认为没有理由低于欧洲。 中国也面临同样的困境。目前已经建成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年供气能力达到400亿立方米,中哈第三条天然气管道即将动工,预计2017年供气,每年能输气25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两年后,中亚国家对华供气量有望增至600-650亿立方米,与谈判中的俄罗斯供气量不相上下。如果现在对俄让步过大,中国自身经济损失不说,对已向或准备向中国供气的中亚国家都没法交代。 从国内现有消费水平来看,中国所能承受的天然气价格也很有限。中国天然气市场定价仅相当于国内油品价格的30%(国际标准为60%),目前从新疆入境的中亚天然气输送到上海,每立方米大约亏损l元,如果再从俄罗斯进口高价天然气,这个亏损公司承担不起,财政也补贴不起,大幅涨价又可能作用社会稳定,不具备操作基础。 王海运说,一年680亿立方米,再乘以30年,哪怕是一美元的让利,最终账面上都要放大成20亿美元,双方谁都让不起。 坚守市场准则,不急于求成 除了在计价基准上讨价还价,双方还在预付款问题上相持不下。俄方要求中石油先支付400亿美元预付款,用于气田开发和管道建设,俄气企业则在30年内分期偿还。 俄方提出此一条款的理由是,东西伯利亚长年冻土,没有基础设施,新开气田需要巨大投入。据他们估算,开发东西伯利亚气田,修路费用比欧洲地区要高出2-4倍,工业建设费用要高出3-6倍,工人劳务费和安置费也要高出许多,而所有的成本增加都应在价格上体现出来。 中方认为,俄方要求把开发成本加到价格上,有一定道理,但从长远看,把所有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都计算进来,显然依据不足;而且中国国内要开发培育新的天然气市场,在管网建设上同样需要巨大投入。 此前,双方在磋商输气线路时,中方尽管很不情愿,但还是接受了俄方提出的“西部管道优先”方案,做出较大让步。中石油股份企业董事长蒋洁敏曾在今年5月18日透露双方的分歧:俄罗斯重点推进西线,中方认为应当重点推进东线发展,并认为“这是具备现实性和可能性的”。 西部管道又称阿尔泰管道,以西西伯利亚为起点,从新疆北部中俄边界入境,经阿尔泰南下,然后与中亚管道平行东进。在管线的战略布局上,中方更愿意优先考虑东部管道,即由东西伯利亚出发,从满洲里入境,经沈阳南下,不但运距短,费用省,而且有利于天然气进口路径的多元化。 中方既然在管线问题上已经屈从俄方要求,因此关于预付款很难再有大的让步a略论人士指,400亿美元是个不小的数字,-俄罗斯银行的外汇存款利率非常高,达到16-17%,预付款不同于贷款,没有利息收入,显然对中方不利;而且30年的偿还期,涉及到国际金融形势、政局稳定等很多不确定性,中方要承担的风险太大。 在梅德韦杰夫来华谈判前夕,为了营造舆论气氛,俄罗斯释出消息称,俄方天然气叫价已经从350美元/千立方降到250美元。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破,俄方只是换了个说法,把350美元到岸价换算成250美元井口价,如果加上中间的管道运输费用,两者并没有多大差别。 谈判期间,俄罗斯继续施放烟幕,在中俄石油管道上做文章。国内媒体报道说,中石油没有全额支付石油款项,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企业准备向国际仲裁法庭提出诉讼,而且不排除提前偿还中方20年期的美元贷款,中止双方签署的“贷款换石油”合同。 中俄石油管道今年初刚刚开通运营,半年时间就闹出这么大的分歧,完全出乎中方意料。王海运略论说,中俄在石油管输费问题上的争议,系俄方有意曲解合同,体现出两国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在做人做事上的不同风格。 事实是,合同规定俄罗斯供应中国的石油价格以太平洋港口科济米诺的到岸价为基准进行加减,俄方要求按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油管整条线路计费,中方则坚持中国支线从斯科沃罗季诺开始,应该扣除从斯科沃罗季诺-科济米诺2000多公里的运费。交涉过程中,俄方也答应按国际惯例减去这段运费,但又声称这段管道为零运费。俄方这种做法令人啼笑皆非。这也提醒中方在天然气谈判中更加注意文本细节,俄语论文网站,避免给对方留出漏洞。 鉴于中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俄罗斯国内有人略论说,俄方中止石油合同的声明只是一种威胁,“在订立数额巨大的天然气合同前夕,俄是不会同中国闹翻的。” 从中俄天然气谈判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巨大困难来看,双方要开展实质性合作还有一段距离,但这并不妨碍中俄合作的大局。“在天然气谈判上我不主张急于求成。”王海运认为,中方在谈判中一定要坚守市场经济和互惠共赢两条准则。他说,“两国天然气合作是市场行为,要遵循契约精神,不能为了友好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实习生姚雪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