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俄两国具有很大的资源互补性,加强双方在能源领域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俄两国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已经展开广泛的合作,但受定位模糊、机制缺乏、合作单一等因素的限制和掣肘,中俄两国能源领域的经济合作步伐有所放缓。为此,中俄两国应当进一步加强互信建设,推动共同开发,谋求共同发展;加块价格机制建设,规范法学法规,改善两国能源合作平台;丰富合作类型,深化合作领域,坚固两国能源合作;兼顾周边地区,协调各国利益,生成区域能源合作组织。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能源经济合作;价格机制;合作类型;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朱麟奇(1979-),男,辽宁昌图人,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助教,,探讨方向:人文地理学和旅游规划学。 中图分类号:F75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7)01-0024-04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飙升,能源安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能源出口国的俄罗斯和第二大能源进口国的中国,良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巨大和优越的资源互补性,为进一步推动中俄两国能源领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有必要针对中俄两国能源领域经济合作的近况和进程,全面而深刻地反思两国能源领域经济合作现实中的问题与课题,适时提出建议和对策,促进中俄两国能源领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 一、中俄能源领域经济合作的近况 近年来,中俄两国能源领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不断推进,成果喜人。目前,中俄两国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已经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一)石油领域的合作 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石油领域的重大合作举措主要始自本世纪。2000年中俄达成协议,双方将合作修建一条从俄罗斯安达尔斯克到中国东北大庆的石油管道,即安大线,总长度约为2400千米,由中俄两国合作铺设。该管道原计划于2017年铺设完成,每年向中国输送石油2000万吨,以后将逐步增加到3000万吨。安大线由于日本的介入而流产。 2001年9月,中俄两国总理正式签署《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探讨工作总协议》。2002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俄两国首脑联合声明称,将确保已经达成协议的中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按期实施。2003年5月2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企业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企业签署了《对于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准则和共识的总协议》和《对于600万吨原油的铁路购销合同》。201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企业购买了俄罗斯石油企业5亿美元的股票。同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再度访华,中俄两国元首联合声明称,能源合作是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两国高层的一致认识并未迅速地落到实际当中,俄方承诺的每年向中方出口的原油数量并未完成计划。据统计,2017年1~10月,俄方向中方出口的原油比上年同期下降11.3%。为了进一步推进中俄石油领域的合作,2017年10月28日,温家宝总理同俄罗斯总理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对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企业与俄罗斯管道运输企业签订了《对于斯科沃罗季诺至中俄边境原油管道建设与运营的准则协议》等能源合作协议。根据上述协议,俄罗斯承诺,2017~2030年间,每年对华供油1500万吨,总计20年3亿吨的原油供应量。中方则向俄罗斯公司提供200~250亿美元的贷款。有消息称,这些贷款将分三期支付。未来3年,将分别支付110亿美元、90亿美元和50亿美元。 (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天然气储量极为丰富,约占世界1/3,并有大量天然气出口独联体国家和欧盟。相比石油而言,我国的天然气储量更加匮乏,仅占世界的2%左右。作为比石油更加环保的能源,近年来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2017 年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67. 75 万吨,而2017 年的进口量仅为483 吨,增加了1400 余倍。据预测,到2017年,中国将每年进口液化天然气约1000 万吨,中国国内管道天然气消费量约1200 亿立方米,2020 年将达到约2000 亿立方米。 由于中国自身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国内需求,因而,中俄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可谓前景十分广阔。2004年10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企业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俄罗斯官员在“俄罗斯与世界能源市场”圆桌会议上称,俄罗斯将建设通往中国的输气管道体系,其中总造价为100亿美元的首条输气管道将在2017年投入使用。俄罗斯准备通过西线和东线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600~8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目前,中俄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主要有三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斯克气田向中国和韩国输气、俄罗斯萨哈共和国向中国输气,这些项目都在顺利进行中。 (三)煤炭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拥有世界煤炭资源的30%,其中优质煤约占一半,远东地区有大量的露天煤矿。煤炭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近年来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66%~70%。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严重依赖于煤炭,导致现今煤炭开采条件恶化,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出于改善能源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等多方面考虑,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煤矿的监管力度,取缔了大量的中小型煤矿,导致煤炭产量有所下降。这引发了一系列的煤荒、电荒。为了保障产量,兼顾环保,规避事故,中国与俄罗斯加紧了煤炭技术方面的合作进度。2004年6月20日,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在“能源对话”会议上提出,在开采新矿与开辟新市场上寻求国际合作。2017年,中俄合作成功完成煤炭制乙炔。2017年,中国吉林省投资俄罗斯远东地区煤炭公司,俄罗斯也有一些在华大型煤炭与发电厂投资事宜。 (四)电力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电力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远东地区的电力生产能力过剩。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电力可谓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俄两国就已有合作。1992 年,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至中国黑河市输电线路就已投入运行。1996年7月30日,俄罗斯锡瓦基至中国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输电线路也正式投运送电。截至2017年,中国黑龙江省已从俄罗斯购买电力超过4.3 亿千瓦时。2017年7月1日,中国国家电网企业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企业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双方就送电方式、送电规模、定价准则、进度安排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一致。2017年3月21日,两企业又签署了《中国国家电网企业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企业对于全面开展从俄罗斯向中国供电可行性探讨》的协议。2017年,俄罗斯远东电网向黑龙江省电网年供电量将达36~43亿千瓦时。据介绍,中俄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到2017年,俄罗斯远东电网向中国辽宁省电网年供电量将达165~180亿千瓦时;到2017年,俄罗斯远东电网或东西伯利亚电网向中国东北电网或华北电网年供电量将达380亿千瓦时。 二、中俄能源领域经济合作的问题与课题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中俄能源合作是一个周期性过程。除了能源生产,能源运输也极为重要。近年来,俄方向中方出口的原油总是达不到既定协议的目标,除了价格因素外,严重地依赖铁路运输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是一个“心脏偏西”的巨人,俄语毕业论文,其东部由于劳动力匮乏、市场狭小等原因一直开发较少,基础设施极为落后。这严重地制约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开展。从比较经济的角度考虑,中俄能源合作应该是管道运输和电网输送,但这些输送设备在俄罗斯东部地区不是老化就是缺乏。从运输线路看,目前有西线、南线、东线3条,其中西线与南线都需要过境他国才能进入中国,而东线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成本才能进入中国。俄罗斯东部基础设施的落后,不但制约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开展,也阻碍了俄罗斯向亚太能源市场进军的能力。加快俄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俄罗斯是既缺乏资金又缺乏劳动力,如何处理亚太各国在这一领域的关系等相关因素也是制约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而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二是主导合作方式模糊。中俄能源合作到底采取何种方式,至今仍然不甚明了。1997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探讨院专家建议:双方国家领导人之间首先就选择双方合作伙伴问题达成协议,然后,双方互有好感的企业再确定实施计划和步骤。这一建议基本上得以落实。比如,2000年普京总统首次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中俄能源合作分委会中方石油天然气工作组和俄方石油天然气工作组对于同意韩国政府制定的企业参加俄罗斯联邦伊尔库茨克州科维金凝析气田管道供气项目可行性探讨工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企业和俄罗斯联邦能源部、石油运输企业、尤科斯石油企业对于准备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探讨协议的谅解备忘录》和《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企业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企业对于三十万吨西西伯利亚轻质原油的购销合同》等一系列文件。2001年9月,中石油与俄尤科斯企业及俄国家石油运输企业签署框架协议,决定共同修建自俄安加尔斯科至中国大庆,全长约2400千米的输油管道,计划2017年开始每年向中国输油2000万吨,到2017年增至3000万吨。这条安大线后因多种原因而搁浅。2017年,中俄两国元首会晤又就能源合作声明,并促进两国能源企业展开合作。总体而言,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方式是“政府先行,企业落实”,但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严重脱节。往往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协议都是宏大的、指导性的纲领,而在下面落实中难以实现。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中俄能源合作存在巨大的张力,如何寻求两者的一致,是推动中俄能源合作的关键所在。 三是价格机制与法制缺乏。价格安全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也是能源安全的敏感显示器。科学的价格机制是实现能源价格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缺乏一个明确的价格机制严重制约了中俄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开展。俄罗斯出口独联体国家的能源,由于特殊的历史与政治原因而长期低于市场价格,其出口欧盟市场的能源价格比较高昂,这是我国难以承受的。由于运输路线、开采成本等原因,俄方向中方出口能源的成本较之中东各国而言要高出不少。以何种价格向中国出口能源成为困扰俄罗斯的一大问题。为了寻求对能源市场的控制,近年来俄罗斯加快了对其本国能源市场的控制力度,并欲借此作用国际能源价格市场。高昂的能源出口税严重作用了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2017年1~10月中俄原油贸易下降了11.3%便是例证。中俄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进展缓慢,其很大症结就在于价格问题。因此,确定一个符合两国国家利益的能源价格机制,将极大地推动两国的能源合作。法学缺乏是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另一大限制因素。两国能源合作是为谋求能源安全,这是一个长期性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学法规进行规范。目前,中俄两国都处于转型期,法制建设处于进一步完善中。为两国能源合作领域制定一部较为完善、明细的法学至为关键。用法学规范合作,用法学区分责任,实属中俄能源合作进一步发展所急需。 四是合作单一。中俄能源合作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以石油为主,电力、天然气、煤炭合作滞后;另一方面,以贸易为主,技术合作较少。中国出现能源安全问题是在近几年,此后,石油安全由于中国本身的能源构成以及中国现代化的重型化而在能源安全中显得更加重要。中俄能源合作起初偏重石油情有可原。随着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不断深入,在能源领域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才最终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天然气也极为丰富,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电力生产过剩等应是中国认真考虑的。技术领域合作少是另一个方面。能源安全的实现最终是依靠技术实现的,因而,扩大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技术合作作用深远。在煤炭清洁能源、核电技术、特高压电网建设等领域,中俄两国应发挥彼此优势展开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国能源合作全面深入开展。 三、对发展中俄能源领域经济合作的若干建议 第一,加强互信建设,推动共同开发,谋求共同发展。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中俄能源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政府引导也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强大的牵引力。但是,受制于各种因素,近年来中国能源企业进军俄罗斯能源市场屡遭阻滞,这为两国能源合作蒙上了阴影。因此,进一步推动两国政治互信建设十分必要。从首脑外交到民间外交,从政治交往到文化交流,丰富两国交往方式,深化两国彼此了解,不断强化两国政治互信。中俄能源合作肩负着共同开发的使命。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紧密相邻,加快这两个地区的开发,发挥地区间资源互补优势意义重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振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支撑,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也离不开中国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与市场。加快这两个地区的共同开发,应以能源合作为先行,推动共同发展又将反哺中俄能源合作。 第二,加块价格机制建设,规范法学法规,改善两国能源合作平台。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始终是一种经济行为,因而要有成熟的价格机制。目前,中俄能源贸易主要以国际能源市场价格为基准,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俄罗斯的能源开采成本、运输成本、亚洲溢价、能源关税等。谋求一种符合两国利益,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机制是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当务之急。由于多种原因,中俄两国能源合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纠纷,如何解决,以何种措施解决是当前面临的难题之一。规范法学法规,按制度行事,将两国能源合作导入制度化轨道是长期合作的必然方向。通过价格机制建设与法学法规的健全,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平台将得到极大改善。一系列的机制建设,将会大量减少两国能源合作的交易成本,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动力支撑。 第三,丰富合作类型,深化合作领域,坚固两国能源合作。正确略论两国的能源储量构成与能源消费构成,对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具有指导意义。目前,两国的能源合作主要集中在石油贸易领域。中俄能源合作应以实现能源安全为目标,而能源安全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审视中俄两国能源构成,两国应拓展在天然气、煤炭及电力领域的合作,并深化到煤炭液化、特高压电离输送、核电建设等技术领域。以能源安全为指导,在能源周期各个阶段开展合作具有巨大的乘数效益。单纯的以能源贸易方式来实现中俄能源合作具有很大的脆弱性与敏感性。在合作类型上丰富、在合作领域上深化,从生产到环保等各个环节紧密合作,对坚固两国能源合作而言意义非凡。 第四,兼顾周边地区,协调各国利益,生成区域能源合作组织。能源安全问题并非一国所能独立解决,能源合作需要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中俄能源合作应兼顾周边地区,即中亚的供应市场和东北亚的消费市场。各国的盲目竞争将导致彼此利益受损,因而协调各国需求,既有利于地区能源合作,也有利于双边能源合作的展开。良好的合作组织将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目前,中俄能源合作缺乏一个明确的管理组织。上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下达各部门、能源企业,这让中俄能源合作颇费周折。就双边而言,建立一个能够综合处理能源合作相关事宜的组织十分重要;就地区而言,一个区域性的能源合作组织能够协调各国诉求,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区域能源合作的开展。 (责任编辑:云 馨) 参考文献: [1]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探讨院经济安全探讨中心编.全球能源大棋局[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7. [2] [德]白小川.能源安全:欧美中三角关系的一大难题[J].现代国际关系,2017,(10). [3] 孙璐、胥江成.中俄天然气合作博弈略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7,俄语论文,(09). [4] 周延丽.中俄能源合作发展前景略论[J].俄罗斯东欧中亚市场,2017,(02). [5] [美]埃丝特・潘.中俄能源关系[J].国际贸易译丛,2017,(05).[6] 张永祥、张晶.对于修建中俄输气管道的建议与对策[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