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一直不顺利,合作环境复杂。自1990年以来,仅中石油就先后派出150个代表团赴俄罗斯考察、洽谈合作项目,共耗费近1400万美元,但输油管道、天然气合作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中国有些人对这一领域的合作前景产生了一些疑虑,认为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了“困难期”。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2017年5月21日,在俄罗斯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举行的边境地区合作会议上,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说,要积极吸引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他认为,“远东地区经济复苏任务需要与中国振兴东北的计划相协调”。 振兴东北是中国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根据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公布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我国将把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 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强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造必须有新思路。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以大开放带动大调整、大改革,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而加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西伯利亚与远东)的区域合作,是实现上述思路的重要一环。区域合作亦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需要什么样的东部 从俄罗斯来讲,开发与开放东部地区是其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论在苏联时期还是当代的俄罗斯,都高度重视东部地区的发展。这里集中了其70%~80%的各种重要资源。苏联时期对这一地区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建设,建成了全国的燃料动力工业基地,黑色和有色冶金工业基地,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基地,化工和石油化工基地及机器制造基地。该地区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从产业结构总体来看,农、轻、重发展比例失调。从工业内部来看,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比例失调;军工公司在机器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经济结构带有严重的军事化性质;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不发达。目前,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经济虽比叶利钦总统时期大有改善,但与俄欧洲部分相比仍要落后得多。由于投资不足,旧生产能力的改造和技术更新十分缓慢,导致生产公司固定资产严重老化;采掘工业地质勘探普查工作滞后,从而使新探明的矿产储量不能抵补开采量,导致俄罗斯油气产量增速下降;科技进步缓漫,技术、工艺落后,产品更新换代迟缓;人口大幅度下降,面临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难;等等。 普京执政时期,对东部地区的发展更为重视,更有紧迫感。早在2000年7月21日,他在《俄罗斯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远东》的讲话中说:“如果近期我们不做出现实努力,那么,要不了几十年,甚至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俄罗斯居民就将基本上说日语、汉语和朝鲜语了。”2017年2月8日,普京在《对于俄罗斯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重要讲话中提到,应把西伯利亚与远东建成俄罗斯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心。 总的来说,俄罗斯加速东部地区的开发与开放主要的战略思路是; 第一,俄罗斯今后的经济发展,能否崛起、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大国,到2020年能否成为世界五大经济体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东部地区的发展。再者,如果东部地区长期落后,经济结构不能调整,正如普京说的,俄罗斯均衡的区域发展政策就不能实现,亦不能保证俄罗斯的和谐发展。 第二,俄罗斯清楚地看到,世界经济与贸易重点已日趋转向亚太地区,俄罗斯必须做好准备,使其东部地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普京在2000年11月10日谈到俄罗斯的亚太政策时指出:“我们任何时候也没忘记,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应该诚实地说,我们并不是所有时候都利用了这一优势。我认为,我们同亚太国家一起从言论转向行动去发展经济、政治和其他联系的时刻到了。在夸天的俄罗斯,这种可能性已完全具备了。” 第三,俄罗斯加速开发与开放东部地区,是推动这一地区今后发展重大的、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一地区的发展需要吸引大量外资、劳动力与技术装备。俄罗斯国内与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提出,西伯利亚与远东参与紧密的国际合作是不可避免的。 中俄区域经贸合作的努力方向 第一,要适应对外开放格局调整趋势的要求。 过去较长一个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中国所实行的地区倾斜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后中国仍将坚持扩大沿海地区的开放。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的战略,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开放步伐需要加快。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开放北移的趋势已十分明显,俄语论文,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俄语论文,应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边的开放格局。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沿边地区,特别是东北三省、新疆与内蒙的对外经济活动取得了很大发展。因此,在开放北移,实行沿海发展战略同时,辅之以沿边发展战略,首先要考虑以上五个省区的开放。 通过双方努力,中俄区域经贸合作已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经贸合作主要还是以地方边境的货物贸易为主。要使区域经贸合作有质的提高,或者说达到战略升级,必须拓宽合作领域。根据中国振兴东北战略与俄罗斯加速开发与开放东部地区的战略构想,笔者认为,今后的区域合作应朝着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要把科技合作放在优先地位。东北三省调整与改造工业的一项共同性任务是,加速发展装备制造业。为此,必须依赖先进的科技,靠领先的科技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来牵动工业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跨越式的发展。这也就达到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目的。而上述目标的实现,单靠东北三省和国内自身的科技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对俄科技合作。俄毕竟是个科技大国,在不少领域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俄具有东北三省所需的科技产品。比如这几年来,黑龙江省在宇宙、新材料、现代农业技术、超精密机械、核能源、水处理、环保、尘物工程、水下高技术等方面与俄的合作,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总的来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中科技合作水平还是不高的,科技含量约占双方贸易的6%。在沈阳,中国投资10亿元建立俄罗斯高科技产业园,以便将俄罗斯的高新技术应用至Ⅱ生产中,并在这里建成中俄科技发展中心。中心所涉及的探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以及环境科学等。 二是加强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在这方面,东北地区与俄东部地区拓宽合作的可能性很大,如中俄合作建设黑龙江公路桥与铁路桥,此桥建成后,将对构筑新的中俄经贸大通道、发挥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区位优势有重要意义。又如中俄铁路部门正在讨论铺设东宁一乌苏里斯克铁路。这条铁路一旦修通,我国东北地区的物流可以直接通过这条铁路,从海参崴、纳霍德
卡港、东方港等向日本、韩国、北美等国和地区集散,这就拓宽了东北出海大通道。另外,通过与俄罗斯、朝鲜合作共同开发图们江地区,不仅使吉林省增加了一个对外开放的出海口,也对推动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有关专家估计,如果图们江这个金三角建设进展顺利,开放加快,可以使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10%。 黑龙江省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机遇,争取国家财政支持,计划到2020年总投资900亿元建设对俄边境运输通道。 三是继续发展货物贸易。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中俄两国货物贸易的品种结构难以发生实质性变化,即俄难以改变经济发展以出口原材料为主导的模式,而中国继续向俄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各种消费品。 在发展对俄区域合作过程中,切勿忽视货物贸易,这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一个问题,因为俄罗斯调整其经济结构有个过程。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难度很大。就是说,从目前的资源出口型向以高新技术、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转变,是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目前俄罗斯能源等原材料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0%。俄罗斯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上,面临以下难以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反复强调要从出口原料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过渡到创新导向型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国际市场条件下,发展能源等原材料部门对俄罗斯有着极大的诱惑力。这使得在现实中,俄罗斯实际上不大可能去控制能源部门的发展,这必然会作用到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的进程。 怎样看待能源合作的“不顺” 四是能源合作,这也是极为复杂的一个方面。这方面的合作项目尽管主要由中俄政府和大企业参与,但与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有着密切的关系。能源领域的合作范围很广,不只是油气,还有电力、煤炭、核能等。油气开发项目,不仅在上游合作,还可在下游进行合作,俄方已准备在中国一些地区开设加油站。另外,能源技术合作也是一个内容。 客观地讲,中俄能源合作一直不顺利,合作环境复杂。自1990年以来,仅中石油就先后派出150个代表团赴俄罗斯考察、洽谈合作项目,共耗费近1400万美元,但输油管道、天然气合作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中国有些人对这一领域的合作前景产生了一些疑虑,认为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了“困难期”。 笔者认为,对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前景既不能盲目乐观,期望过高,但也不必悲观。如果从两国的长远战略利益与互利互惠的准则出发,从扩大两国经贸合作领域与提高质量的客观要求加以略论,那么,今后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它在双边经贸关系中的地位将日益提升。 第一,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能源出口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需求旺盛。这是中俄双方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 第二,世界上的能源出口国都在积极实行多元化政策。能源生产国在全球寻找销售市场,能源消费大国也在不断努力使石油的进口多元化。中国政治上安全,加上能源市场大,因此是最稳定的市场。俄若放弃中国这个市场,则是不可思议的。 要看到,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东移对中俄能源合作可能产生作用。长期以来俄能源出口的主要地区是欧洲,俄罗斯日益认识到,这种能源出口的单一化对其是不利的,因此正在实施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向东移,转向中国等亚洲国家是俄实现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这可以提升俄能源出口的战略利益。普京曾表示,未来10~15年,俄打算把对亚洲的石油出口量从占出口总量的3%提高到30%。 2017年2月1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企业、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分别与俄罗斯石油企业、俄罗斯管道运输企业签署了石油贸易、管道修建等内容的多份商业协议。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向俄罗斯石油企业、俄罗斯管道运输企业分别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20年长期贷款。俄罗斯石油企业将在今后20年里每年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原油,俄罗斯管道企业将于2017年底完成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工程和自俄边境城市斯科沃罗季诺(位于阿穆尔州)至中国边境67公里中国支线的修建。4月13日,普京批准了上述协议。4月21日,中俄双方的副总理在北京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双方对于管道建设、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随即生效。4月27日,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国支线在斯科沃罗季诺郊区举行了管道建设开工仪式。应该说,这次石油领域合作协议的签署并立即生效,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大突破,并对中俄能源领域全面、长期与稳定合作有很好的示范影响。 第三,正如上面提到的,中俄能源合作不只限于油气领域,还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 至于油气合作进展缓慢,其原因亦十分复杂。俄罗斯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复杂的心态,俄罗斯一直以能源为武器,获取最大限度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亦应看到一些实际问题有待解决,如油气的价格。俄方一再强调,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进行能源合作与交易,中方不能指望俄方在价格问题上给予特殊优惠。俄方另一个强调的因素是,它输向中国的油气的成本要比输向欧洲的高。这是因为:一是东西伯利亚油气的勘探开发成本很高,二是自东西伯利亚往中国输送油气需要新建基础设施,而输向欧洲的油气管道系统已较完善,并且基本上实现了成本折旧。应该说,这些说法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总之,我们对中俄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多方面去探讨与逐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