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的分歧与竞争[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起国和创始会员国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的影响。两国在上合组织中拥有广泛的共同战略利益,这使其发展与中俄关系形成了一种互动。上合组织的建立为两国在军事安全、政治合作、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这些合作和交流也不断充实着上合组织,使其发展壮大。但是中俄两国在上合组织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分歧竞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区域合作;中俄关系
  中图分类号:D81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2-0051-03
  
  2001年6月15日,在欧亚大陆上出现了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它覆盖近3 0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区域,拥有15亿多人口,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上合组织由1996年的“上海五国机制”发展而来,至今包括六个正式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个观察员国(蒙古、伊朗、印度、巴基斯坦)。
  这是首次在中国的倡导下建立的国际组织,中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俄罗斯作为该区域的一个大国和创始会员国在该组织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在国际、地区、双边事务方面,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这些共同利益的推动下两国在该组织内部展开了广泛的合作,推动了其迅速发展。但是我们在审视中俄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时,不能仅看到其积极方面,对这个地区性国际组织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分歧竞争
  
  (一)角色冲突
  目前,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就是组织成员国角色重叠,角色之间存在着冲突,这就作用了政治体系的活动能力。
  1.安全方面:在欧亚地区涉及到安全的国际组织有上海合作组织、独联体、北约,虽然三个组织所涉及的地区范围不完全一致,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完全一致,但是在欧亚范围内在一些军事政治问题上,这两个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在职能和活动范围上又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俄罗斯既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也是独联体的成员国,同时又是北约的军事伙伴国。独联体成立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联合司令部和快速反应部队,以应对中亚地区出现的威胁安全的诸多因素;北约的军事力量也已渗透到中亚地区,这样在安全问题上俄罗斯的角色冲突势必会作用到上合组织影响的发挥。
  2.经济合作方面:在欧亚范围内,在经济合作上发挥影响的组织有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亚合作组织。中亚合作组织前身为中亚经济共同体。俄、哈、吉、塔、乌五国都是中亚合作组织成员,又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也就是说上合组织中只有中国不是中亚合作组织的成员。五国在中亚地区加强合作,将在上海合作组织内形成另一个以俄为主导的中心。两组织职能重叠,又可能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排斥。上海合作组织内出现一个没有中国参加的地区性组织,客观上将对中国参与中亚事务构成一定限制。
  (二)在反恐问题上的冲突
  俄罗斯族在中亚各国人口中一直占有一定的比重。现在中亚各国的俄罗斯族人仍有630多万人,约占中亚国家总人口的11%。中亚地区有大量俄罗斯族居民,这形成了俄罗斯在中亚的特殊利益。中亚各国独立以来,要求振兴民族精神同时坚决反对破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民族分裂主义。本地主体民族开始得势,而俄罗斯族人却逐渐丧失了原来的优越地位,俄罗斯族人与当地民族之间的对立情绪日渐明显。而对中国而言,打击“东突”恐怖分裂势力在中亚的活动更为迫切,主张在上海合作组织内将联合打击“三股势力”作为安全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但对俄而言,则担心中亚国家利用“反民族分裂”口号继续排挤俄罗斯族人、担心明确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准则将不利于其保护中亚俄罗斯族人的权益。俄罗斯的这些考虑给该协议的具体落实乃至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三)在发展合作前景与趋势上的冲突
  1.在上海合作组织影响的定位上:鉴于该组织是迄今中国惟一掌握部分主导权的地区性合作组织,中国希望不断加强成员国间的各种实质性合作,充分发挥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积极影响。对俄罗斯来说,上海合作组织是俄加强在中亚地区作用力以及同中国关系的一种补充渠道,因为俄罗斯除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外,还可以通过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中亚合作组织等其他机制发挥其在本地区的作用。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将上海合作组织作为独联体机制的补充,将其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2.在上海合作组织性质的定位上:中国认为上合组织是以安全为起点建立的,但是经济合作是其深入发展的落脚点和基础。在2017年7月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了中国对继续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看法。按照胡主席的建议,上海合作组织今后有三个重点发展领域:安全、经济、人文。而俄则希望淡化该组织经济合作的色彩,对中国加强上合组织经济合作的许多建议反应不是十分积极。俄仍然希望更多地将该组织的合作集中在反恐等安全领域。
  (四)在机制扩容上的冲突
  机制扩容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吸收新成员方面,中俄两国选择取向有异同。如俄罗斯就不主张与中国有传统关系的巴基斯坦等国的加入,而中国对与俄罗斯有传统关系的印度、乌克兰、格鲁吉亚、伊朗等国的加入也持不同意见。两国协商的最终结果是先吸纳与各方都无大利益冲突的蒙古为观察员国,2017年又吸收伊朗、印度、巴基斯坦为观察员国。
  (五)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和目标存在一定异同
  在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像甩包袱一样力图撇开中亚。普京上台后,意识到中亚地区对俄所具有的特殊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要把这些国家视为自己的“后院”,使之成为俄的安全防线。为此,俄开始采取一系列方法恢复其在中亚地区的作用。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利益是抑制“东突”分裂势力,维持中亚地区作为稳定的战略后方,加强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各国,特别是哈、吉、塔、乌这四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关系发展良好。而中亚各国不断加大与中国全面合作的力度,同时也有在外交上制衡俄作用、在经济上减少对俄依赖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俄对中国日益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难免存有疑虑,担心中国借机与其争夺对中亚事务的主导权,削弱其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和传统作用。
  
  二、为什么会有这些分歧与竞争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利益和实力从总体上决定着一国的外交政策,利益决定着本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实力决定着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在整个中俄关系中有很多共同的利益,但是这些共同利益不能掩盖两个国家所存在的分歧与冲突。在上海合作组织中,两国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中伴随着很多冲突与竞争,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俄罗斯的“西方情结”
  俄罗斯一直以来都有亲西方的外交传统,几乎从未停止过融入欧洲的努力。现任总统普京具有浓重的“欧洲情结”,因此俄将独联体及西方国家作为外交的最优先方向,中俄关系排在俄美关系之后居第三位。在这种情况下,俄对上海合作组织重视程度有限。
  (二)大国沙文主义残留
  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由来已久。苏联时期的大国沙文主义在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苏联解体虽然已经十余年了,但俄罗斯民族骨子里的大国沙文主义余波尚存。目前,在中亚和中国,俄语论文题目,俄罗斯常以老大自居,这对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

  (三)普京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作用
  普京执政后大幅度调整了对外政策,推行务实外交,在处理与西方关系时更多地采取斗争但不对抗、妥协但不投降、以合作促安全的策略,主动改善与西方关系。比如说,俄在中美撞机事件中保持沉默;“九一一”事件后,普京第一个致电布什,随后又积极配合美发起的国际反恐行动。在2002年的国情咨文中他进一步指出,“今后俄将根据俄罗斯的能力和国家利益绝对务实地制定俄罗斯的对外政策”。[1]在这种实用主义思想指导下,俄对华政策存在一定的摇摆性与投机性。今后一个时期,普京为给国内经济建设营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在不损害俄根本战略利益的前提下,有可能牺牲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利益以谋求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西方达成更多妥协。
  (四)“中国威胁论”在俄还有一定市场
  从历史上看,近代以来俄共侵占了中国150余万平方公里领土,不少俄罗斯人担心中国会把这些领土要回去,俄社会由此对中国存有某种不信任感。一些俄罗斯学者公开无中生有地指责中国对俄怀有“领土野心”。从地缘上看,中国作为俄罗斯最大的邻国,十余年来经济迅速发展;而俄罗斯经济长期衰退,两国力量此消彼长,使俄罗斯社会包括决策层对中国的担忧和不平衡心理有所加重。俄总统安全顾问科尔图诺夫指出,中国“客观上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手”[2]。
  (五)美国因素的消极作用
  鉴于美国的全球作用力,中俄都把对美关系置于各自对外关系的优先地位,这就必然使中俄关系的发展受到一定的作用和制约。苏联刚刚解体不久,布热津斯基就警告称,“对中国战略家来说,对抗美国最有效的地缘政治格局莫过于形成中国、伊朗和俄罗斯三国联盟。”[3]美国通过诱压离间中俄两国关系,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两国间合作的范围和力度,也直接作用到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共同战略利益。
  (六)两国文明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4]中国属于儒家文明,俄罗斯属于东正教文明,俄语毕业论文,如果两国不加强信任与沟通,一定程度上会作用中俄关系,进而制约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
  苏联解体后,俄政治上接受了资本主义的议会、选举和政党制度,而中国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两种政治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且必定会表现在政治领域。如果处理不好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民族构成、宗教信仰上的矛盾,有可能作用到两国在上合组织中的合作。
  
  三、如何评价这些分歧与竞争
  
  以上简单阐述了中俄两国在上合组织中存在的分歧与竞争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整篇文章来看,主要篇幅都是用来讲述中俄两国在上合组织中的消极方面,好像作者认为上合组织的前景不甚乐观,其实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因为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利益与分歧虽然是相互交织和客观存在的,但这些消极因素具有局部性和可控性的特点,不会作用两国关系的大局,短期也不会对上海合作组织带来严重后果。但是,这必须引起两国政府的重视以探究应对之道。中俄两国和其他成员国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合精神”的指导下通力合作才能使该组织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普京.普京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622.
  [2]叶自成.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28.
  [3]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11.
  [4]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7.
  [责任编辑:张梅]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