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企业治理中的传媒力量比较探讨[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实践表明,传媒通过信息披露、舆论监督等方式在欧美等成熟国家企业治理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影响。不过在现实中,无论俄罗斯还是中国,传媒对市场经济的监督与治理的功效远没有得到发挥,这与转轨国家传媒组织自身治理结构缺陷是分不开的。在俄罗斯,内部人与利益集团是俄罗斯传媒治理结构优化的突出特点。与俄罗斯不同,俄语论文,中国通过产权绝对控股辅之以行政指导,具有明显的“行政型治理”特点。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传媒;市场经济;企业治理;比较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028-02��
  
  健康的传媒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要制度基础。实践表明,传媒通过信息披露、舆论监督等方式在欧美等成熟国家企业治理(corporation governance)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影响。不过在现实中,无论俄罗斯还是中国,传媒对市场经济的监督与治理的功效远没有得到发挥,这与转轨国家传媒组织自身治理结构缺陷是分不开的。在俄罗斯,内部人问题始终困扰传媒组织治理优化,从党和政府掌控中脱身的传媒再次为利益集团所俘获(capture),并因受制于人,传媒失去公信力。内部人与利益集团是俄罗斯传媒治理结构优化的突出特点。与俄罗斯不同,中国通过产权绝对控股辅之以行政指导,具有明显的“行政型治理”特点,政府在中国的传媒组织中处于独大地位。由于政府权力过度介入传媒,导致媒体市场过度垄断并专权,传媒角色错位,使得媒体寻租(rent seeking)在整个媒体转型过程中无可避免,公信力滥用现象频现。�
  
  一、传媒与企业治理�
  
  对企业治理的探讨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伯利和米恩斯(Berle and Means)[1]。伯利和米恩斯首次提出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现象,指出控制权由所有者转移到了管理者手中,而管理者的利益经常偏离股东的利益。按照这一思路,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所引致的股东与管理者的冲突是企业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企业治理被认为是企业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探讨者们将企业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部分。企业内部治理指企业内部的治理机构设置及其权力分布。常见的企业治理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监事会等。一般认为,内部治理是企业治理的核心。企业外部治理一般指证券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以及银行、机构投资者、传媒等外部力量对公司管理行为的监督。外部治理是内部治理的补充,其影响在于使经营行为受到外界评价,俄语论文网站,迫使企业管理层自律和自我控制。 �
  由于各国经济制度、历史传统、市场环境、法学观念及其他条件的不同,企业治理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当前主流的企业治理模式分为两类:一是强调外部治理的外部控制主导型模式,这一模式以英美为代表;二是强调内部治理的内部控制主导型模式,这一模式以德日为代表。 �
   在外部控制主导型模式下,股东大会在理论上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证券市场、经理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一起构成了对企业管理者的市场监控机制。在内部控制主导型模式下,企业的资本流通性较弱,证券市场相对不活跃,银行处于企业治理的核心地位。企业股东主要通过一个能信赖的中介机构或股东中有行使股东权力的人或组织来代替他们控制与监督企业经理的行为,从而达到参与企业控制与监督的目的。�
  
   二、转轨国家企业治理中的传媒力量
  
   1.转轨国家企业治理近况:内部人问题与外部企业治理失效�
   “内部人控制”是中俄两国转轨进程中企业治理的共同特点[2]。“内部人控制”现象与转轨国家企业治理中外部治理机制缺失息息相关。打破这种外部力量难以进入的困局,就必然应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中信息披露状况。�
  (1)俄罗斯公司企业治理:内部人控制与利益集团�
  “内部人控制”最为典型的国家就是俄罗斯。青木昌彦(1995)把这种“内部人控制”定义为:“在私有化的场合,多数或相当大量的股权为内部人持有,在公司仍为国有的场合,在公司的重大决策中,内部人的利益得到有力的强调。” 在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由于公司内部人持有多数股份,所以公司内部人的利益得到了强有力的体现,经理人员事实上依法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
  (2)中国公司企业治理近况:行政性治理�
  为了确保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国有公司改革走的是一条肯定股份制、强调国家控股权、减持国有股的路径。�
  由此,形成了目前中国多数股份企业都是国有控股企业或者国有独资形式的股份企业。这样的股份企业大多具有以下特点[3]:第一,经理人员日益控制了公司资产的支配权;第二,经理人员任免由上级部门和党委委派,是作为政府的代言人控制着企业的经营。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委托方(所有者和投资主体)仍然是国家(或者各级政府)。其代理方(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公司领导人、董事长、总经理)多数仍然是由上级党委决定、政府任免。这样的控股情况下,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有人认为,在中国试点的4 000家股份企业中,内部经理人员与职工“共谋”共吃“国家饭”,因此有学者指出 “中国的上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都存在着缺陷。”�
  所以,中国的公司集团关于中国企业治理的改革来说,当前最为需要的是构造区别于政府直接治理公司的外部治理制度,为公司治理机制的完整发挥提供坚实的平台(青木昌彦,1995)。�
  2.传媒改善转轨国家外部企业治理的独特优势�
  转轨实践表明,传媒对转轨国家企业治理优化的贡献是世人所能够清晰看到的,其对股东权益的保护无疑是有目共睹的[4]。正是由于这样传媒的存在,“蓝田股份”、“猴王”这样的企业不再能够继续蒙骗、欺诈投资者。如果不是媒体的略论评论,大股东可能还在毫无顾忌地掏空上市企业。事实上,资本市场市场中的许多造假、操纵行为都是由媒体率先揭露,最终得到监管部门的处理,传媒已成为正式监管之外一股有效的监管力量。�
  
  三、转轨国家传媒组织治理结构问题�
  
  转轨国家传媒组织自身治理结构存在着内在缺陷:�
  1. 俄罗斯传媒治理:内部人控制与传媒俘获�
  传媒内部人控制问题始终困扰俄罗斯传媒组织治理优化,从党和政府掌控中脱身的传媒,再次为金融―工业寡头所俘获(capture),并因受制于人,服务于利益集团,由于传媒独立性丧失在民众中很快失去公信力。
  
  2. 中国传媒治理:行政性治理与媒体寻租�
  与俄罗斯不同,中国通过产权绝对控股辅之以行政指导,传媒组织治理结构具有明显的“行政型治理”特点,政府在中国的传媒组织中处于领导地位。由于政府权力对传媒进行严格管理,导致传媒垄断社会信息披露,垄断地位使得传媒角色错位,媒体寻租(rent seeking)在整个媒体转型过程中无可避免,传媒腐败与公信力滥用现象频现。
  �
  参考文献:�
  [1] 支晓强,周清杰.企业治理.缘起 问题及演进趋势[EB/OL].青年创业网,2017.�
  [2]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企业治理结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3] 田春生.内部人控制与利益集团――中国与俄罗斯企业治理结构的一个实证略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5).�
  [4] 陈志武.媒体侵权诉讼可能引发一场危机[J].新财富,2002,(6).�
  (责任编辑:吴高君)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