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游学印象记[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2017年秋到2017年夏,我曾有幸到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师范大学进修学习,同时在那里给俄罗斯学生上汉语课。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作为一个外国人,我特地留意了俄罗斯大学的教育、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俄罗斯人的性格和品德,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当今俄罗斯特殊的高校教育体制
  
  俄罗斯作为教育大国,其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很高,受高等教育的人占全国成人总数的95%。可见,俄罗斯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俄罗斯的高等教育质量居世界前列,它造就了世界一流的学者,培养出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俄罗斯高校的教学体系和学位制度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承继其高等教育结构和学位制度。但随着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其教育体制也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俄罗斯现行的高等教育学制可分为以下三级:
  第一级为不完全高等教育。这是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学制两年。完成这一阶段学习任务的学生可以继续接受第二级高等教育,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领取《不完全高等教育毕业证》后就业;第二级,学士学位教育。学制四年,毕业时,学校向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高等教育毕业证》,同时授予相应专业的“学士学位”。获“学士学位”的学生可以继续接受第三级高等教育;第三级,完全高等教育,即学位教育和专家资格教育。学位教育是在学士学位教育的基础上再接受两年专业培养,学制为两年,加上学士学位教育共六年。学校向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高等教育毕业证》,同时授予相应专业的“学位”。
  根据俄罗斯国家高等专业教育标准,专家资格教育保留原来的学制――5年。学校向按规定修完专家资格教育全部课程,通过考试、答辩,经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高等教育毕业证》,同时授予“工程师”等专家资格。大学后教育包括探讨生教育和生教育,分别授予副学位和学位。获“学位”或“专家资格”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可报考探讨生,攻读副学位。副学位教育学制3年。副考试包括哲学、外语和专业课,考试每年组织两次,以抽签口试为主。副资格考核合格、通过答辩者可获得“副学位”。1996年,原国家总理李鹏访问俄罗斯时签署了双方互相承认学历的协议。俄罗斯的副学位在中国相当于学位。可见,大学生的“专家”称号有别于国内的专家概念。而从俄留学归来的“”们,可能其接受的是副教育。而俄罗斯真正意义上的,即我们所谓的“大博”,数量不多,一般高校里也没几个。这与国内“泛博”倾向形成对照。
  俄罗斯政府为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同时要解决俄罗斯学位制度与国际通用学位制度接轨的问题,确定了上述多级高等教育学制结构。这样,一方面与国际高等教育体制融合,另一方面又保持俄罗斯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
  “全国统一考试”是俄在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按规定,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要参加该项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考大学的凭证。该考试保证了高中毕业生有平等的报考条件,减轻了学生负担,因为学生高中毕业考试与大学入学考试合二为一,也有助于遏制入学考试中舞弊、行贿受贿现象。但这项制度自一开始就招致各种争议。有人认为全国范围内举行统一的考试,要花费庞大的资金;有人则对此考试能否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出质疑;有人认为,该考试不应成为考大学的唯一标准,根据分数无法确定学生是否有能力和潜力从事科学探讨,必须具有多种选拔方式。有的学校,比如著名的莫斯科大学,则采用原有录取制度和现有考试制度相结合的录取办法。2001年,全国统一考试开始在某些高校试行,2017年遍及俄所有地区。
  
  俄罗斯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在俄罗斯高校,一般是实行小班上课,人数少,便于交流。但一般班内性别比例失衡,女多男少,这与整个国家的男女比例差别大(大约1000:1147)有关。而且学生年龄差距也很大,从十几岁到几十岁不等。在我所教的一个班里,竟然有一位四十多岁的“阿姨”学生,上课时,她便从包里掏出一个放大镜来看书,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学生的来源途径也参差不一,有中学毕业的,有职业中专的,还有从社会单位考来的。课堂上,他们表现出很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给我印象深刻。他们非常活跃,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上课没有固定的课本或教材,老师自备材料,附上一些参考书目,便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所以,学生的书大多是从图书馆借来的,而且特别爱护书籍,所以几年下来这些书依然很新。
  俄罗斯高校之间经常举办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术沙龙或会议,有时邀请一些著名的教授来指导。
  今天,在俄罗斯,学生打工或工作的现象很普遍。现在,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不好,特别是受经济危机的作用,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大学生为了提前锻炼自己,也为了额外挣得一部分学习和生活费用,课外时间几乎都去打工,从销售、文秘,到商店服务员、家教等各行各业都有大学生的身影。因此,学习受到了很大的作用,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作业没有按时完成。但考试对学生来说还是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的评优和奖学金。考试一般只采取抽签口试的形式,因此,考前是他们这一学期中最紧张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经常熬夜看书。
  俄罗斯学生一般上课从早到晚只有课间休息,大约10分钟,而没有专门的午饭和午休时间。因此,我们刚来时感到很不适应。学生“吃饭”时间随意安排。课间时匆忙跑到楼下小吃部,俄语专业论文,要一杯咖啡,一块面包,靠着临时搭起的吧台,边聊边吃。所以,在教学楼里时常弥漫着浓浓的咖啡和面包的香味。有趣的是,有的老师把家里刚烤好的大饼带到教室里来,和学生们一起分享。煮上咖啡,几块巧克力,和着轻松的音乐,真是别有一番情调!食堂一般就在教学楼里,面积不大,主要提供一些茶点和饮料之类的小食品。来就餐的学生也不多。这里不提供晚餐,因为学生一般都在宿舍里自己做饭。说到宿舍,也和国内的不同。学生一般按院系或地区被分在不同的宿舍楼里,男女生混住在一起,甚至住在同一个楼层。宿舍像一般家庭一样,有套间结构,共用厨房和卫生间。在这里大家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另外,摇篮车、小推车构成了俄罗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下午,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摇篮车、小推车,还有玩耍嬉戏的孩子。上了一天的课后,年轻的大学生爸爸、妈妈们把自己的孩子带出来玩。这个时间是属于孩子的!在俄罗斯,大学生结婚不算是新鲜事儿。据说,俄罗斯的法定结婚年龄只有14周岁!俄罗斯大约20%的高年级学生已成家!他们的婚礼就在食堂里或教室里举行,热闹又简单。参加者有双方的亲人、各自的同学,甚至还有老师或校领导。所以,宿舍楼里经常出现年龄不一的孩子的身影也就不奇怪了。年底,在学校的宣传栏或告示处贴出通知:学校工会已为孩子们准备了新年礼物。
  俄罗斯人的品行和性格
  
  俄罗斯非常重视国民教育和道德的培养,其居民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素质。马路上、公共汽车里、饭店,甚至商店、剧院等公共场所,俄罗斯人都表现得彬彬有礼,从不吵吵嚷嚷,你推我搡。即便在经济困难物资紧缺的年代,在商店门口,都先问一句“谁是最后一名”,然后再去耐心地排队。听歌剧、看芭蕾在他们的眼中都是过节般的隆重。大人身着正装,孩子穿戴整齐,年轻人手持鲜花,井然有序进入剧院。记得我们第一次去剧院时,带我们去的老师还特意嘱咐我们一番,比如不能背对过人,俄语论文范文,不能照相等等。
  爱好读书也是俄罗斯人的一种美德。公园里、公交车上、地铁里,到处都能看到津津有味读书的景象。每到一个新的城市,他们最先打听的就是剧院、博物馆和书店的地址。
  俄罗斯人对待历史的态度让我们钦佩。历史上,为了保家卫国、民族解放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19世纪初的抗法战争,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俄罗斯人民都表现出了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精神,涌现出了大批的英雄人物,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被讴歌传诵。俄罗斯民族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人们铭记历史,许多城市街道、公园、剧院、博物馆等都以先烈的名字命名。公园里伫立着栩栩如生的英雄雕像或纪念碑,上面刻着先烈的名字,供人们缅怀、瞻仰。这里,经常有小学生听老师的讲解。我原以为,只有莫斯科的无名烈士墓才有长明的焰火。后来得知,在很多大城市都有这个焰火。每一对结婚的新^都要到这里举行敬献鲜花仪式。5月9日,人们以各种形式隆重地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
  俄罗斯民族天赋很高,富有创造力。在它近千年的文明史上,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普希金、托尔斯泰、列宾、柴可夫斯基、门捷列夫、加加林等为世人所熟知。许多历史意义重大的人物,像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皇、列宁、斯大林等,都令俄罗斯人引以为荣,极大地增强了俄罗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即使在今天,俄罗斯国家面临很多的困难,经济萧条,人们承受着很大的生活压力,但他们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美好的明天一定会来到。
  当然,在与俄罗斯人的交流中,我们也看到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辉煌的历史带来的自尊很容易导致自傲、自负,甚至当看到自己目前的经济衰弱、周边民族的发展和强大后,又表现出了些许的自卑。诚然,今天,俄罗斯也面临着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比如政治腐败,经济低迷,人口衰减和老龄化严重,年轻人的酗酒吸毒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俄罗斯地域辽阔,横跨欧亚大陆,夹在东西文化之间。或许是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复杂而独特的性格。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19世纪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一般标准衡量不了俄罗斯。”
  俄罗斯人热爱大自然,环保意识强,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在森林中,森林在城市中”。莫斯科、圣彼得堡都是花园般的城市,许多公园里面随处可见蹦蹦跳跳的松鼠和人们做的木盒,里面盛着供鸟兽吃的粮食。学校周围都是大片的小树林,郁郁葱葱,空气清新,人置身其间,心旷神怡。
  俄罗斯人的生活观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经济上的困难,他们仍非常乐观,热爱生活。每逢周末,仍然盛装打扮去剧院听歌剧看芭蕾;在公园的广场上载歌载舞,尽情欢唱;在寒冷的冬天,大街上令人惊艳地走过穿着时尚、仪态万千、气质高雅的女孩儿。每年他们都抽出时间出去旅游度假、消遣。据报道,每年元旦前后,大约有几十万的俄罗斯游客来到我国的海南三亚度假。一位同事跟我们说起,在他们去黑河开会期间,单位组织去黑龙江对面的俄罗斯城市布拉格维申斯克游览,被河边的景象惊呆了:沙滩上悠闲地躺着大量的俄罗斯人。仅一河之隔,悬殊之大,令人惊诧。这里没有喧闹,没有浮躁,没有急功近利,一片宁静、祥和。人们享受着每一天的阳光,躺在松软的沙滩上,呼吸着腥味的空气。
  这就是我所留恋的俄罗斯。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