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由于过分担心外国劳动力,开始对移民实行“紧缩”政策。2017年1月15日,《移民法修正案》正式生效。该移民法修正案规定,从2017年1月15日到4月1日,外国人在售货摊点、自由市场及“商店以外场所”从事零售业的人数应限制在零售业总人数的40%;从2017年4月1日到12月31日,外国人在零售业总人数所占比例降为零,也就是说禁止外国人从事零售业。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多年来在俄罗斯从事零售业的,主要是中国人,也就是说,俄罗斯新移民法修正案对中国商人产生巨大作用。 中国商人活跃在俄罗斯 位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中心的“中国大市场”,是一个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商业城,这里的4000多家商户中90%以上是华人,这里出售的货物也是清一色的“中国制造”。市场的所有权归地方政府,中国商人只是租用其中的店铺经营。 “中国大市场”已经有10年的历史,从最开始由几家中国人经营的小摊,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数千家大小店铺的集贸市场,成为叶卡捷琳堡市内一块非常热闹的商业区,透过它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的创业史。 上世纪90年代初,叶卡捷琳堡与俄罗斯其它城市一样,中国商人的生意不好做,主要原因是当地人对中国商品印象不好,认为中国商品虽然便宜但质量很差,还常常有假货,当地人宁可买昂贵的欧洲货也不买便宜的中国货。 近10年来,中国小商品淘汰伪劣、提升质量,使叶卡捷琳堡和整个俄罗斯一样,中国商品重塑形象,销售额直线上升。 “中国大市场”俄方总经理维克多・杰斯托夫说:“生意红火的大市场是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受欢迎的证明。这些商品质量高、价格低,不仅满足了乌拉尔地区的消费需求,而且还销往俄罗斯其它地区和一些欧洲国家。” 俄罗斯“禁商令”颁布前,叶卡捷琳堡大约有四五千中国人,他们在这里主要从事服装、箱包等日用品的批发。“中国大市场”是除莫斯科之外俄罗斯最大的中国小商品集散地。市场内不仅有住宿、饮食等基本生活设施,还设有诊所、俄语学校等。 俄罗斯的“禁商令”,使中国商人感到问题严重。 纺织、皮毛、鞋帽是中国商人在俄零售的主要商品。这些商品从中国内陆城市运往口岸城市,经海关出口运到在俄罗斯经营的中国商人手中,随即进行零售。与俄罗斯进口的其它国家商品相比,中国商品非常便宜,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中国对俄出口小商品已形成规模。 在俄罗斯从事零售业的中国商人非常多。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在俄罗斯的务工人数在百万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零售领域。 如果外国人不许进入俄零售的禁令被严格执行,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商品将大受作用,在俄中国商人将面临生计问题,俄罗斯的市场业也将引起波动。 禁商令出中国商人大甩货 一位在俄中国商人说:“俄罗斯当局开展一系列的针对外国移民及外籍务工人员的清理整顿运动,就是为了让外国人退出零售市场,给俄罗斯当地人腾出位置。” 俄罗斯“禁商令”颁布后,在俄商人立刻受到冲击。俄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最大的维堡贸易市场,共有4000多个摊位,其中绝大多数由中国人经营。法令颁布后,市场经营者告之商户,要求他们在1月18日前暂搬进室内贸易中心。与此同时,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经营者的处罚力度,一旦有关部门在对市场进行检查时,发现摊主存在违约经营问题,市场经营者就要受到停业90天的处罚,或者被罚款25至80万卢布。市场经营者无力承受严重的惩罚,于是严格“清理”外国商人。 面对突然而至的“禁商令”,中国商人猝不及防,他们即使想回国也面临大批货物尚未售出,于是只好挥泪甩卖。 为了收回一天1000多元人民币的市场成本,来自山东德州的孙全伟很晚才收摊,他试图把手中的货物尽快卖出去。到俄罗斯已经5年的孙全伟拥有两个主营小型家用电器的摊位,家中的10多个人全来到了这里经营。他说,如果真不让干了,就只能回国。 来自黑龙江肇州县的老邹在俄罗斯的一个露天市场里有两个摊位,过去向外出租摊位每个可达2万美元,“禁商令”颁布后每个摊位2000美元都租不出去。他说:“价格跌了9成,赔大了!” 包括中国商人在内的外国人竞相以最低价处理商品后,一些俄罗斯人在日渐空荡的市场里不知疲倦地东奔西走,希望在外国商人撤出零售市场前购买到尽可能多的商品。更有精明的俄罗斯商贩,大量购买外国人低价抛售的商品,准备日后高价售出。 1月份,哈巴罗夫斯克的中国商人开始不约而同的集体甩卖,商品价格降到了平时的1/5,从而引起了当地人的抢购风潮。这种状况在俄罗斯其它地区也出现了。 在伊尔库茨克规模最大的“上海市场”,经营服装的一位中国商人说:一些中国商人设法找当地人帮忙卖货,但俄罗斯人不如中国人肯吃苦,在寒冷的天气里守一天摊位就坚持不住了;虽然俄政府认为把外国商人清理出零售市场可以为当地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实际上,俄语毕业论文,在俄罗斯摆摊零售的大多是中国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的公民,当地人根本不干这一行。有的俄罗斯百姓认为,当地的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相处融洽,各自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实惠。 俄罗斯的地方官员和一些人士也担心外国人撤出零售业后会造成俄罗斯市场萧条、物价上涨。与中国一江相望的俄罗斯阿穆尔州州政府和州府所在地布拉格维申斯克的官员,在“禁商令”颁布后曾向国家杜马递交了修改新政的建议信,“希望允许中国人依旧从事零售业。中国人可以做老板,销售人员必须雇佣俄罗斯人,并把露天市场搬进室内。” 从中、俄两国政府到中、俄两国商人,对俄的“禁商令”及其所产生的结果都在观望。 冷静观看俄罗斯“禁商令” 在货物被没收、遭遇遣返与甩货回国之间,很多中国商人选择了后者。 中国人在海参崴露天市场经营一个集装箱摊位,一年的收入保守地说也会达到二三十万元人民币,而经营成本则不高。中国人到这里从事零售业,往往只花3000元,办个商务签或旅游签就入境了,进货也往往通过发包企业,也就是所谓的“灰色清关”,可以省下大量通关费用。 “禁商令”实施后,中国商人即使留下来继续经营,由于通关等开始严格管理,利润空间将大大压缩。 按正规手续,并获得俄的劳动大卡,则需要12000元。如果在俄罗斯继续从事零售业,最有效的出路就是雇佣俄罗斯人,但其一个人的费用约是4500元人民币,这对从事零售经营的中国商人是承受不起的。 “禁商令”后,约有20万左右中国商人选择了回国。4月1日,在海参崴经商的黑龙江海林市的小徐返回了国内,恰好是5年前的这一天,他去的海参崴。回国前,他一直在尽力地抛售服装,最后仍剩了价值2万元人民币的货物,暂时寄存到了老乡的固定商场里。临行前他说:在俄罗斯拼命赚钱的日子结束了。 回国的很多中国商人认为,在俄罗斯赚钱的日子也许一去不复返了。 俄罗斯全境执行“禁商令”的情况,并非一致,远东地区严格,莫斯科则宽松许多。 1月份“禁商令”生效后,莫斯科外国人的零售经营几乎未受任何作用,即使4月1日,莫斯科中国商人最集中的切尔基佐夫市场,人流依然稠密,中国商人基本照常营业。同一天,莫斯科的执法部门在其它的市场进行了检查,暂时仍在经营的中国商人担忧,不知日后命运会是如何。 “禁商令”实施后,部分俄罗斯地方官员希望对中国商人网开一面,部分俄罗斯民众希望政府将华商留下来。就这一问题,中国方面也产生了很多种声音。 有的中国学者认为,俄罗斯的“禁商令”并非专为中国商人而设,它是俄政府去年以来一系列市场整顿政策的延续,旨在规范国内市场秩序。长期以来,俄罗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灰色清关”等造成俄税收严重流失,低价劣质商品排挤了优质商品,挤占了市场空间。 还有中国学者认为,“禁商令”实施后,可能使“倒包者”淘金梦破灭,但将会为规范贸易留出更大的市场空间,预示新商机的到来。这种商机包括两个:一是在俄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对俄规范贸易量将迅速放大,但由于需要缴纳关税等原因,出口商品的利润空间必然缩小,客观上对中国公司到俄投资兴办生产加工型公司形成吸引力;二是俄罗斯正致力于向涉及民生的轻工业转型,这种转轨为中国公司创造了新商机。 俄罗斯的“禁商令”应该说还是刚刚实施,由此所产生的效应,其未知数仍然很多,还有待于人们进行更多的了解与观察。 ,俄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