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在俄罗斯作用最大。东正教在历史上曾经是俄罗斯的国教,又叫正教,实际上应该精确地称之为俄国东正教。它一方面固着于沙皇国家体制中,另一方面又是广大农民的精神家园,以及知识分子的背景话语。离开东正教,无法探索俄罗斯特殊性底蕴,更无从界定其普遍化的精神发生学源头。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的根源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基督教是在公元一世纪中期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到公元四世纪时已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由于后来罗马帝国在这个世纪里又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在西部势力逐渐衰落后,基督教也就形成了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一希腊帝都)为首的东西两个部分。西部为天主教(罗马公教),东部为东正教(希腊正教)。在十一世纪中叶两教派公开分裂。 俄罗斯的东正教是在十世纪中叶开始由拜占庭传人的。公元988年,东正教被定为古罗斯国的国教。东斯拉夫人的基辅罗斯(俄罗斯的前身)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娶拜占庭皇族公主安娜为妃,其目的在于通过联姻的方式使俄罗斯跻身于当时的强国之列。安娜随着希腊教会的修士一同来到基辅罗斯公国。988年,弗拉基米尔一世下令破除多神教的神像,强制命令所有基辅罗斯人跳入第聂伯河接受洗礼人教,形成了俄罗斯东正教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罗斯受洗”。从此在基辅罗斯公国各地建立教会、修道院、派传教士传教,使之成为了斯拉夫宗教中的正统派东正教会。还有就是东正教从传人俄罗斯的那天起就是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而存在,教权和政权联系密切,教会、修道院和教会开办的教育机构都是可以成为服务于国家的工具。虽然东正教是从外部传人的,但是由于统治阶级的扶植,在俄罗斯历史上,东正教的作用和势力最大,从宗教的地理分布图来看,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各国境内东正教分布最广。至今在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各国的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各民族中,信奉东正教的人主要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卡累利阿人、萨阿姆人、科米人、摩尔多瓦人、马里人、乌德穆尔特人、摩尔达维亚人、格鲁吉亚人。 沙皇政权与东正教 在沙皇俄国时期,东正教作为沙皇统治人民的精神支柱,在国家中获取了很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沙皇俄国起源于莫斯科公国,隶属弗拉基米尔王公的领地。伊凡一世于1325年继位,因为他的富有,而获得“卡里达”即“钱袋”的绰号。伊凡・卡里达在莫斯科公国执政时期势力非常强大,从执政初期的四个城镇到他去世的那一年,被他收买和兼并的城市和村庄已经达到九十个之多。他将全俄东正教大主教驻地由弗拉基米尔迁至莫斯科,动工修建圣母升天大教堂。因而莫斯科成为罗斯的宗教中心。东正教可以自主地宣扬自己的教义,教会享有特权,是沙皇统治时期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沙皇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在政府里担任公职的人员都必须是虔诚的东正教教徒。还有东正教徒不能与异教徒通婚,否则违反这一规定,他们的后代将被剥夺应有的公民权。东正教教会在学校向学生宣传的是“相信上帝,听从教会,效忠沙皇”的思想。因此,政治权利和宗教权利相结合巩固了莫斯科大公的统治地位。在15世纪末,形成俄罗斯国家,东正教的信仰得到了继承和延续。1721年,彼得一世颁布命令,对俄罗斯东正教进行体制改革,废除牧首制,建立由沙皇政府管辖的最高宗教事务会议负责管理教会。负责管理教会的最高领导人由沙皇直接任命。其他教区的主教由最高宗教事务会议向沙皇提名,由沙皇来决定各教区主教的任命。国家和教会、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混为一体这样使得沙皇对教会有更多的干预权力;使得东正教更加适合于在俄罗斯国家中传播;使得东正教在俄罗斯文化中有了更加巩固的地位;使得俄罗斯绝大多数人都信奉东正教。 十月革命与东正教 十月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领导人基本上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来对待宗教问题的,把东正教会视作沙皇专制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帮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布尔什维克党的国家领导人希望将俄国建设成为一个无神论的国家。列宁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因此,从布尔什维克政权建立那天起,苏维埃政权颁布了一系列涉及宗教的法令。俄国就已经开始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型的政教关系。 (1)1917年11月15日了《俄罗斯各民族人民权利宣言》。该宣言以法学形式废除任何民族的和民族宗教的一切特权和限制。从政治上取消原东正教作为国教所享用的诸种特权。结束了俄国国内不同信仰的不平等地位。 (2)1917年12月29日颁布了《离婚法令》该法令规定:过去由东正教会和其他宗教法庭拥有的离婚判定权一律取消,改由当地法院判决。 (3)1918年1月23日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对于教会和国家分离、学校和教会分离的法令》,又进一步明确了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宗教的态度。法令规定:每个公民有信奉任何一种宗教或不信教的自由;禁止因信仰其他宗教或不信教而受到种种歧视和迫害;废除宗教礼仪在法学上的有效地位;学校脱离教会,除神学院外均取消宗教课;儿童只限于在家里接受宗教知识,由父母陪同方能去教堂做礼拜或其他宗教仪式。 (4)1918年2月18日由国家教育人民委员部公布了《对于学校世俗化》法令。规定宗教信仰是私人事情,国家完全不干涉;禁止在教育人民委员部管辖的国立、公立、私立学校中讲授宗教教义和举行任何宗教仪式。 上述这些法令的颁布奠定了新型国家政教关系的基础。首先结束了东正教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国教地位,从国家机构中驱逐出去,禁止东正教参与国家的政治。取消东正教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诸多特权。其次是教会原来占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俄语论文范文,必须收归国有,归劳动者使用。再就是劳动人民有了信仰自由。 卫国战争爆发以前,斯大林对东正教会反对他的力量是予以打击的。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的整个政治环境、国家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战争的需要,斯大林改变了政策,只要是支持反法西斯战争的都成为团结力量。这时的俄国东正教会不遗余力积极支援前线将士,捐钱捐物、入伍参战。在卫国战争中有多少教徒为了保卫祖国流血牺牲立下了汗马功劳,建立了不朽功勋。东正教会的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了斯大林。1941年时斯大林终于改变了对东正教的态度,改变宗教政策以争取所有的力量来支持战胜德国法西斯。从此,东正教会在政府那里取得了合法的活动权利,各项事业开始恢复和发展。 新俄罗斯与东正教 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实行宗教改革,为宗教的发展大开绿灯,使宗教热升温,东正教人数大
增。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废除了十月革命节,取而代之的是圣诞节。这天是东正教主降生日。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全国放假两天。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叶利钦在宣誓就职的人民代表大会上,接受了全俄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的祝福。叶利钦感谢他的祝福,还亲自到东正教的大教堂参加祈祷仪式。他说,我们国家复兴的基础是人的精神解放、信仰的真正自由和完全放弃任何意识形态的强制。宗教界在这一进程中占有特殊地位。 正因如此,俄罗斯东正教在全国迅速复兴和发展。无神论在思想领域内丧失了其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宗教。东正教领袖的政治地位也提高了,被选为议会议员。其在俄罗斯国家政治生活中有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俄罗斯的一些政党也倾向于和热衷于宗教,积极支持复兴东正教,强调自己忠于东正教。有的政党主张应该把东正教视为“新俄罗斯”的国教。有的政党将东正教信仰视作俄罗斯意识形态的源泉之一。甚至在苏联解体后还成立了一批宗教政党。他们反对无神论。这些宗教政党主张恢复传统的精神文明――东正教,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在苏联解体之后几年里,宗教的地位开始在俄罗斯这块广袤的大地上顺势提高,笃信东正教的普京总统,则试图将其提高到“国教”地位,纠正目前俄罗斯人民思想混乱,俄语论文范文,精神空虚现象。他认为,东正教在新世纪将“有助于俄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助于国家精神道德的复苏”。并强调指出,东正教在俄历史及现实生活中起着“独特影响”,它应当成为“国家和全体人民的道德原则和精神支柱”。 在普京担任总统后,大力倡导东正教的恢复,力图用与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东正教思想来填补苏联解体后人们思想上的空白,用这种方式重建统一意识形态,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加强与东正教的关系以稳固国家社会安定。普京之所以选择发挥俄罗斯本土宗教,是希望借宗教力量及信仰来规范人民思想,这也是普京大力推动俄罗斯东正教的主要原因。 由普京总统积极促成的俄罗斯东正教会领导人亚列克谢二世大主教与流亡海外的东正教会领袖拉夫里大主教于2017年5月17日在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举行统一的仪式,正式结束两派80年的分裂局面。这是俄罗斯近百年来的宗教大事。普京总统出席了《圣餐礼权威法案》的签字仪式。普京总统称把俄罗斯东正教会和俄罗斯境外东正教会的重新统一是俄罗斯社会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2017年9月,普京在会见“瓦尔代”俱乐部成员时,明确表示,东正教是俄罗斯文化传统的核心。尽管普京一方面表示不认可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应当承担传教士的任务,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深受东正教文化的作用,普京恰恰具备对俄罗斯民族与国家的使命感:因为他希望传教士思想不要迷惑民众和国家领导人,俄罗斯应该懂得捍卫自己的利益。这本身就体现了普京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希望集中精力发展俄罗斯从而强国富民的使命感。 俄罗斯社会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东正教自始始终作用着各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国家政权及上层建筑领域。俄罗斯国家今天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成熟和繁荣跟东正教在俄罗斯的作用力也是分不开的。在俄罗斯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正教在保持俄罗斯文化、哺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深深地融入了俄国人民的生活,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催发生命活力的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