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中的“决斗”情结[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决斗”作为俄罗斯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现象,大都在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著作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作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决斗在增添了俄罗斯文学的绚丽多彩的同时,也对整个俄罗斯的文学界造成现实和潜在的损害。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决斗情结;民族性格;俄罗斯文学;批判现实主义
  
  “决斗”最初作为一种司法手段兴起于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后传入俄罗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才逐渐绝迹。大约从16世纪中叶开始,为维护本身或亲友的名誉和尊严而挑起的决斗上升到主导地位,即“荣誉决斗”。这种决斗现象从彼得一世时代起逐渐在俄国流行起来。彼得大帝第一个开始倡导提高贵族的尊严,他禁止王公贵族们再用名字的小称签名,他们不用再跪拜沙皇和向皇室行脱帽礼。此时,年轻贵族被定期派往国外学习各种科学,这些贵族到西欧以后,吸收了大量当地的文化、习俗,其中也包括“决斗”。
  因此可以说,俄语论文,俄罗斯“决斗”作为西欧中世纪的遗风,是没落的骑土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畸形发展,是发展较落后的俄罗斯全面学习西方的产物,从中表现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极端性。
  决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含义。我们在这里所研讨的决斗是正规的决斗,在俄罗斯文学中主要表现为“荣誉决斗”。自18世纪决斗成为一种贵族时尚以来,它一直是遵循着严格的规则来进行的。首先,决斗必须是发生在贵族之间的;其次,女人不能参与决斗,女人受辱,应由男人来雪耻;第三,决斗需要有缘由和一套完整的过程,例如争吵、当众侮辱等,由被侮辱者提出挑战,对方接受后双方首先要选定自己的公证人(这个人必须也是贵族出身),然后当事双方便不再见面,而由公证人全权代表自己,商定决斗的一切细则,并用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双方各自留存一份。在商议的过程中,被侮辱的一方通常有权选择决斗的方式和武器。18世纪的时候,贵族们选择长剑作为决斗武器的居多,其他的还有军刀和手枪;到19世纪初的时候,采用手枪作为武器已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选择。光是用枪决斗的方式就有很多种,如原地同时射击、原地自主射击、原地连续射击和行进中射击等。为了避免被人看见引起官方追究,决斗通常秘密举行,时间大多在清晨,地点则选在城外的荒僻处。决斗甚至有一套自己的礼节,如一方若迟到超过十五分钟,就会被视为临阵放弃而遭人耻笑;决斗开始前,双方(包括公证人)都要互相鞠躬;然后公证人最后一次劝说双方和解;劝说无效后,才正式开始准备决斗:由公证人抓阄决定谁用哪支枪,再由公证人装填子弹,画出标志决斗双方最近射程的界线;最后,公证人发令,决斗开始。除了程式上的影响,公证人往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决斗的结果,因为他有责任在决斗之前劝说挑战的一方,也就是受到侮辱的一方与对手和解,最终取消决斗;或者虽然决斗,但只是走个形式而并不伤及对手的要害。关于一般的争吵和误会,这样的解决措施既能发泄怨气,保住颜面,又不至于牺牲性命,因此是被广泛接受的。这也是许多人参加许多次决斗毫发无损的原因所在。但关于那些情节严重且作用十分恶劣的事情,则往往无法轻易化解,而必须用“鲜血和生命”来清算。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就属于这一类,他们那份用法文书写的决斗规则也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贵族捍卫自己荣誉的一种最激烈的方式,决斗是贵族自我意识、自我尊严觉醒的标志,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个人荣誉感和尊严的极度高涨,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使贵族们逐渐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人质和牺牲品。如普希金笔下软弱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在社会舆论、荣誉的动力驱使下,始终无法化解敌意,难释心中疑虑。终于别无选择地选择决斗,并使情趣相投的朋友连斯基惨死于自己的枪弹之下。
  进人19世纪,俄国文学揭开了新的篇章,特别是普希金、莱蒙托夫登上文坛,开辟了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文学创作为主潮的新纪元。而在军队、贵族、知识界和其他社会阶层中广为流行的荣誉决斗现象,在俄罗斯古典文学著作中有不少多姿多彩的描绘。
  普希金的《射击》是一篇以决斗为题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6年前因为一记耳光而与人决斗的军官西耳维奥,因为对手在自己的枪口下若无其事地吃樱桃而放弃开枪,决定在对手感到生活幸福时再来复仇,而当他面对对手的新婚夫人时,却又再次放弃了复仇。小说通过“硬汉”形象西耳维奥的塑造,对当时贵族军人生活及心态做出了准确的刻画。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中写了毕巧林与格鲁希尼茨基的决斗。作者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决斗情境中突出地表现了引发决斗的爱恨和荣辱的母题。这场决斗的戏,连同毕巧林到五岳山城以后与格鲁希尼茨基的一切故事,实际上都是由主人公毕巧林自己导演的,并由他领衔主演。过人的聪明和上流社会的恶习使他的表演精彩至极,而且他导演的这些戏十分富有戏剧性和挑逗性。在其中,他的多重人格魅力又使他处于绝对的优势。事情果真如读者所期望的那样,毕巧林在决斗中获得了胜利。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在《父与子》《战争与和平》中都为他们的主人公巴扎罗夫、彼埃尔安排了精彩的决斗场面,尽管他们反对决斗,但是又无法忍受对手的无礼、欺辱和挑战,不决斗不足以保护自己的人格自尊。荣辱和尊严是这一决斗情境的主要母题,在著作中它却起了异常重要的影响。
  除上述提到的表现决斗内容的著作外,还有以决斗命名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决斗》和库普林的小说《决斗》,以及普希金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屠格涅夫短篇小说《好决斗的人》等。决斗可以称得上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个情节或题材。《决斗》是库普林的代表作,善良、软弱、爱好幻想的青年军官罗玛绍夫最后惨死在另一军官尼古拉耶夫的枪击之下。小说以罗玛绍夫的遭遇为主线,广泛描写了沙俄军队的腐败,准确地勾勒出军阀制度的罪恶。高尔基称赞《决斗》是“一部好极了的小说!我认为它对一切正直的、有头脑的军官会产生不可抗拒的作用”。
  俄罗斯作家亲历决斗场面的也很多。在俄国文学史上以经典喜剧《智慧的痛苦》而闻名的格里包耶陀夫于1817年底,因为充当了决斗的近卫军军官舍列梅捷夫的副手,而受到株连。次年,受到了奉命出使波斯的“政治流亡”的待遇。众所周知,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普希金于1837年2月死于与法国流亡者丹特士的决斗。其实在这之前,俄语论文,诗人过于敏感、躁动、好出风头所表现出的极其轻狂的态度,使他卷入无数次决斗未遂和未造成伤亡的决斗。由此看来普希金死于决斗绝非偶然。《当代英雄》的作者莱蒙托夫的性格与普希金不同,他对周围的一切深深地感到仇恨、绝望和厌倦。在经过多次决斗后,终于在1841年所选择的决斗中死去,年仅27岁。莱蒙托夫在悼念普希金的著名长诗《诗人之死》中,曾将普希金称为“荣誉的奴仆”,而莱蒙托夫又何尝不是“荣誉的奴仆” 呢?
  赫尔岑和涅克拉索夫都与决斗有着一段瓜葛;屠格涅夫和列夫・托尔斯泰也曾一度陷入一场决斗危机……
  回顾19世纪俄罗斯文学,当我们以猎奇的眼光欣赏“决斗”这独特的人文景观的时候,总是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假设和深深的思考。普希金、莱蒙托夫死于决斗无疑是俄罗斯文学的一大悲剧,如果没有决斗他们或许还会写出更加优秀的文学著作。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在1861年进行了决斗,结果会怎样?一死一伤,还是双双阵亡?或许《父与子》、《烟》、《处女地》以及《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优秀著作就永远不会面世,或许俄罗斯文学绚丽多彩的天空就会因为缺少这样两位巨星而显得黯然失色。
  
  参考文献:
  [1] 《俄罗斯文学简史》,任光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版。
  [2]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李辉凡、张捷 著, 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
  [3] 《俄罗斯诗歌史》,徐稚芳 著 北京大学出版设,2002年版。
  [4] 《俄罗斯思想》,尼・别尔嘉耶夫 著,三联出版社,1995年版。
  [5] 《俄国文史采薇》,蒋路 著 ,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6] 拙文《俄罗斯文人地位命运之考察》,参见拙著《文艺审美价值论》第100―111页,辽海出版社,2017年版。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