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2017年胜利日庆祝活动观感[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红场就像一扇历史橱窗,向世人展示着俄罗斯的光荣与梦想,而历史上每次红场阅兵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俄国和西方关系空前紧张的情况下,2017年的红场阅兵似乎有些“不一般”,能够亲身到现场感受一番浓烈的“胜利日”气氛,笔者认为还是很有些意义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莫斯科街头气氛浓烈
  作为二战胜利70周年的“大庆”,再考虑到自冷战结束后颇不寻常的国际关系――遭遇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制裁和外交孤立的背景下,俄罗斯方面对此次阅兵相当重视,不但规模大,而且规格也高。整个莫斯科的各种相关活动始终不曾间断,人群中的节日气氛更是相当浓郁。据说早在一个月前,俄罗斯街头胜利日气氛便渐浓。对此,我们从下飞机的一刻起就深有感触――胜利日活动宣传点遍布莫斯科的大街小巷,年轻的志愿者们一扫斯拉夫人那独有的冷漠和高傲,热情的向每一个行人派发各种宣传和纪念品;莫斯科主要街道两侧更是早早挂起了装饰有圣乔治丝带图案的红蓝彩旗,莫斯科民众也纷纷在自己车上系上这种丝带……说起圣乔治丝带,背后很有点故事。圣乔治勋章是沙皇时期的最高军事奖励,勋章获得者将佩戴一种橙黑相间的双色丝带。现在的圣乔治丝带即沿用了这种丝带的样式,象征胜利和勇敢,成为了节日的“标志”。有意思的是,虽然现今俄国民众对苏联时代感情复杂,尤其是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感到接触的年轻人大多对苏联态度冷漠,但苏联红军的船形帽却和沙俄时代的圣乔治丝带一起,成了年轻人的时尚。特别是佩戴红军船形帽的俄国漂亮姑娘们,简直成了莫斯科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俄国姑娘普遍面容姣好、身材高挑,配上红军的船形帽更是多了一份妩媚和俏皮。如此的一幕让人颇有感触,看来,无论国家的意识形态如何变化,无论人们的政治立场如何不同,对国家强大的自豪感却是不变的。
  伟大卫国战争纪念馆
  作为胜利日期间的一个必去之处,伟大卫国战争纪念馆自然是此行的重点之一。刚下车,笔者一行人便眼前一亮:一辆BMD-1伞兵战车(这无疑是一个“稀有品种”)就那么随意的停在便道上!在爬上去猛拍一通后,我们中有人发现,不远处俄国人似乎还在搞着什么“大型公众活动”。走近一看,果然!一溜卫国战争时期的“老家伙”赫然摆在路边――从T-34/76坦克、GAZ-AA卡车到老跨斗摩托、“马克西姆”重机枪,甚至还有野战炊事车和身着红军军服的俄国大妈,一时间让我们恍若时空倒流,空间错位……有意思的是,就在我们这些“亚洲面孔”的不速之客,在这些稀奇的“老古董”上蹿下跳之时,一旁几位挂满勋章的俄国老人显然有些惊愕。好在弄清了我们中国人的身份后,一句“毛泽东”迅速拉进了我们双方的关系――除了热情的俄式拥抱、合影,甚至还有一位自称在哈尔滨驻扎过的俄国老兵为我们跳起了奔放的踢腿舞。
  
  外面的活动已然很精彩,但“主题”显然不应错过。因为是卫国战争纪念馆,所以其中二战军事主题展厅自然成为纪念馆的主要组成部分。该展厅共分5个主题:二战前的苏联、战争初期(1941.6―1942.11)、战争第二阶段(1942.11―1943.12)、战争第三阶段及结束(1944.1―1945.11)、战争的历史意义。其中,展品基本全是缴获的德军或者日军实物。包括旗帜、枪支等物品装备,有的还配以光电效果,比较引人。除此之外,还有放映二战纪录片的放映厅、艺术画廊等。欣赏着珍贵的展品、倾听着细致的解说,再辅以影像资料和其他多媒体资料,观众对战争的感知非常立体,很有教育效果。虽然由于胜利日活动的原因(在胜利日期间,伟大卫国战争纪念馆显然成了俄国政府和民众举行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基地),卫国战争纪念馆的室外展区被关闭,但在一楼纪念品小卖部与我军“八一”仪仗队的意外遭遇,却完全弥补了这个小小的遗憾:“……在红场踢正步感觉怎么样?”;“……(红场)比我们天安门(广场)小太多了,地还有点不平,但没什么问题…”;“好好走,兄弟,你们行的!”……
  
  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
  俄罗斯博物馆、画廊等文化机构票价不贵,而且对学生无论是大中学生还是军校生都是免费的。博物馆在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对青少年们来说,俄语论文题目,更是他们周末节假日游玩的好去处。这一点在伟大卫国战争纪念馆便有所体会,到了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更是加深了这种感受。笔者在现场可见,博物馆的观众群体大部分是由儿童青少年构成的,他们对纪念馆很感兴趣并且踊跃提问。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卫国战争纪念馆位于莫斯科,但是它所拥有的展品属于全体俄罗斯公民。因此,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下,莫斯科之外联邦主体的青少年们经常有组织地到这里参观。纪念馆二战的展品总是引起观众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几个装满“铁十字勋章”的玻璃箱子。纪念馆配有专门的解说顾问负责回答观众的各种提问。除此之外,还提供有其他形式的活动,比如讲座、主题晚会,还将观众分成不同的组进行一些有趣的比赛,目的让他们更好地、更准确地了解历史。
  
  纪念馆不遗余力多种手段并用,宣传纪念馆活动、参观、展览、晚会、专题会议、音乐会,形式丰富多彩。现在流行体验式的参观,纪念馆就针对青少年群体特意设计,让他们穿戴上二战的服装,品尝部队饮食,合影留念,然后回答他们的问题,青少年们很乐意参与。当然,关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们,主要在于培养基本的历史概念,了解士兵的传统,他们的生活,他们怎么行军打仗的,激发孩子们对历史传统的兴趣。令人感到不虚此行的是,笔者在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现场,还亲历了一场波兰老战士代表团接受俄国方面授勋的隆重仪式。神采奕奕的波军老战士、军姿挺拔的波军中校、气质甚佳的波军上校以及他们那特有的“二指”式军礼都令人印象深刻……看来,虽然波兰与俄国在历史上多有龌龊,“卡廷事件伤口更是横亘在两国关系之间,但双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统一立场却还是留下了友谊的种子,历史终归是要看大方面的。   
  胜利日的市井生活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列宁主义的战争观,推崇的实际上就是修改了意识形态内涵的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也没有将其以改变。所以,笔者的“胜利日军事考察”,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这样的日子里,莫斯科老百姓的市井生活其实更加值得注意。
  
  不可否认,西方制裁导致的卢布贬值和石油价格暴跌,令俄国经济遭受了重创,进而作用到了俄国老百姓的生活――据担任领队的旅俄学者熊探讨员说(他娶了漂亮的俄国姑娘,生了漂亮的儿子,在莫斯科安家落户),从2017年10月到现在,莫斯科地区物价已经上涨了近30%,失业率按国内标准也高得惊人,很多年轻人没了工作。不过,如果就此判断俄国老百姓已经到了苏联解体前夕那“无法忍受的极限”,却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虽然短短的几天无法感受太多,但却足以说明很多事情。
  仅就笔者所见,莫斯科地区汽车普及率很高,品牌档次要高于国内一线城市,油价也较之国内便宜20%~30%左右,涂着圣乔治丝带涂装、插着镰刀斧头“胜利旗”的路虎、宝马随处可见。人们的精神面貌普遍较好,衣着大方得体有品味,特别是花枝招展的漂亮姑娘们令人印象深刻,那灿烂的笑容、时尚的衣着,与北京、上海、东京、纽约、巴黎的女孩子没什么区别。传说中的酗酒者更是鲜见,超市货品极为充足。尽管莫斯科的生活成本全球有名,但无论是社区小超市还是欧尚这样的Shopping Mall,面包、各种奶制品、香肠、肉制品、格瓦斯不仅堆满货架,售价甚至还要低于国内一线城市。显然,这一切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没法代表整个世界(甚至于西方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制裁更多的只是一种政治姿态,真正是否有足够的效力,恐怕那些实施制裁者自己是心知肚明的。更何况,俄国人在其民族性格中固然有着“粗犷”的一面,但这种“粗犷”反映在生活态度中却化作了“斯拉夫式的乐观”。现在的俄国民众更注重对生活的享受,赚钱不是目的。据熊探讨员介绍,在这里只要肯付出辛苦,“钱总是能赚到的”,一个蓝领工人的工资折合人民币月入过万是平均水平。但知足常乐的俄国人,却普遍不愿意将生活的重心“围着钱转”,这也是莫斯科地区失业率“有点高”的一个“隐情”……胜利日的节日喜庆,更是将西方制裁带来的“小小不快”冲散了。
  
  由于不难理解的原因,红场早在几天前就已戒严,普通民众无法接近周边。不过令人安慰的是,关于这种情况我们早有准备。在胜利日的前几天,笔者一行人便在受阅部队的必经之路――特维尔大街上踩好了点:一个视野颇佳的咖啡馆。阅兵日当天凌晨3点,笔者一行早早进入“阵地”。不过,原本是打算静静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俄语毕业论文,但因提前量打得实在太过“富裕”,受阅部队的坦克引擎声尚未出现,笔者一行人的肚子却发出了此起彼伏的“轰隆”声。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众人合计之下,决定先解决肚子问题。这时,我们才发现,选择这里作为“阵地”的决定是何等英明――这是个吉尔吉斯人开的馆子,在整条特维尔大街上都以价钱实惠、食物量大、美味而著称,没想到居然被我们误打误撞的“撞”到了――50卢布的红茶、50卢布的红菜汤、70卢布的面包、180卢布的羊排……一顿热气腾腾的早餐下肚,我们的情绪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凌晨5点,就在众人惬意的品尝着热茶、享受着莫斯科清晨这片刻清宁之时,随着桌子的轻微颤动和一阵柴油机特有的低频轰鸣在窗外骤然响起……俄国人的装甲洪流来了!伴随着咖啡馆内的一片欢呼,无论是我们这些“亚洲面孔”,还是俄国本地人,大家纷纷手忙脚乱的操起家伙向外冲去!来了!来了!T-14 “阿玛塔”、“库尔干人”、“联盟”-SV、T-90A、“亚尔斯”……每当一个钢铁怪兽在面前隆隆开过,人群中便会骤然响起一片欢呼。当然,大家欢呼的理由各不相同,俄国人的欢呼更多的是出于自豪,而我们这些“亚洲面孔”则是出于激动――在“舰队”系列刚刚揭开面纱的一刻,便能够见到它们的真容,我们似乎的确有着激动的理由。事实上,若没有在现场一刻的亲身体会,我们恐怕很难理解俄国人对坦克那种特有的“狂热”,这恐怕也是此行的收获之一。虽然今天我们仍然能听到坦克已经过时的言论,曾担任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也持有这种观点,但T-14与整个“舰队”系列的高调亮相却有力地反驳了这种论点。苏联/俄罗斯坦克是体现强大战斗力的凝集物,它们的形体是优美的,同时又是庄严和有表现力的,象征着勇往直前的激情、勇士威力和胜利的意志。俄罗斯坦克上凝集了苏联/俄罗斯许多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和军事艺术成果……面对这样的“军事艺术品”,难怪周边的俄国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表现得如此自豪!
  
  极具“鲜明精神性格”的民族
  胜利日的莫斯科之行或许结束了,但在几天直观感悟的“刺激”下,有关的思索却刚刚开始。千年的战争史锻造了强烈的民族尚武精神,而重军尚武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俄罗斯永远的魂,使其成为了一个极具“鲜明精神性格”的民族。历史上的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尚武的民族,这与它长期奉行扩张政策和战争历史休戚相关。从 1700 年到 1870 年的 170 年间,沙俄共进行了38 场战争,其中有 106 年时间是处于战争中。如果从 15 世纪建国算起到 20世纪80 年代,它则进行了共计46 场战争,其中只有3 场是自卫性的。与此同时,从莫斯科公国建立到彼得大帝时期,400 年的时间里俄罗斯的领土扩大了400 倍。15 世纪中叶俄罗斯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时,其领土面积是 280 万平方千米,到 19 世纪末已扩大到 2200 余万平方千米,横跨欧亚大陆,囊括了大小 100 多个民族。可以说,俄罗斯崛起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和准备战争是俄罗斯历史和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和不可分割的部分。
  作为一个极具鲜明精神性格的民族,对外扩张和反对外来侵略充分体现在这个时期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阶段,战争的主题贯穿整个俄罗斯历史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经历的卫国战争给俄罗斯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体现该民族勇敢无畏、勇于战斗、擅于征战的爱国精神。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人一直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纪念这一段重要辉煌的历史。随着岁月的流逝,可以说,卫国战争造就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深深地作用了几代俄罗斯人。胜利日的影子早已深深融入了俄国人生活的每一天,又何止一个“5月9日”?如今,在俄罗斯的每个角落,几乎不经意见便能发现二战的影子。这场战争改变了俄罗斯城镇的建筑格局,无论走到哪里,城镇中最主要的地方一定会有二战纪念碑和长明火,一定会有胜利广场和战争博物馆,各种纪念碑纪念雕塑几乎遍布每一座城市。同样,不论在乡村还是城市,每逢重要活动,人们都会看到胸佩军功章的老战士。同时,新婚燕尔们在自己特殊的日子里也不忘向祖国保卫者敬献鲜花……
  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说:“谁控制了现在,就控制了过去;谁控制了过去,就控制了未来。”用这句话解读今天俄罗斯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应该说是极为贴切的。频繁的战争危机,造就了俄罗斯人民极其重视军力发展。尤其是在冷战时代,苏联为了与美抗衡,军事与国防被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而军人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也被提升到了顶峰。苏联时期,担任军职比当大学教授更吃香。经济军事化模式导致的过度重军行为,成为了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不过,重军尚武的思想意识形态在解体后的俄罗斯依然得到了相当的传承。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在胜利日期间,俄国全民会表现出如此的“热情”――这个民族将“5月9日”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节日”。
  (编辑/笔啸)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