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中俄农业合作项目的框架内,中国菜农在俄进行大规模的蔬菜种植,栽培出品种丰富、价格低廉的蔬菜,而在俄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俄媒体里,中国菜农是勤劳的、不讲究的、竞争力强的人,也是违法违规者和“扩张者”。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只要中俄双方共同努力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就会使中俄蔬菜种植合作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菜农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1-0023-0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各地不断有中国农业开发项目出台,这些项目主要以中方租种土地、俄方收取租金及部分收获农产品的形式展开。在中俄农业合作项目的框架内,四川菜农在俄的种植面积达45万亩,生产蔬菜达50多万吨,农业劳务输出8000余人次;黑龙江省在俄的农业开发面积达520万亩,农业劳务输出5万余人次。全国范围内对俄的农业劳务输出规模由此可见一斑。中国菜农带去了大棚种植技术,丰富了蔬菜品种,降低了蔬菜价格,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随着中国菜农在俄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中国菜农一再成为俄媒体关注的焦点,俄媒体上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中国蔬菜备受争议。 一、俄媒体中的中国菜农形象 (一)勤劳。中国菜农的勤劳给俄罗斯雇主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这样描述中国人的勤劳:“两个中国人负责一个大棚,从早上5点一直干到晚上11点”。“我们早上上班的时候,他们在地里干活,我们晚上下班的时候,他们还在地里干活,这些中国人总是迎着早晨的第一缕曙光下地干活,他们像蜜蜂一样勤劳,我们俄罗斯人应该向他们学习,1个中国人能顶上20个俄罗斯人,并非没有道理”。“中国人不看表,从日出干到日落”。“和俄罗斯人不一样,他们起得很早,从早干到晚”。“要是天气好的话,中国人从黎明干到日落,他们甚至不会偷懒,干得又快又好!”“中国人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11点,中间午休两个小时,他们没有机械化设备,全靠手工劳动”。“这些中国人一天工作十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只有一个五一节”。“中国人干活无须监督,他们总是干得很好!”“中国人是好样的,而我们的男人们只知道酗酒”。 (二)不讲究。在俄媒体的报道里,中国菜农总是非常简朴,吃的是米饭或馒头,穿得又脏又破,住得也很简陋。他们通常把圆木钉入土里,再蒙上一层油毡,用木板代替床,用塑料布代替窗户,没有地板,没有电,没有暖气,没有厕所,没有洗澡间,没有任何保护设施和安全标准,俄语论文网站,很多人挤在一起睡。在俄罗斯人眼里,中国菜农是非常不讲究的,中国菜农的生活条件与原始人类似,而这样的生活条件是俄罗斯人所不能接受的。 (三)竞争力强。中国人在俄罗斯的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与俄本地蔬菜行业形成激烈竞争,导致俄蔬菜价格下降,这引起当地农业公司和农户的强烈不满。他们这样描述来自中国菜农的竞争:1公斤黄瓜才13卢布,从未这么便宜,原因就是激烈的竞争。中国人降价,我们也被迫降价。中国人大规模种菜,压低菜价,如果不加控制,再过三年,俄罗斯人生产的蔬菜将会消失。中国人的蔬菜批发价格很低,这严重损害了俄罗斯一些农业公司的经济利益。 (四)违法违规。旅俄中国菜农的违法违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证件问题。比如,没有劳务许可证,未按规定在当地移民局登记,务工地点与证件所示地点不一致,没有土地租用证明,没有水资源使用证明,所生产的蔬菜没有合格证,没有按规定纳税。第二,涉嫌走私。中国菜农使用了俄禁用的种子、农药和化肥。这些生产资料未在俄罗斯注册,只有中文说明,来源不明,涉嫌走私。第三,环保问题。哈卡斯共和同的中国蔬菜大棚产生的浓烟使阿巴坎机场的飞机无法正常降落;使用后的塑料薄膜被遗弃在地里,污染了土地;使用的农药和化肥污染了土地;过度使用水资源而导致湖泊干涸:为了搭建蔬菜大棚随意砍伐森林。第四,农药含量超标。车里雅宾斯克州曾对一批黄瓜进行抽检,发现砷含量超标3倍。俄媒体多次把中国蔬菜描述为有毒有害的蔬菜,讲述如何区分中国蔬菜和本地蔬菜,鼓励俄民众购买本地蔬菜。第五,卫生不合格。中国农民把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随处乱丢,农药瓶和包装袋也被丢弃在地里。第六,生产过程不规范。没有专门的储藏农药和化学制剂的仓库,使用农药的时间和数量未做详细记录。 (五)“扩张”。在对于旅俄中国菜农的报道中,俄罗斯一些媒体总是使用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和词句,比如,“俄罗斯正在失去西伯利亚”,“中国人正在侵占南乌拉尔的土地”,“这些蔬菜是中国人侵占俄罗斯的新式武器”,“中国农民继续侵占南乌拉尔的土地”。在这些报道里,中国菜农似乎就是俄罗斯人眼中的扩张者。 二、旅俄中国菜农形象成因 俄媒体中的中国菜农形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中国人的勤劳几乎世人皆知,中国人口众多,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大多数农民对高强度、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劳动已经习以为常;俄地广人稀,多数俄罗斯人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菜农的辛勤劳动虽有敬意,却不愿向他们学习,而是更希望中国投入大笔资金和先进技术,建设现代化的、由电脑控制和管理的蔬菜温室。(二)中国农民对劳动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忍耐度,有顽强的生存能力,能吃苦,而多数俄罗斯人不愿意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他们更愿意进入城市工作。(三)经济利益直接冲突。中国人从蔬菜栽培中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冲击了当地蔬菜市场,蔬菜价格大跌,俄一些农业公司和农户利益受损,甚至面临破产。(四)外国劳务配额紧缺,中方经营者不了解俄法学法规,俄相关监管部门缺位,俄方办证程序过于繁琐,这一系列因素共同引发了中国菜农的违法违规行为。据报道,乌苏里斯克市17家公司递交了外籍劳工申请,只有一家获得通过,但申请的30名劳工中,只有6名获得了入境许可。滨海边疆区2017年外国劳动力配额为3.45万人,雇主递交申请所要求的劳动力数量为20万人,前者只及后者的17.25%。这些雇主找不到愿意干农活的俄罗斯人,却又无法获得外国劳务配额,少量非法务工者的出现在所难免。中俄相关农业法规存在异同,比如,从俄农户手里租地,使用地下水或湖水,须到政府部门办理相关证明,俄媒体所报道的农药残留超标、卫生不合格、生产不规范等问题,原本可以通过俄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得以解决。中方经营者大多抱有侥幸心理,即使违法违规行为暴露,他们只要缴纳为数不多的罚款即可继续经营。(五)“中国扩张论”在俄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远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祸论”,近有20世纪末的“中国威胁论”。此外,苏联解体后,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族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伤害外国人的案件屡有发生,这说
明俄民间仍有较强的排外和排华情绪。 综上,俄媒体总是较多地关注中国菜农的负面行为,而对其正面行为几乎视而不见。比如,当俄地方监管部门以“证件不全”和“不符合规定”为由强行拆除中国蔬菜大棚时,一些媒体对中同蔬菜大棚中存在的所谓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狂轰滥炸式的报道,而中国蔬菜大棚逐步走上合法轨道,生产出合格蔬菜时,一些媒体却近乎集体失语。车里雅宾斯克州州长彼得・苏明曾指责官员动用媒体与中国蔬菜大棚做斗争。他说:“不应该到哪里都带着摄像机,俄语论文题目,应该稍微考虑一下,我们正在和中国合作,将来还要和中国合作,不应该使气氛变得紧张”。俄一些媒体对中国蔬菜大棚大肆炒作,其中不乏失实报道,或许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以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或许是地方政府和部分农业公司的幕后操纵。总之,俄媒体对中国菜农的轰炸式报道是片面的、有失公允的、不够客观的。 三、中俄蔬菜种植合作前景预测 客观地讲,中俄农业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是,俄罗斯的媒体导向和社会舆论也会作用俄执政者的决策,作用中俄农业合作的顺利开展,比如下诺夫哥罗德州迫于当地居民压力,于2017年春天取消了与中国农业合作的计划。今天,中国蔬菜再次成为俄媒体的热门话题。关于中国人赴俄种菜,俄多数地方政府持欢迎态度,但要求中国人遵守俄罗斯法学。俄民众大致可分为三个阵营:一些俄罗斯人非常欢迎中国菜农;一些俄罗斯人持无所谓的态度;还有一些俄罗斯人则非常排斥中同菜农,认为中国菜农毒害俄罗斯土地,用有毒蔬菜毒害俄罗斯人的健康。俄学者西米尔诺夫表示,如果当地政府为中国人进入俄蔬菜市场设置障碍,俄蔬菜价格将上涨2~3倍。须指出的是,尽管俄媒体对中国“有毒”蔬菜进行了大量报道,但俄民众仍离不开便宜的中国蔬菜。 在种子、农药、化肥和水资源使用及土地租用程序、蔬菜生产过程、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中俄两国存在一定异同。中国菜农在俄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第一,中方投资者和俄地方政府须找到一条黄金分割线,既能激发本地农业公司的生产积极性,又不损害本地农业公司的经济利益,形成外来者与本地农业公司的良性竞争,如果中方蔬菜栽培过剩,俄地方政府须引导中方投资者从事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缓解中俄双方的恶性竞争,实现多方共赢。第二,中俄双方须对中方农业投资者和菜农进行相关的法学法规培训,使其了解俄法学法规和相关制度。与蔬菜种植相关的俄各官方机构也应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障碍。第三,中俄双方应尽快在种子、农药和化肥方面理顺沟通渠道,在中俄双方协商一致之前,中方投资者应使用俄方批准的农业生产资料。第四,俄方应尽量向旅俄中国菜农提供基本的住宿条件,使其在俄境内体面地劳动。第五,俄方政府应适当引导媒体舆论,驳斥“中国扩张论”等不实报道。第六,中国菜农应该学习俄罗斯人的环保意识,注意保护环境,严格遵守俄环保法学。如果中俄双方共同努力,尽快解决旅俄中国菜农的违法违规问题,建立严格有效的蔬菜质量监管体系,适度缓解蔬菜市场的激烈竞争,俄民众就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蔬菜,中俄两方的蔬菜生产公司就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中俄蔬菜种植合作将能够顺利发展;反之,俄媒体如继续渲染中国蔬菜有毒,蔬菜市场的竞争继续升级,俄地方政府必定会采取更加严厉和极端的方法,中俄蔬菜种植合作前景将令人担忧。 在中俄蔬菜种植合作方面,如果中方农业投资者建立外向型蔬菜生产加工公司,把所产蔬菜出口至世界其他国家,这未尝不是一条新的出路。然而,即使中方农业投资者租用土地的期限长达49年,但他们雇佣的中国菜农的劳务许可证的期限仅为1年。由于外国劳务配额紧缺,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愿从韦农业劳动,中方农业投资者可能会因为雇佣不到合适的劳动力而面临停工停产。投资环境的不稳定以及缺少相关制度保障,大型的、现代化的蔬菜加工公司只能是空中楼阁。目前,大多数中方蔬菜投资者都是采用最简陋的方式进行蔬菜栽培。彻底驱赶中方蔬菜投资者,可能会作用俄方蔬菜市场的稳定,若蔬菜价格大涨,则民怨沸腾,俄地方政府不会干这样的傻事。最有可能的是,俄地方政府会对中方蔬菜投资者严加监管,设置人为障碍加以限制,同时,扶持本地农业公司,扩大本地蔬菜栽培规模,保障本地蔬菜市场供应。 在中俄蔬菜种植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中俄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只有理顺关系,缓解冲突,消解分歧,中俄蔬菜种植合作才能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刘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