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要素,小公司具有一些特殊职能,这些职能决定了小公司的经济特点。小公司产生的措施和经济机制对大、小公司相互关系的俄罗斯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具有自己的特点,受经济改革发展进程的制约。当前重要的是,为大、中、小公司有机互动,开展广泛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小公司;大公司;经济 中图分类号:F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6-0079-03 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包括国有经济成分、各类私营大型集团企业和小公司,在国家统一的经济条件框架内,这些经济主体互相协作,互为补充。近年来,在国际实践中它们明显表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所有知名的大企业最初都是从现在所称的“小公司”发展壮大、逐步成长起来的。目前,一些大型公司纷纷设立自己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大多是在大公司以前的分支机构、子企业基础上成立的。通过这种途径,大公司提高了自身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降低了公司税费支出。 作为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要素,小公司具有一些特殊职能,这些职能决定了小公司的经济特点。例如,小公司的基本职能与作为所有者的公司主之间是相吻合的。小公司不存在大公司传统的公司所有者与雇佣经理人之间的权利和职能划分问题,使其具备了诸多的竞争优势。小公司的另一个经济特点是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进行新产品研发,定位新的顾客群体,必要时,可以彻底转换公司的经营范围。对大公司而言,类似的市场发展战略是不可行的,因为这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在从事创新项目和尝试引进创新项目方面,小公司同样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美国超过一半的创新项目由小公司承担,折算到每个工作岗位,小公司引进的创新项目数量是大公司的2.5倍。 小公司对大公司垄断市场的趋势发挥着制约影响。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认识到大公司垄断所带来的威胁和不利作用,时刻关注着行业垄断的发展情况。通过应用分散调节经济的机制,小公司的存在有助于上述目的的实现。只是在有限的一些领域内,如国防工业、能源工业、重型汽车制造业等,小公司还无法与大公司进行有效的竞争。在其他情况下,在很多指标上小公司已经完全可以和大公司一比高低(见表1)。 小公司能够灵活地填补大公司所不擅长的市场空白,或者主导整个行业,例如,零售业、服务业、医疗和科研服务等。关于这些行业而言,买卖双方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作用公司活动的最重要因素。大公司主体的经营准则是面向大众,提供非个性化服务。因此,在前述行业中,小公司具有常态的竞争优势,可以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小公司是中产阶级产生和形成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俄罗斯,小公司只是通过形成私有者阶层,而非高薪员工阶层来增加中产阶级的数量。大公司承担起这部分职能,雇佣了维系本公司生产所必需的高薪经理人和专家。相当数量的小公司属于个体户,没有注册法人或者家庭式企业,也不使用雇佣劳动力。 创造就业岗位的成本低是小公司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在国家为降低失业率而实施的社会发展纲要中已经得到证明。为小公司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国家能够寄希望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美国,员工数量不足100人的企业创造了2/3的就业岗位。小公司的社会职能还包括为社会再生产引入补充劳动力资源――退休人员、未成年人、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多子女的母亲等。由于特殊原因,大多数雇主不能为这类人员提供固定工作。但小公司则可以更好地组织在家做订活的手工工人、正在学习的青年人以及老年人从事适当的生产劳动。尤其是后两者在发达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小公司职能的实践意义因而日益显著。 在发达国家,小公司被视为大公司的战略伙伴,二者之间的合作卓有成效。一般说,大公司涉及的行业极其广泛,包括工业、贸易、建筑、交通运输、科技、服务业等。大小公司合作的方式主要有特许经营、风险融资、租赁等。 特许经营是把大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的特殊形式。在统一使用大公司商标的条件下,向小公司转让相应的工艺和提供服务的权利。风险融资是在小公司实施具体的创新项目时,大公司为小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租赁是大公司或者专业企业针对小公司实施的、向其出租相应资产(成套生产设备、交通工具等)的经营方式。租期届满后或者租赁一段时间后,小公司有权购买或者不购买租赁物。理论上讲,与小公司进行的这些合作对大公司也是有利的。考虑到小公司的财力有限,国家须给予专门的帮助,支持小公司发展。 在俄罗斯,通常以“小公司”或“小型经营活动主体”代指“中小型公司”。按照俄联邦《国家支持小公司联邦法》,根据不同的经营范围,小公司的员工人数不得超过下列标准: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100人;农业和科技公司60人;零售和居民日常服务业30人;批发贸易和其他50人。俄罗斯的中小企业既与发达国家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小公司产生的措施和经济机制对大小公司相互关系俄罗斯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最初阶段,相当一部分小公司(超过30%)是从大公司直接剥离出来的,实质上是国有资产流入个人腰包。在生产型联合公司,以不同车间为基础,出现了一系列专业分工不同的独立企业:从细木工车间分离出生产门窗和其他细木工产品的小公司;机械车间成立了独立的小企业,提供汽车修理服务和生产零配件。 还有一部分小公司是通过成立大公司的子企业形式设立的。这种情况下,大公司就是小公司的创办人或者是创办人之一。一般而言,通过这种方式设立的小公司是为了处理与“母企业”业务相关的事宜。 第三类小公司是作为独立企业成立的,这是大公司资产合并重组的结果。许多此类公司是在国家财产私有化过程中产生的。这类小公司最典型的组织方式是先成立劳动集体,然后再赎买其固定基金。几乎所有的零售贸易公司、食品工业和其他职工人数少、产品规模不大的公司都是走的这条途径。 最后,一部分小公司是由若干自然人自愿组合成立的。他们把各自的资金集中到一起,共同参与公司经营活动。这类小公司主要包括小型批发、零售贸易公司以及各类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中介企业等。 一些小公司成了大公司的“幌子企业”、“皮包企业”,这使得大公司能够更好地适应转型期的复杂形势。 大公司,特别是当时一些完全或者部分依靠预算拨款的大公司,经常会遭遇欠款问题。由于不能按时得到预算拨款,或者与预算拨款相关的订货人拖欠货款,导致这部分大公司自己也开始拖欠原材料、能源供应商的资金。这种恶性循环致使这些公司根本无法追索欠款,实际上也无力筹措公司后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常常连员工的工
资都不能及时发放。当时,摆脱这种困境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小的子企业组织产品销售(如果小公司是子企业的话),由小公司支付大公司的工人和职员工资,以此缓和社会压力。与此同时,大公司也得到了时间上的缓冲,等待联邦政府出面解决欠款问题。 大公司利用小的子企业的优势,应用划拨价格的经济机制,完成了公司的资本积累,并且通过小公司赎买了私有化债券和私有化公司的股票等。通过小公司积累的资金不仅是小公司未来发展的资金来源,而且也为大公司在投资环境出现转机时进行大规模生产提供了资金保证。但是,在下列情况下这部分资金可能会被提前使用:(一)大公司被列入破产公司名单,这说明该公司的领导不称职。但由于他还同时兼任正常运作的小公司的自然人或者法人代表,为了避免被解职,他会采取一切方法,启用小金库,搜刮附属公司的资源,想方设法复苏大公司的生产。(二)通常,外国投资者并不认可“第二经济的双重财务”和所谓的“皮包企业结构”。因此,如果大公司领导对外国投资感兴趣,那他就会预先把“皮包企业”的资金划转到大公司账户上,为大公司营造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应当指出,“第二经济”并不是俄转型时期的特有产物。西方商界早就熟谙利用“皮包企业”进行财务操作的便利之处,俄语论文题目,并对其给予正确评价。俄的“第二经济”与西方的“第二经济”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来源上,俄“第二经济”的最初来源是国有经济;第二,规模上,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学机制,给“第二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留下空间;第三,体现在“第二经济”所要解决的任务方面,关于许多公司甚至是整个行业来说,这是在转型期复杂条件下生存战略的选择;第四,潜在的基本增长点是“第二经济”的核心,小公司积累的资金为后危机时期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小公司相互关系的第二阶段与工业的结构性改革和公司的再次结构化联系紧密。改革的目的是减轻公司多余的负担,改变过于沉重的公司结构,把同生产环节没有直接关系的公司职能分离出去。这个时期典型的特点是大小公司共同行使职能的形式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从而促进整个公司总体上走向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 大公司生产规模下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作用其效率发挥的因素之一。国际经验表明,实行规模生产和分工的大公司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离开了大公司,获取原材料、提供配套零件生产和成品销售的小公司就无法生存下去。换句话说,大公司创造了小公司发挥职能的条件。但从另一方面讲,大公司的发展也离不开小公司。没有中小企业的参与,大公司不可能组织大规模的生产、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提供完善的服务。根据美国探讨人员统计,一个大型生产公司大约需要5CHD个小型供应销售公司和3 000名各类商人的支持。借助于小公司,大公司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同样也促进了小公司的顺利发展。大小公司之间适宜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如果大公司是“经济之树”的主干,那么中小企业就是大树的“树冠”。一棵大树,如果主干枯萎了,那么树枝也就无法存活下去。当过于相信那只“看不见的市场之手”,国家完全放开经济,俄语论文网站,大公司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从事基础产业的大公司游离于国家调控之外,削减或者暂时完全停止产品生产,这些情况都会严重恶化小公司发挥职能的客观环境。毋庸置疑,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以国有资产为基础的大公司是效率低下的垄断组织,中小型公司必须同这些公司进行竞争。实际上,将大公司同小公司对立起来是违背公认的国际惯例的。按照这种观点,小公司就会被排除在现实的经济成分之外。而根据国际实践,这些经济结构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环节。 现代国际实践中,中小企业在保留自己经济和法学独立条件下,有机地融入大公司当中。而且后者常常自己成立以新兴科技产业为基础的小企业,对这些小企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这些举措也得到了国家的鼓励,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大公司为小公司发展注入的资金提供税收优惠。 以区域内大、中、小公司的相互联系为基础,建立区域内以及跨地区的小公司之间的联系是合理的。为了促进生产领域小公司的发展,必须积极吸引小公司参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任务,参加物质、资金投入少,一两年可收回成本的先进科技领域高效项目的实施。区域扶持小公司基金框架内设立的保障基金就是一项针对项目融资的重要鼓励方法。 正如世界经验表明的那样,合理的大小公司相互关系的确立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历史文化传统、社会认同、自然气候条件等。在这方面,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经验非常有益,值得借鉴。 俄大小公司相互关系模式具有自己的特点,受经济改革发展进程制约。在公司经济共生条件下,初期小公司承担起大量的负担,帮助大公司度过生存危机。这种局面至今仍然未能完全消除。 当然,不能以传统的方式来评价俄罗斯大小公司之间的关系。简单地把二者之间的关系看成固定不变的经济形态,如单纯的数量指标,只能是一种表面性的评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结构,小公司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占有的比重并不大。其绝大部分存在于所谓的“影子经济”之中,缺乏专门的统计数字,尽管它也决定着相当一部分社会生产能力的生存条件。小公司与大公司互相作用,在资本原始积累和私有化过程中发挥了显著影响,承担了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担。 当前,开展国际合作,探究小公司顺利发展的新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重点是创造大、中、小公司有机互动、开展广泛合作的有利条件,维护所有参与合作的国家和公司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