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冷战时期,俄罗斯地缘政治潜力下降,促使其对外政策中地缘经济战略凸现。地缘经济战略中的能源外交成为俄对外政策的重点。俄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使其经济从解体后的萧条中复苏,但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变数。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俄对外政策中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因素互动着,这成为后冷战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特点。 由此看来,解体后的俄罗斯,在政治转轨及经济危机的前提下,在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对外政策中由地缘政治战略向地缘经济战略转变已势在必行。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巨变,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特别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大加强了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经济联系,使经济全球化势头逐步高涨。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东西方意识形态冲突的坚冰已有所融化。冷战结束后,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外交隔阂乃不复存在。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俄罗斯在与西方大国外交中经济因素更突出了,因此,资源大国便成为俄罗斯外交战略中可以依托的基础。另一方面,后冷战时代,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步伐也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成为消费量大宗产品,使俄在苏联解体后,在不幸中又遇到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机遇,呈现出地缘经济的优势,经济外交成为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21世纪初俄罗斯外交的重要内容。 二、地缘经济战略中的能源外交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带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外贸易方面,俄罗斯出口的商品结构依然为原料性质。2004年,在国家出口中,“能源占56.8%,金属及其制品占6.9%,化工产品占6.6%,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占7.5%。俄罗斯出口的最主要市场是欧盟,占俄出口总额的50%;其次是独联体国家,约占17%;再次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约占16%。”n’概括地说,“新时期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是与欧佩克保持距离,平抑国际能源价格,大力开辟欧美与远东市场、吸引外资进入能源部门。” (一)为拉动经济与欧盟的能源外交 从地缘上看,由于地理上毗邻,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合作最为便捷。“俄国唯一真正的地缘战略选择,亦即能使其发挥符合实际的国际影响和能使俄国得到改造自身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最佳机会的选择就是欧洲。~如果俄国要避免在地缘政治上被危险地孤立,俄国必须与欧洲打交道。” 从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看,俄罗斯是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其宗教也源于欧洲的基督教,俄罗斯文化与欧洲文化相近或同源,更何况俄在苏联解体后,也一心想融入欧洲。 从经济上看,俄欧双方最具有黏合力。欧盟国家出于各自的能源安全需要和地缘战略考虑,加速调整新世纪能源战略,能源政策明显向俄罗斯倾斜。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欧盟的贸易约占俄进出口总额的50%,俄外贸顺差的70%来自欧盟国家。俄罗斯与欧盟的贸易额比俄罗斯与美国的贸易额高7~9倍。其中,俄罗斯是欧盟能源市场的主要供应国,欧盟所需石油的10%及天然气的36%从俄罗斯进口。此外,俄欧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俄油气资源正是目前欧盟各国经济建设所缺乏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油气的主要出口市场是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另一方面,欧盟的资金、先进的能源设备又正是俄罗斯进一步开采油气资源所需要的。俄欧在经济上互相接近和加强合作,是符合各自基本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2000年11月,俄欧签署《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确定了能源合作总体规划。“2001年欧盟的石油进口有17%来源于俄罗斯,总值达154亿欧元。”“2000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中有62%出口到欧盟,占欧盟天然气消费总量的20%。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合作,因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而深入。在此过程中,俄欧利益互补而共赢,俄罗斯经济复苏,此外,对欧洲一体化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俄欧经济利益共赢中也存在着隐患,一是俄欧贸易关系的不对称性。欧盟占俄罗斯贸易总额的50%。而俄罗斯却只占欧盟贸易很小的份额。关于俄罗斯来说。相互关系中明显的不平衡是一大担忧,欧盟市场对俄罗斯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俄市场对欧盟的重要性,即俄罗斯关于欧盟市场的依赖性较大。二是,俄欧在商品结构上也存在着不平衡。俄出口的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及半成品。欧盟还是俄主要的资金及技术来源。除能源外,欧盟对俄贸易均为盈余。俄罗斯用原材料换取制成品被认为没有反映出发达经济之间的正常商品交换。三是俄欧能源外交还不时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北约东扩,使俄在地域空间受到挤压,因而,俄罗斯在实施地缘经济政策时,地缘政治传统影子也不时地出现。 (二)角逐与合作并存的俄美能源合作 后冷战时代的全球能源外交中,俄罗斯与美国都是比较活跃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俄美相互间始终将对方置于本国外交政策的首要或重要位置。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在谈及与美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时指出:“一个普遍公认的事实是,俄美关系依然是作用世界政治气候的举足轻重的因素。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和最大的核大国,俄罗斯和美国对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特殊的责任。两国都有全球利益,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政策,都在积极参与限制和削减军备并克服地球上的危机局势的进程。今天未必会有离开莫斯科和华盛顿的参与就能找到解决措施的重大世界问题。”他还指出:“全球进程的命运、保留或是废除‘旧大陆’的分界线,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取决于俄罗斯和美国。”这实质上表明了美国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优先地位。在冷战结束后,俄美关系即有合作也有冲突,尤其是在地缘政治方面,互相的碰撞多于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如:北约第二轮东扩,美国通过吸收波罗的海三国而进入原苏联的地理空间,使北约军事设施邻近俄罗斯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区域;通过吸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使北约成员国在毗邻独联体西部边界的地区连成一片,使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军 事作用力进一步被围困在欧洲最东部的边缘地带。此外,美国还通过在中亚驻军的发散效应不断扩大与中亚诸国各领域合作,通过“颜色革命”和鼓动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北约,进一步瓦解俄罗斯在其最后一块势力范围内的作用力,事实上是在实施对俄最后的战略围困,使之不再可能重新成为有能力向美国全球单极领导地位提出挑战的全球性大国。但是在经济领域,俄美是经贸合作关系。2000年经普京总统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再次确定在合作框架内发展俄美关系的基调。 俄美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是互动的。俄能源战略也将直接作用俄美关系。俄石油业的崛起正在作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从政治角度来说,能源可以作为俄罗斯对美外交的一张王牌,以实现成为美国重要伙伴的目标。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石油消耗量占全球的25%。近年来,美国的石油进口量逐年上升,已超过其总消耗量的50%。2001年,美国从海湾国家和伊拉克日进口石油量达270万桶,占美国原油进口的30%。但由于中东多年来的政局动荡,迫使美国调整能源战略。美国新能源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加国内能源储备和生产开发,减少对外依赖,特别是减少对海湾的石油进口,适当增加从非洲、俄罗斯、中亚以及西半球的进口。其中俄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和稳定供应的潜力,使其成为美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俄罗斯方面看。美国能源战略的调整为俄罗斯进人美国市场打开了大门,为俄进入世界石油市场带来了机遇。从经济利益来看,俄美能源合作,美国资金、技术的进入,可加速俄能源生产现代化的进度,并对俄经济复苏有利。俄可通过对世界能源、经济的作用力,提升其在政治上对全球事务的作用力。2002年10月1日至2日。俄美召开能源合作峰会,两国的石油高级官员首次在休斯敦会晤,达成了在能源方面合作的意向。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包括美国从俄进口石油,美向俄出口设备和技术服务,向俄的油气勘探与生产、运输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2002年11月22日,美俄首脑会晤,了《对于发展俄美能源对话的联合声明》,其中提到修建深水港出口俄石油的迫切性,以及美国把首批7月从俄进口的石油输入美国战略储备库,双方欢迎俄罗斯企业向美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外私人投资集团贷款。美国在生产领域对俄直接投资约占直接投资总额的75%。在俄生产部门中的外国投资者中,美国企业是最大的投资者,占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60%以上。据有关资料,仅1998―2000年。美国企业就与俄合资组建了20多个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公司。美国与俄罗斯的石油企业合作开发西伯利亚和萨哈林大陆架的石油,其中,美国的埃克森石油企业参与了萨哈林1号的开发,占有30%的股份;美国的麦克德蒙特企业和马拉森企业参与了萨哈林2号方案,占有50%的股份。这两个巨大的工程技术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25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的美孚、德士古企业又签署了参与萨哈林3号项目的开采协议书。如果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预计俄每年所获收益会达到20亿美元,总计将达到400亿美元。但另一方面,俄罗斯与美国经济外交中存在先天不足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由于美国的授意和作用,北约在地缘政治上对俄罗斯的挤压,及对欧亚能源资源区域的角逐。 (三)对独联体国家的政治制约型能源外交 俄罗斯自1993年初逐步调整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转而采取以恢复世界大国地位为目标的外交战略,开始重视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该战略方针把独联体作为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目标的地缘战略依托,置于其对外政策的“优先地位”。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独联体各国是其优先考虑的地缘政治方向。后苏联空间在经济、国防和国家安全等重要领域形成一个特殊的范围。 俄罗斯与独联体的经济外交多出于政治关系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作为与俄罗斯直接接壤的乌克兰在历史上就深受俄罗斯的作用,是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大国间的重要缓冲国。其政策主张与外交倾向不可避免地,同时也是不可抗争地受到来自俄罗斯的牵引。 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华约解散使俄罗斯失去了东欧这道战略防御屏障,因此,同乌克兰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西部安全。在独联体中,乌克兰是仅次于俄罗斯的军事和经济大国。乌克兰的军工公司生产能力约占苏联的20%,煤产量占苏联的34%,钢产量占42%,粮食产量占23%。所以,如果“俄罗斯不与乌克兰结成地缘政治联盟,则将长期只是一个地区性大国。”单就经济而言,俄罗斯是乌克兰的第一贸易伙伴和能源供应国,乌克兰90%的石油来自俄罗斯,80%的天然气从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进口,而从土库曼斯坦到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也要经过俄罗斯。如果在能源方面失去俄罗斯的支持,乌克兰经济将陷入瘫痪。另一方面,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天然气出口国,其向欧洲出口的80%的天然气要经过乌克兰。在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方面,乌克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从地缘经济方面来看,乌克兰不仅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陆上走廊和管道运输的必经之地,而且乌克兰控制着的黑海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出海口。俄罗斯年出口运输的50%和运输的25%,都要通过乌克兰实现,俄罗斯与西方80%以上的能源原料交易要经过乌克兰运输。此外,乌克兰在经济上对俄罗斯有很大的依赖性,尤其在能源和市场方面。在能源方面。乌克兰的石油和天然气自给率只有10%和25%,其余的主要依靠从俄罗斯进口。独立以来由于生产急剧下降。经济状况恶化,使其根本没有外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及天然气,因此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更加严重。 俄乌政治关系左右着俄乌经济关系。俄在黑海舰队和核武器问题上,曾以停止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向乌克兰施压,由此引起俄乌的油气冲突。又由于俄罗斯输往西方的能源原料绝大部分要经过乌克兰,特别是俄通往西方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都设在乌克兰领土上。当俄对乌以能源供应施压时,乌则以要关闭管道及截留能源加以报复,或要求俄支付油气过境费。此外,当乌克兰向美国靠拢,1997年5月29日与北约草签《特殊伙伴关系宪章》时,美国通过与乌克兰的关系抑制俄罗斯,俄乌经济关系紧张,俄乌天然气纠纷升级。2017年底,俄罗斯宣布。从2017年1月1日起,向乌克兰供应的天然气价格将由原来的每千立方米50美元提高到230美元,同时把经过乌克兰出口到欧洲的天然气过境费提高一半,即由原来的每千立方米,百公里1.09美元升至1.6美元。经过双方的激烈争执,俄乌最后达成协议:俄以230美元的单价向俄乌能源企业出售天然气,后者将其与来自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加以混合。再以95美元的单价出售给乌克兰。俄向乌供应天然气的提价,每年给俄带来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收入。此举表面上是俄乌的经济纠纷,但其深层的用意是俄应用能源武器报复背离自己的乌克兰,反击美国“颜色革命”,牵制欧 盟,震慑独联体的离心倾向。 三、评俄罗斯的地缘经济战略 (一)增强国力,提升其国际地位 20世纪末,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地缘空间被挤压,经济大幅度滑坡的状况下,及时调整了依靠西方外援、指望西方输血的“一边倒”的大西洋主义。在地缘政治危机下,实施地缘经济战略,利用自身的丰富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同欧盟、美国、独联体国家、亚太国家进行全方位外交。地缘经济战略,成为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对外战略的重要部分。近几年,俄对外经贸增长迅速,2000―2004年出口增长1倍,从1 499亿美元增长到2 768亿美元,俄语论文范文,即翻了一番,而外贸总额增长1.2倍,翻了一番多。其增长的原因。一是国际市场行情有利,特别是石油价格持续上涨,2004年乌拉尔石油每桶高达34.4美元,比上年上涨26.6%。出口创汇620亿美元,占整个外贸收入的1/3。1999―2004年,原油产量从3.05亿吨增加到4.59亿吨,使得同期石油出口量从1.35亿吨增加到2.57亿吨,5年增加近1倍。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是俄的长期战略准则。2004年,俄出口石油2.57亿吨;天然气2060亿立方米;计划到2017年石油出口增加到2.93亿~3.05亿吨,天然气出口增加到2660亿~2810亿立方米;到2017年石油出口增加到3.18亿~3.37亿吨,天然气出口增加到2 660亿~3 080亿立方米。 俄能源外交无疑提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2004年,俄外贸总额创13年来的最高水平,达到2768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1820亿美元,增长33.9%;进口948亿美元,增长24.6%;顺差872亿美元,增长44.1%。由于外贸巨额顺差,俄黄金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截至2017年1月1日,中央银行黄金外汇储备已达到1245亿美元,比年初增长61.8%。根据世贸组织统计,2003年,俄在全球出口贸易中占第17位,在全球进口贸易中占第23位。俄经济已经基本上摆脱转轨型衰退,进入一个比较稳定增长的新时期。石油等燃料和原料部门是支撑俄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如,得益于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价格上涨。联邦预算中来自石油的收入从2000年的110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250亿美元。 石油高收益转化为投资和消费,成为俄罗斯经济繁荣的主要驱动力。消费者支出近几年增长较快。宽裕的财政预算也使俄罗斯政府支出增加,用于提高工资和养老金,补贴住房和公共交通。俄罗斯把本国能源优势转化为政治作用力。目前俄罗斯拥有的能源资源正如当年的核武器一样,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二)促成世界经济格局多元化 由于能源特别是石油具有的特殊战略价值,世界能源中心同时也成为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焦点。而世界能源中心的每次转移,都导致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相应变化,从而形成一幅幅新的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画。今天,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湾到里海,从里海到外高加索,再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能源汇集地理带。这个巨大的地理带蕴藏了65%的世界石油储量和73%的天然气储量。在这种意义上可以把北非―波斯湾―里海―俄罗斯称为“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这种能源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是关联的,而世界经济格局又与世界政治格局是互动的。20世纪末的俄罗斯,针对美国的强国威胁,借助自然资源的优势,利用中东危机和伊拉克战争及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的机遇,开始了对外政策中地缘政治战略向地缘经济战略的转变,使俄经济从危机的谷底上升。俄经济的复苏,综合国力的增长,提升了俄罗斯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这关于多极世界格局结构的构建是有利的。 另外,苏联解体后,两极体系瓦解,世界地缘政治变化,实际上地缘经济格局也在构建之中。经济大国的多元结构,关于多元世界格局的构建是有益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关系力量对比也在变化着。冷战前时代,地缘政治因素是各国国力的构成因素之一。冷战后时代,地缘政治因素似乎由于科技革命的发展而减弱,但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相互依存的时代,地缘经济因素凸现,尤其是与现代化关系密切的能源因素,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的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世界能源问题成为各国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成为引起世界冲突的重点问题。“资源匮乏和枯竭对包含冲突的国际关系的意义,强烈地吸引了人们的略论兴趣。”可见,在冷战后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在国际冲突中、在国家综合国力的结构中,地缘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加大。俄在失去地缘政治优势后,便充分挖掘地缘经济潜力,这既顺应了全球化发展趋势,也具有横向共赢的特征。 (三)地缘经济战略实施存在的变数 1.世界市场的变化受制于世界政治的变化 地缘经济战略对俄经济的复兴起到了关键性影响。俄恢复大国地位的自信心加强,无疑对世界经济格局多元化有益。但另一方面,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必然对世界大国之间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发生作用。旧的冷战格局下形成的冷战思维不可能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世界政治的变化,地缘政治博弈的痕迹,地缘政治冲突的阴影,随时作用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因此俄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世界政治波动的作用。 2.能源储量的有限性 尽管俄罗斯堪称能源储藏大国,但其已探明石油储量还是有限的。俄罗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6.58亿吨,仅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4.9%。最近,俄罗斯政府的一份能源报告中提到,如果仍然照目前的水平开采石油,而且没有新技术应用于石油生产,那么到2D40年俄罗斯目前的石油储备将会枯竭。 3.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的作用 国际油气价格将直接作用俄能源工业。《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中指出,制约油气工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对国际能源市场及其行情的严重依赖。国际石油市场的行情直接作用到俄政府的预算收入。油价每桶每下降1美元,俄国家预算就会减少10亿美元。俄能源外交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按照俄学术界的普遍说法。其中包括“油气综合体和国家外汇收入的状况受外部能源市场行情波动的作用很大。” 后冷战时期俄对外政策中实施地缘经济战略,既是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地缘政治变化的应对,也是苏联解体后本国政治变迁和地缘政治嬗变的产物。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促使俄经济从解体后的萧条中复苏。但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变数。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俄对外政策中的地缘政治因素与地缘经济因素互动着,国家的对外政策也在这种互动中及国际关系动态发展中调整着,这成为后冷战时期俄对外政策的明显特点。 [责任编辑:刘伟东] ,俄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