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7年俄罗斯布克小说奖[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2017年12月6日,俄罗斯布克小说奖公布,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Ольга Славникова)以长篇小说《2017》荣摘桂冠,成为继乌利茨卡娅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女作家。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此年度布克奖参赛的著作数量之多构成了颁奖史上最长的候选名单。面对今年的评审工作,评委会主席、小说家兼记者亚历山大・卡巴科夫兴奋地说:“入选者的水平非常高。我认为这是一些无愧于任何文学的长篇小说家……在阅读了所有参赛著作后,我得出结论:俄罗斯文学形势很好。文学中最复杂的体裁――长篇小说在我们这里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题材的丰富多样上都可以说是繁荣兴旺的。”
  此届参赛著作经过评选,入围著作除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的《2017》外,还有彼得・阿列什科夫斯基的《鱼》、扎哈尔・普里列平的《桑卡亚》、季娜・鲁宾娜的《在大街阳面》、捷尼斯・索博列夫的《耶路撒冷》和阿兰・切尔切索夫的《别里-列特拉别墅》共六部著作。彼得・阿列什科夫斯基在当代俄罗斯文坛已颇有名气,其新作《鱼》讲述了普通妇女维拉在苏联解体后被迫由塔吉克斯坦迁入俄罗斯所遭受的种种磨难。年仅31岁的青年作家扎哈尔・普里列平在《桑卡亚》中描写了一位当代革命者和他的母亲,令人想起高尔基的名著《母亲》。阿兰・切尔切索夫的《别里-列特拉别墅》与侦探小说相像,讲述三个国家的三位作家来到别墅研讨百年前在这里所发生的事情。在入围名单中,有两位是以色列籍的俄语作家。其中索博列夫的《耶路撒冷》以耶路撒冷这座城市作为背景和整部小说内在的精神联系,揭示了当代年轻人心理、哲学、道德和感情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鲁宾娜的《在大街阳面》是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塔什干的小说。最终,斯拉夫尼科娃的《2017》以几乎全票通过的优势获得该奖。卡巴科夫称赞道:“这是真正的长篇小说。长久以来我第一次被强烈触动了。它表现的不是短篇或中篇小说中所描述的一段生活,它表现的是整个独立的生活。”
  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是一位标新立异的小说家,又是一位颇受重视的文学批评家,她在各种文学活动、文学组织中表现都十分活跃。斯拉夫尼科娃出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即现在的叶卡捷琳堡),父母是航天工业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师。她从青年时代起就表现出数学方面的天才,却命中注定踏上了文学之路。1981年以优异成绩从乌拉尔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她做过杂志社编辑,改革年代做过图书生意,后来领导过周报《文学俱乐部》的工作。自2001年起担任独立文学奖“处女作奖”文学活动的协调员。自1988年处女作《一年级女生》之后,斯拉夫尼科娃在小说创作上日臻成熟,重要著作有《被放大到狗的尺寸的蜻蜓》(1999)、《一个人在镜子里》(2000)、《不死的人》(2004)等。她入围过布克奖、民族畅销书奖、俄罗斯“大书奖”,获得过阿波罗・格里高利耶夫奖、巴若夫奖等多种文学奖项。她这次胜出似乎是众望所归。
  《2017》讲述的是里弗山区(暗指乌拉尔森林)一座主要城市(暗指叶卡捷琳堡)在2017年发生的故事。宝石磨制工人克雷洛夫具有一种罕见的天才:在未经打磨的石头中发现宝物。他和哲学教授安菲洛果夫合作开发宝矿。2017年夏初教授带领一行人远赴森林进行红宝石勘察。在送教授上火车的时候,克雷洛夫邂逅了同样为之送行的一位气质高雅的夫人塔马拉,由此展开故事的两条线索。一方面是教授和他的追随者历尽艰险、深入乌拉尔森林的探宝之旅,最后遭遇失败;一方面是克雷洛夫和陌生女性逐步接近,经历了放纵与禁锢、渴望与失望间游移的情感之旅。为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市里举行盛大的化装表演,没想到竟演变成一场枪击流血事件。这对恋人被失去理智的人群冲散。经过长久的痛苦的寻找,克雷洛夫终于找到情人,然而这时的她却因得到了无可估量的财富而变得喜怒无常、浑身俗气。在金钱面前克雷洛夫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在小说结尾克雷洛夫同样坐上开往森林的火车,踏上充满未知的探宝之路。
  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各种题材和风格的奇特组合。它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生动的当代社会生活画卷,而且把远古的乌拉尔传说和对未来的幻想融入其中。透过这个光怪陆离、神秘多彩的世界,作者研讨的依然是俄罗斯经典文学不断追问的存在与信仰、生命与爱情等人生重大问题。教授安菲洛果夫是个谜一般的人物:一些人认为他是干巴巴的严厉的教师,一些人认为他是浪漫的盗矿者的中坚,俄语论文范文,还有人认为他是在黑市上贩卖东西精打细算的生意人。在他众多的随从中没有一个人敢夸口说他清楚教授的真实面目。他扔下万贯家财,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深入莽林,与其说是为了赢利,不如说是要穿过了无生气的现实存在而进入一片自由天地,在存在的边缘直面真实。打磨工克雷洛夫从童年起就被透明纯净的东西吸引,成年后掌握了高超的切割石头的技术,能够发现纯粹透明的宝石;但他不满足于此,因为他看到了事情的局限性。他准备与遮蔽了生活本质的坚实而混浊的岩层斗争,去发现和揭开命运的奥秘。与塔马拉的相遇使克雷洛夫走出自我封闭的密实的圈子,看到了一个污浊的、散发着腐臭气息的金钱与权力的世界,以及其中远远比教授搜集的具有病态美的怪石更加丑陋的人们。克雷洛夫希望拥有纯粹的真正的爱情,甚至不惜以随时可能失去恋人为代价来考验他们的爱,来验证命运的存在。他在充满变数的恋爱中期待着不变和永恒,也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追寻命运的踪迹。
  女作家承认这部小说的创作经历了如探宝之旅一样饱经磨难的过程。早在《被放大到狗的尺寸的蜻蜓》之前她已开始动笔《2017》,却因为一种“形而上的绝望”把最初的手稿全部烧掉。再次提笔是在2002年,作家已经开始在莫斯科发展事业。有些评论家将这部著作归入反乌托邦小说,斯拉夫尼科娃回应道:“我的书不是反乌托邦,反乌托邦是对于别人、对于未来人的。而《2017》是对于我们的,俄语论文网站,因为我们能够活到那时……《1984》(英国作家奥威尔的小说)和《2017》之间有区别:前者是把写作时间掉换成了小说名称中的时间,这关于作者本身来说是一种标记;而我小说中的‘2017’是针对众所周知的1917年而言的。”关于为什么要选取十月革命100周年纪念作为小说情节发生的背景,作家坦言:“2017年就是1917年在镜子里的反映,至于是怎样的反映,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但我们清楚1917年提出的那些问题依然存在,依然没有答案。我们将怎样度过那个日子?我的小说没有给出答案,只是提出一种假设。我觉得问题尽管依然存在,但可以用最好的、最和缓的方式解决,但我们这里一切都很可怕。因为我们已经艰难地度过了90年代,无论作家还是读者都很难相信前面等待我们的是简单的、平直的大道。我多次问自己,能否把它写成乌托邦体裁?不能。因为看到光明的未来只是一种愿望,而我们背后是沉重的经验。当然我希望我所描述的不会实现。”关于小说对爱情主题非同寻常的处理方式,作家解释道:“当代人对爱情的信念似乎被摧毁了。人们不相信自己能够爱和被爱。现在人们谈论的是‘做爱’,而不是‘爱’。所以我的人物每次都在检验自己和对方。他们每次都想核实这是否是真正的爱情。我想通过这样的情节呼唤对真正的情感的信任。这其实也反映出人想和命运对话,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对话的愿望。这不是宿命论,这是呼唤。”
  关于小说拼花图案一般的语言风格,作家提出自己的观点:“文学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综合,是使精英和大众能够汇合在一起的方式”。这也许正是《2017》能够做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原因吧。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