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探讨的背景与目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新的一轮改革开放高潮,英语学习也随即掀起了一股股前所未有的高潮。中国人民涉身其中,而国际教育界也在第一时间就敏感地关注到了中国的这股英语学习热潮。Cowan等人(1979)的调查报告记录了当年中国的英语学习盛况: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有23,000名学生以英语为专业,英语系的从业教师则有4, 800名,另有6,000名教师从事公共外语教育。面对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等其它外语语种,英语教育在中国占据了绝对优势。英国文化协会在其报告中称,“英语在中国尽管并未被人们用作交际的工具,它却占据着被人们狂热崇拜的优势”(British Council, 1983:3)。Yu (1984)则称中国是全世界拥有最多的ESL或EFL学习者的国家。经过三十年的稳定发展,中国近年的经济实力与日俱增,国际交往円益频繁,人口的国际流动性显著増强,人民学习外语的需求和热情有增无减。2017年“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究会”上传出的信息表明,中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包括专业和非专业),占全国总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中在校大中小学学生学习英语人数超过1亿人。专家预测,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很快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刘丹、滕育栋,英语论文网站,2017)。
改革幵放以来中国人民的英语学习热潮,与中国政府“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紧密相关:学习外语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国际先进科技接轨。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动荡,文革结束之后的中国,其当务之急就是经济发展、早R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想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得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要想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就必须学英语,因为,根据Kaplan统计,全世界85%以上的信息存储和检索均由英语实现,而顶级科技信息的获取更是需要掌握英语语言(Grabe &Mahon, 1982)。除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国民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以获取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外,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理解也是促使英语学习在中国形成高潮的原因之一。随着中国开放国门、发展经济政策的实施,国际间的交流增多,旅游业、国际商业贸易、文化交流项目等众多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该领域的就业前提条件之一则是英语语言技能的掌握(Xu,1993)。英语学习热度日增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国民通过英语学习获得国外学习机会,并进而获得事业的提升和个人的发展。据1983年《北京周报》的一篇文章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81-1985)里,国家拟每年送出3000名人员出国留学,五年达到15000名,其间将有11000人学成归国(转引自Xu, 1993:27)。黄蔚(2017)的最新报道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2万人,出国留学规模由1978年的860人发展到2017年的14.45万人,英语论文范文,30年扩大168倍。大多数留学人员的目标国家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这也极大地促进了英语在中国的学习热潮。
事实上,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动因存在十分复杂的状况。改革幵放之初,历经动荡之后的中国人大多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努力学习外语,同时也是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出国学习,改善自身的事业条件。而到了今天,一些听起来有些尖刻的声音则反映出另一种现实状况,国家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外语素质和国际交往能力而在各种选拔、评定活动中已经将外语水平放在了一个相当高的要求程度,已经超出了一些人的自身需求和能力范围之外。也就是说,当今的确有一部分人学习英语并非自己主观所需,而是迫于某种不合理的压力,难怪我们会听到如剑气如虹(2017)那样尖刻的批评。但是,不管怎么说,国家通过各级教育机构大力提高全民外语水平的决心是坚定的,行动是积极的。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经历了复苏、发展、提高和改革四个阶段(卫芳菊,2017),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越来越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化,教学评估方式越来越重视形成性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越来越走向中心地位,而教学目标的要求则越来越高。比如说,我国于1980年出版的第一份《英语教学大纲》只要求学生会阅读英语文字,并没有听、说、写等各项技能的要求,而且阅读速度的要求也是相当的低,“换算过来,相当于每分钟17个词”(卫芳菊,2017: 38)。到了 2017年和2017年,我_教育部办公厅向全国发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时候,国家关于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已经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附录1中列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17)对于英语写作能力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第二章文献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