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变化的经济因素解析[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独联体政策变化鲜明,先后经历了甩开与轻视独联体,日益重视独联体、政策逐步形成,全力推进与加强独联体一体化,推行更为灵活与现实的独联体政策等阶段。俄罗斯国内经济实力的变化经济强力集团的利益是作用俄对独联体政策阶段性变化的重要经济原因。对这两个国内经济因素与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关联性略论,将有助于深刻理解俄罗斯与独联体的关系。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 独联体 外交政策 经济因素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政策大致呈现出以下发展轨迹:即甩开、轻视独联体(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至1993年)―日益重视独联体、政策逐步形成(1993年至1995年)―全力推进和加强独联体一体化(1995年至2000年)―推行更为灵活、现实的独联体政策(2000年至今)。本文从国内经济视角,略论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变化的经济原因。
  一、俄对独联体的政策随经济实力的变化而变动
  外交需要以实力为支撑,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外交能力,而在组成国力的诸因素中经济实力位居核心。经济实力强大会使一国在实施外交政策时更加积极主动、政策效果明显。反之,经济实力的衰弱会导致一国外交的消极被动,难以实现政策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俄罗斯对独联体诸项政策目标的实现受到俄罗斯经济实力的制约。
  叶利钦时期,从“休克疗法”的失败到1998年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长期萎靡不振,各项经济指标严重下滑,1991年~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负增长,处于危机之中。在对独联体政策方面深为独联体一体化举步不前、独联体国家离心倾向加剧而俄罗斯又“无能为力”的境况所困扰。虽然,经济实力的衰弱并非导致这一状况的全部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经济局面必然会引起或者加剧国内矛盾,削弱外交赖以顺利运行的国内基础,致使国家在外交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消极被动,难以取得有利的地位,作用外交政策的有效性差。
  俄罗斯经济陷入危机和衰退的局面从普京上台后开始改观。在普京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俄罗斯GDP从1999年的0.2万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6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位,跨入“经济强国”行列。正如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所言:“2000年(普京执政)以后,我们偿还了前苏联欠巴黎俱乐部(欧洲18个债权国团体)的237亿美元的全部债务,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万亿美元,进入世界经济‘前十位’。以民主主义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俄罗斯今后将在国际舞台上竭尽全力发挥应有的责任和影响。”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俄罗斯对独联体外交显得愈发灵活主动、得心应手。从推进独联体组织的发展到促进次区域组织的合作,从制裁“古阿姆”国家到巩固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从抵制“颜色革命”到反对“北约东扩”,俄罗斯有力地维护了在独联体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保持了俄罗斯在独联体一体化和独联体地区事务中的主导者地位。诸项外交政策的推行如果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是很难取得效果的。2017年8月的“俄格战争”中,俄罗斯表现出的“强硬”姿态和“底气”十足,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是经济实力增强后的俄罗斯对独联体地区“亲美”国家和美国扩张的一次“有力反击”,因为当今战争也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较量,更是经济实力的比拼。而2017年初俄罗斯与美国就吉尔吉斯斯坦美军军事基地去留问题上的博弈,更是一场以经济为基础的外交战,在面临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俄罗斯仍然同意向吉提供总额20亿美元贷款和1.5亿美元无偿援助,免除吉1.8亿美元债务。经济已不仅仅是外交的后盾而直接成为外交的手段,从而大大增强了外交的能力。
  二、俄对独联体的政策受经济强力集团的利益左右
  体制变迁使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决策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说苏联对外政策的决策权垄断在党和国家高层的手中,那么在当代俄罗斯,利益集团则获得了现实的可能对对外政策决策施加尽管间接、但却是巨大的作用。在利益集团中拥有超强经济实力和政治作用力的天然气、石油、军工等强力集团因为拥有巨大的海外利益对俄罗斯的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益集团作用对外政策的根本动因在于通过作用国家的对外决策,从而更好地维护和实现本集团的利益。以此类推,天然气、石油、军工等强力集团通过各种方式作用独联体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试图通过作用国家对独联体的政策,以期实现这些集团在独联体地区的利益。
  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部门及其利益集团而言,拓展和获取能源利益是他们在独联体地区追求的核心目标。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决定了它的政策取向。为更好地实现利益目标,油气集团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身的政策要求,作用政府的政策决策,推行对它们有利的独联体政策。如俄罗斯天然气企业、俄罗斯石油集团、卢克石油企业等,它们对独联体地区天然气和石油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俄罗斯天然气企业为例,该企业在俄经济中地位显赫,俄大众新闻媒体称其为俄罗斯经济的尖兵,它生产着俄罗斯8%的工业产值,保证了25%的国家预算,控制着俄罗斯65%的天然气储量和世界20%的天然气储量。它所掌握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有26万亿立方米,掌握着29.9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开采许可证,开采的天然气占世界天然气开采量的1/5,占俄罗斯全部开采量的90%。企业的天然气输送管道总长15.5万公里,为世界之最。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企业掌握着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天然气出口合同。天然气长期供货合同的出口数量超过2.2万亿立方米。欧洲进口的天然气中,1/4是俄罗斯天然气股份企业提供的。天然气出口时俄罗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因而,俄罗斯天然气企业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或者通过院外活动作用政府的决策,而且,在政府中培植代言人,寻求靠山,利用国家权力为本集团谋取利益。例如,在叶利钦时期长期担任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就是俄罗斯天然气企业的奠基人和第一任总裁。该企业主要出口市场是西欧和中欧国家,出口通道大都经由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国,保持通道畅通和过境运输费用的低廉是其最大利益。
  俄罗斯既是油气大国也是军工出口大国,俄罗斯一直把武器出口作为提高经济总量、开展武器外交、维护国家形象和推行国家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军工产业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军工集团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作用而言,许多俄罗斯学者认为,军工综合体强调“俄的利益天生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利益相对立”,主张俄应实行积极强硬的对外政策。国内也有学者提出军工部门“都主张实施这样一种政治和军事战略,它最好可以补偿给他们在改革过程中失去的地位、威信、作用和不受监督地支配大量物质资源的能力。为此就需要恢复对抗,并使只有依靠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够消除的战争威胁继续存在下去,而军事实力则被视为保证国家安全和拥有大国位的首要因素。”因此,军工集团在独联体政策上倾向于加强与独联体各国的军事和政治一体化,视独联体地区为俄罗斯绝对不可遭受侵犯的势力范围,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独联体的渗透主张采取及其强硬的对策,甚至不惜采用武力。
  军工集团在生产方面对独联体地区有很强的依赖性。独联体合作部前部长图列耶夫曾说:“在苏联时代,俄罗斯从各加盟共和国进口102个部门的产品,同其他共和国一起生产2500万种产品和商品……目前,俄罗斯独立自主生产的产品为原来产品总量的40%~60%。军工综合体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地盘,但是,如果没有独联体国家的配套产品,俄罗斯只能生产18%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没有独联体伙伴的参加,俄罗斯就不能生产出核潜艇、宇宙飞船、飞机、汽车、农业机械、高技术产品以及四分之一的机械制造业产品。”这种紧密的联系促使军工公司倾向于加强与独联体各国的经济一体化的政策。
  此外,与能源和军工集团联系密切的军队、国防、安全等强力部门,已成为当今俄罗斯政权的可靠支撑。普京上台后,在打击叶利钦时期干政的“寡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批新的“西罗斯基”(Siloviki),“西罗维基”意为“强力集团”,指的是忠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个政治团体,其核心成员是前克格勃特工、目前的安全机构官员、司法部门和军方官员。这个集团成员性质单一、非常团结,对普京高度忠诚。并且,其中大部分还来自于普京政治生涯的发源地圣彼得堡,因而也被称为“圣彼得堡帮”。“西罗维基”在俄罗斯政坛最高权力层的比例在2003年已达到58.3%。这些强力部门渴望重新树立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最仇视西方,也最支持恢复昔日的帝国。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政策的背后都是国内诸多力量多重复合博弈的结果。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政策也是如此,除国内经济实力的变化、经济强力集团的利益原因外,国际能源变动、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传统等等,也是作用俄对独联体政策变化的因素。正是这一系列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才使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政策呈现出了阶段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权景福:俄罗斯经济实力增强欲积极介入国际问题.省略/site/data/html_dir/2017/01/24/20170124000019.html
  [2]冯绍雷 相蓝欣:转型中的俄罗斯对外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3]冯玉军:俄罗斯利益集团与外交决策.现代国际关系,2001.12
  [4]陈小沁:分析利益集团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基本走向的作用.教学与探讨,2004.3
  [5]图列耶夫访谈录:除了一体化别无选择.(俄)《经济与生活》周报,1996年12月21日

俄语论文俄语论文题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