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一定义可以推测,当某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产品类别相吻合时,两国间的互补性指数就大,相反,当某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产品不能对应时,两国间的互补性指数就小。 利用黑龙江和俄罗斯出口比较优势指数表和进口比较优势指数表来计算贸易互补性指数,数值如表4。 在黑龙江出口而俄罗斯进口的情况下,黑龙江和俄罗斯的贸易产品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互补性。其中,互补性最强的就是服装及衣着附件类商品,互补性指数高达约81.77。关于机电产品和食品、饮料及烟草类商品,黑俄也具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互补性指数分别为0.72和0.54。在食品、饮料及烟草类商品上互补性不是很高。黑俄在医疗器械方面的互补性也很明显,互补性指数为4.27,这是由于随着近几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在钢材和纸类方面,互补性明显较弱一些,因为这两类都是俄罗斯较黑龙江的优势产业。 在黑龙江进口而俄罗斯出口的情况下,在这六大类商品中,互补性指数最高的要属钢材类,互补性指数为4.98,俄罗斯占世界第一位的铁矿储备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其次是医疗器械产品,互补性指数为1.14,也算是一个互补产业了。俄罗斯丰富的森林资源使之与黑龙江在纸类产品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由于俄罗斯对木材严格的贸易保护,造成了虽然有条件但互补性不高的局面,互补性指数仅为0.35。两者对机电产品和食品、饮料及烟草类产品互补性最低,分别仅为0.09和0.04。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黑龙江和俄罗斯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及贸易互补性的略论,可以看出,黑龙江和俄罗斯在以上所举的六大类商品中,各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商品和比较优势商品,双方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贸易互补性,不同商品的贸易互补性相差较大。 (一)黑俄商品竞争优势略论总论 黑龙江具有显性竞争优势的产品是服装及衣着附件、机电产品、纸类产品和食品、饮料及烟草类,这是因为,我国的轻工业发达,所以服装和食品类产品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我国的机电产品也在迅速崛起,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机电出口大国,所以相关于俄罗斯而言,具有显性竞争优势。黑龙江丰富的森林资源及我国的产业政策也使得纸类产品较俄罗斯具有显性竞争优势。而俄罗斯源于其丰富的铁矿资源在钢材类产品上具有显性竞争优势。 (二) 黑俄商品比较优势略论总论 从表3来看,具有最大比较优势的商品就是黑龙江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RCA指数高达48.67。俄罗斯具有最大比较优势的商品就是出口的钢材,RCA指数为2.8。其余几种商品的比较优势相差并不很大,说明黑龙江和俄罗斯在其余4种商品上的比较优势相当。从这个方面我们也看以看出,黑龙江出口的商品结构主要是以轻工业品为主,而俄罗斯则是以资源性产品为主,两者各自以自己的资源禀赋作为出口的优势。 (三)黑俄贸易互补性略论总论 黑龙江和俄罗斯的贸易存在着互补性,而具有明显贸易互补性的商品主要集中于服装及衣着附件、医疗器械和钢材3种商品。具体来说,黑龙江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医疗器械跟俄罗斯进口服装及衣着附件、医疗器械具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俄罗斯出口钢材跟黑龙江进口钢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其余的3种商品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但是互补性较弱。 从总互补性指数来看,在黑龙江出口而俄罗斯进口的情况下,双方的互补性要高于黑龙江进口而俄罗斯出口。总互补性指数分别为0.98和0.17,这说明黑龙江和俄罗斯在黑龙江出口而俄罗斯进口这一进出口结构上的互补性要高于黑龙江进口而俄罗斯出口这一进出口结构。这也为黑龙江和俄罗斯的贸易发展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综上所述,黑龙江和俄罗斯贸易之间还是有着很强互补性的,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黑龙江以向俄出口服装等纺织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俄以向黑龙江出口钢材等自然资源为主,双方的贸易潜力很大。所以应进一步发挥黑龙江和俄罗斯的比较优势,加大两者贸易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以贸易的“双赢”来带动双方对外贸易更进一步的发展,促进双方在其他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责任编辑:李综艺) 参考文献: [1] 李秋.从比较优势与互补性看中俄双边贸易的近况及前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 [2] 赵传君、宋铁锋.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探讨[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7,(01). [3] 周立春、靳英敏.黑龙江省走向俄罗斯市场的对策探讨[J].西伯利亚探讨,2002,29,(04). [4] 张晶、闫惠文.黑龙江省在东北亚经济发展中地缘优势阐述[J].国土与自然资源探讨,1997,(01). [5] 曹科伟.对中俄双边贸易近况略论[J].现代商业,2017,(12). [6] 张凤武.中俄经贸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探讨,2017,(04). [7] 薛荣久.国际贸易(新编本)[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8] 张仁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第二版)[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