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博物馆事业历史沿革及建筑装饰艺术[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俄罗斯是世界公认的艺术发达国家之一,其承载和记录历史、文化的艺术精品数不胜数。而收藏这些艺术精品的博物馆、美术馆、陈列馆等各种机构的创立,则成为俄罗斯繁荣的文化艺术宏图上的有力坐标。从古罗斯时期的修道院,到闻名于世的克里姆林宫,再到声名远播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艾尔米塔什……俄罗斯大地上诞生了_一座又一座闻名于世的收藏和展示艺术精品的博物馆。本文主要梳理俄罗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脉络,然后以位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中的军械库为例,简要介绍19世纪初俄罗斯博物馆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MUSEUM(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语“mouseion”,原意是指向诗歌和文艺女神献祭的场所。在罗马时代,它是从事哲学讨论的地方,并不具备收藏或者存放的含义和功能。直到“18世纪以后,“museum”一词才开始指代存放藏品的物质机构”。在俄罗斯,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出现在彼得大帝当政时期,但是俄罗斯的收藏和存放艺术品工作的历史则要追溯到古罗斯时期。
  “博物馆的出现本身就是公共性观念的发展及社会收藏变化的结果。”本文首先即研讨了对于俄罗斯的博物馆事业历史沿革,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从古罗斯时期起至17世纪,收藏活动的推动者主要是教会,收藏品主要以圣像、宗教仪式用品为主。这是俄罗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启蒙阶段。发展期,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收藏活动的推动者是彼得大帝,收藏品种类繁多,包括艺术品、纪念币、硬币、自然科学类藏品等。俄罗斯现代意义上的首座博物馆也在这个时期诞生。繁荣期,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期,收藏活动的推动者以叶卡捷琳娜二世为首的皇室、贵族以及上流社会成员为主,收藏品以西方油画、书籍、手稿等为主。变革期,从19世纪后期到十月革命以后,这时收藏活动的性质发生变化,收藏活动多由商人和知识分子进行。收藏品不但包括西方画家著作还有俄罗斯本国的艺术精品。十月革命后,所有俄罗斯藏品均被宣布为人民所有。
  萌芽期(古罗斯时期至17世纪)
  基辅罗斯,又称古罗斯,是9世纪至12世纪初位于东欧平原的一个早期封建国家,俄语论文,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大民族(国家)的共同渊源。公元988年,其统治者弗拉基米尔在第聂伯河中接受洗礼,宣布皈依基督教,统一国家宗教信仰。为了彰显公国的权利与地位,巩固其统治,开始大肆兴建修道院和教堂。它们是最高权力的代表,因此这时期的艺术品一般都保存在修道院、教堂或者庙宇的圣器间中。
  从拜占庭帝国继承而来的不只是教义精神,还有华丽繁复的宗教仪式。于是,在修道院、教堂附近常常出现工艺作坊。一些来自于拜占庭的工匠在圣像画坊、银器作坊等地进行宗教艺术品的制作与加工。同时,牧师本身也进行着与宗教有关的艺术品的创作,包括圣经抄本、圣器、圣物等。此外,俄国的王公大臣也经常会向教会捐赠祭祀用的艺术品。因而,教堂、修道院是最早保存艺术品的机构,但并不能被称作是博物馆。
  这一传统_直流传至15世纪,例如:在莫斯科附近的圣三一·谢尔基耶夫修道院(图1)和其他教会中心就保存着极为丰富的艺术珍品:圣像、贵重的祭祀用品、艺术刺绣等等。15世纪末,古罗斯摆脱了蒙古鞑靼人长达两个世纪的统治,莫斯科开始成为政治中心的同时,也成为艺术文化中心。
  16世纪,在克里姆林宫内设立了兵器馆。一些外国的和俄罗斯本国的能工巧匠们一同在作坊里工作,使兵器馆从生产与修理武器的作坊和储存武器的仓库变成为艺术生产的中心。17世纪,工匠们在兵器馆内按照宫廷的要求创造艺术品如:圣像、《圣经》装饰本、金银器、刺绣等等,俄语论文范文,逐渐积累了大量的宝物。因而,克里姆林宫的兵器馆(图2)也堪称俄罗斯最早的实质意义上的博物馆。
  1689年,彼得一世当政,实行改革,为沙俄政权摆脱落后,使俄罗斯变成西方强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的改革方法也为俄罗斯的文化艺术事业、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发展期(17世纪-18世纪中叶)
  1697年至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这次旅行中,彼得不但在了解政治、军事、社会风俗上有很大的收获,也对文化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在西欧,他参观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并开始收集大量的绘画、雕塑著作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收藏品。这样的收藏活动具有启蒙性质,并在俄国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向民间征集宝石、古文献等文物的收藏鉴赏热潮。
  在此基础上,1714年,俄罗斯建立了第一座真正的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珍品陈列馆(图3),并于1719年对外开放,供人免费参观学习,目的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展品有矿石、动物标本、畸形人标本、兵器以及艺术著作,种类繁多、价值连城。珍品陈列馆是当时世界同类博物馆中最大的一家。
  彼得学习和引进西方经验的开放态度和对艺术品、收藏品收集活动的热衷和支持,以及开放珍品陈列馆,都为俄国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繁荣期(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后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在位期是1762年至1796年。在俄国历史上这位女皇与彼得大帝齐名,为俄罗斯国家的发展以及俄罗斯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正是这位女皇推动了俄国的博物馆事业进入巅峰时期。
  叶卡捷琳娜女皇在位时期采购了大量的艺术品,是俄国最多的收藏品拥有者。1764年,她首批采购的225件荷兰画家的著作运至圣彼得堡,藏于她的宫邸即私人博物馆--冬宫的艾尔米塔什(法语:隐宫)内(图4),该馆由此得名。据统计显示,女皇在位34年间,共收购1.6万枚硬币与纪念章、约2000幅画、3.8万册书籍等等。并于1764年至1789年先后建造了小艾尔米塔什和大艾尔米塔什。现在博物馆占有五座大楼,拥有从古到今世界文化的270万件艺术品,包括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100多万枚硬币、奖章和纪念章以及22.4万件实用艺术品,并成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18世纪后半叶,购买或艺术品主要为装饰王宫或庄园之用。俄罗斯上流社会艺术品收藏活动风行一时。收藏对象基本上是西方古典艺术著作。   尼古拉·鲁缅采夫伯爵(Rumyantsev,1754-1826),是一位外交家和文化庇护入。他毕生收藏与俄罗斯外交史有关系的书籍和古代手稿。最终把自己的全部收藏品遗赠给国家而创办了第一家俄国史博物馆(图5),1831年在彼得堡向公众开放。
  1836年,俄罗斯科学博物馆(前身是珍品陈列馆),在百科藏品的基础上创建了动物、矿物、植物等7个博物馆。1878年又开办了人类学与民族学馆。1949年开办了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博物馆。19世纪60年代,鲁缅采夫博物馆迁往莫斯科,成为莫斯科市第一家博物馆。
  这一时期是俄罗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大量的收藏品的收集推动了各类博物馆的建立。同时,不同专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也相继分离并建立起来。
  变革期(19世纪后半叶至十月革命后)
  19世纪后半叶,俄国的收藏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这和社会变化有密切关系,贵族文化逐步被平民文化所代替,而这时的收藏活动也多由商人和知识分子进行。被收藏的艺术品也趋向现实主义题材。
  这一时期的事业推动者是莫斯科的商人兼收藏家帕维尔·米开洛维奇-特列恰科夫。他于1856年开始收藏艺术品,并于1881年开放他的私人博物馆。1892年,他将5000件著作赠给莫斯科当局。1898年特列恰科夫去世后,莫斯科当局将其居所当做博物馆使用,并于1902年由艺术家兼建筑师维克多·瓦斯涅佐夫设计了一座俄罗斯复古风建筑,即现在的特列恰科夫画廊(图6)。
  莫斯科造型博物馆(现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是20世纪初十月革命前创建的大型博物馆(图7),于1912年正式开放,建馆资金由全国的私人募捐筹集。
  十月革命前,俄国共有213家博物馆,大部分集中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另外,在莫斯科的外省也相继创办了多家博物馆,并各具特色。十月革命后,全部艺术品被宣布为人民财产。苏维埃政府对旧政权下的不动产收归国有,将沙皇的皇宫、王公大臣的庄园以及贵族庄园全部改建为博物馆。至此,博物馆的种类更加丰富了。
  苏维埃政权下,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大力发展。各门类、各学科,各专业博物馆,国立、私立博物馆;纪念性、科普性博物馆等分门别类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被创立,使俄罗斯逐渐成为“博物馆王国”。
  根据以上四个阶段的历史沿革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艺术文化的载体,不仅有保存和收藏的功能,而且博物馆发展的各阶段也成为俄罗斯国家发展史中的特定坐标。观赏者在出入博物馆欣赏艺术的同时,艺术也深深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那么,在了解了俄罗斯的博物馆历史沿革后,我们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军械库(Kremlin Armaory)为例,着重介绍19世纪初俄罗斯最早的实质意义上的博物馆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
  克里姆林宫军械库,也被称为武器馆、兵器馆(图8),坐落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建于1808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军械库源于1508年的俄罗斯皇家兵工厂,直至俄罗斯的行政中心从莫斯科转移到圣彼得堡,这里一直是负责生产、采购、存储武器以及沙皇个人使用的珍宝、皇室起居用品等物品的机构。这里有很多门类的工艺作坊,莫斯科最好的手工艺人以及由外国聘请来的工匠都在这里工作,包括制造和修理武器的工匠(瓦丁兄弟)、宝石工匠(伽里拉·欧多基莫夫)、圣像画家(西蒙·瓦沙科夫)等等。1640年至1683年间,这里开办了肖像和绘画作坊,教授绘画和手工艺品制作的课程。1700年,军械库被俄罗斯沙皇个人的金、银、珠宝所充满,并成为其个人的皇宫珠宝密室。
  1711年,彼得大帝将主要的工匠大师都转移至圣彼得堡。15年后,军械库与克里姆林宫内的负责缝制皇室人员服装服饰的作坊、负责制作华丽马具的皇家马厩、珠宝作坊以及肖像画坊合并到一起,更名为“作坊和军械库”。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军械库博物馆的前身。1806年,亚历山大一世指定军械库作为莫斯科的第一公共博物馆,但是直到1814年,收藏才开始向公众开放。现在的军械库博物馆的建筑是1844年至1851年由俄罗斯帝国建筑师康斯坦丁·托恩(Konstantin Ton 1794-1881)设计修建的。从1852年至1870年,莫斯科著名作家亚历山大·维特尔曼(AlexanderFomicb Veltman,1800-1870)任军械库博物馆负责人。
  “十月革命”后,军械库的收藏来自宗主教圣器收藏室、克里姆林宫内的教堂、修道院以及私人收藏。其中一部分在20世纪30年代流于国外。1960年,军械库正式成为俄罗斯官方博物馆。两年后,宗主教圣器收藏室和十二使徒教堂被分配为军械库,以容纳并组建运用艺术博物馆。
  现今,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钻石基金机构组织总部的所在地。军械库拥有独特的俄罗斯的收藏品以及包括从5世纪到20世纪的西欧和东欧实用艺术。一些重要的收藏品包括俄罗斯的皇冠、莫诺马赫冠、“恐怖伊凡”的象牙宝座以及宝座上的饰品、奥尔洛夫钻石、雅罗斯拉夫二世的头盔、库兹马·米宁和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的军刀、12世纪出自梁赞的项链、金、银质餐具、印章、搪瓷制品、乌金雕刻、用金线和珍珠制作的刺绣、皇家马车、武器、盔甲以及俄罗斯帝国彩蛋中最全的“法贝热”特等品系列(图9)。
  特殊的收藏品以及克里姆林宫院内的位置决定了军械库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和装饰特征的特殊性。军械库博物馆的建筑的设计者康斯坦丁·托恩(图10),是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官方建筑师。他的主要著作是克里姆林宫内的救主基督大教堂、宏伟的克里姆林宫的改建以及军械库的设计建造。19世纪30年代,托恩将俄罗斯一拜占庭风格的复兴首先使用于救主基督大教堂的建设中,1837年托恩受命开始设计莫斯科的大克里姆林宫的同时,在同期建造了位于宫内的军械库。这个建筑的外观甚至比宫殿还要辉煌。建筑师在该建筑的外部使用了布满雕刻的圆柱,这些雕刻极具俄罗斯本民族的色彩。
  托恩在设计中善于综合应用各种可利用的风格,他关于古典主义有着自己独特的解读方式,他创造出了俄罗斯--拜占庭样式的折中主义风格建筑,而正是这一风格的建筑在托恩时期的俄罗斯占据了主导地位。
  军械库因其坐落位置的不同而与其他博物馆建筑装饰不同。同时,也因其收藏品的特殊、收藏历史的悠久而直接使其装饰效果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军械库建筑整体装饰风格是古典主义的,大气、华丽,装饰紧扣主题;但是,其中的经典装饰细节是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基本都是专门为军械库博物馆建筑量身定做、设计的装饰元素。这些装饰力求展示俄罗斯民族不屈的精神,展示沙皇至高无上的权利,含蓄地反映了该博物馆藏品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另外,在整体建筑的装饰细节中,依然可以看到巴洛克风格的明显痕迹。而且,这种风格的装饰十分精彩,烘托出了军械库博物馆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中的地位。在装饰特征上也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包容性、创造性尤其是对徽章图案浮雕的设计和使用。
  该建筑整体装饰可以说是简朴与华丽的完美结合,风格明确,装饰主题完全符合建筑背景,是19世纪中期俄罗斯博物馆建筑中民族装饰特色强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俄罗斯一拜占庭样式的折中主义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