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是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加速转变的。随着中俄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了解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中国的印象和看法由此逐渐发生了转变,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汉语专业以往是个冷门专业,学习汉语的学生也很少,俄语毕业论文,而现在它的考录比例却达到了30:1,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俄罗斯人对中国关注度的提高。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 2017年4月,全俄社会舆论探讨中心举行了一次有关中国的大型问卷调查。在回答“如何看待当前的俄中关系”的问题时,76%的俄罗斯人给予了肯定,否定性回答的比例只有14%,另有10%的人表示难以回答。其中,认为俄中保持着“友好关系”的比例为19%;认为两国保持着“睦邻关系”的比例为17%;认为俄中两国关系“正常、发展平稳”的比例为40%;而认为俄中关系“冷淡”、“紧张”、“敌对”的比例则分别为10%、3%和1%。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7月,俄罗斯也曾经进行了类似调查。将两次调查的数据相对比,我们看到了其中微妙的变化: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战略、经济伙伴”的比例从2017年的34%增加到了36%,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友好国家和盟友”的人则从22%增加到27%。此外,认为自己在“最近十年间对中国的看法没有变化”的比例从38%增加到45%,而认为自己“对中国的看法向坏的方向发展”的人则从12%下降到8%,降幅达1/3。令人关注的是,在关于“谁是当前俄罗斯最重要的亚洲伙伴”的回答中,受访结果表现出了很强的地域特点。俄远东地区的居民认为是中国;西伯利亚地区民众对印度、中国、日本一视同仁;中央联邦区更青睐中国和日本;而其他地区的俄罗斯人则青睐日本。总体来看,受访者心目中“俄罗斯最重要亚洲伙伴”的前三甲依次是日本(26%)、中国(21%)、印度(16%)。 中国在俄罗斯形象的提升不仅得益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推动,还来自于类似“俄罗斯年”、“中国年”、“俄语年”、“汉语年”这样的综合性交流活动的推动。据俄罗斯对华合作发展基金会的调查结果,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以来,俄媒体涉华月均报道量从此前的518篇次上升到834篇次,猛增了61%。其中,正面报道的比重从29.3%增加到39.2%,俄语论文范文,而负面报道的比重则从15,5%下降到12,1%。现在,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已不再是廉价商品和“倒爷”,而是高速发展的国家经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17年8月,全俄社会舆论探讨中心再次对俄罗斯153个居民点的1600人进行了“谁是俄罗斯最友好及最敌对的国家”的社会抽样调查,其结果显示,认为中国是“最友好的国家”的人数最多,占到了21%,而在2017年的同类调查中,中国排在了第3位;认为同中国的关系将会是“敌对的、紧张的”比例只有3%。该探讨机构主席瓦列里・费多罗夫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俄罗斯人心中“最友好国家”的原因,是近年来两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不断成熟的互利合作,特别是在上海合作组织内的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所造就的。 尽管中国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形象在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但是两国之间也还存在着其他的诸多问题。 2017年全俄社会舆论探讨中心的民意调查还表明,大多数俄罗斯人仍然对中国在俄经济存在的扩大存有戒备心理。例如,虽然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劳动力奇缺,但只有16%的俄罗斯人认为,可以允许中国企业和工人参与此地区的开发,而在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居民中,这一比例就更低,只有9%~11%;高达62%的俄罗斯人认为,允许中国企业和工人参与开发俄罗斯东部地区是危险的,不过,与2017年相比,这一比例还是发生了轻微的下降趋势,从64%降到了62%;而表示“难以回答”的受访者明显增多,从17%上升到了21%。关于俄罗斯商店里中国商品增多的趋势,持肯定态度的占36%,持否定态度的占56%(2017年的相应数据为25%和62%);关于中国人在俄购买产权,持肯定态度的占9%,持否定态度的占85%(2017年的相应数据为14%和82%);关于俄罗斯公司中中国劳务的扩大,持肯定态度的占15%,持否定态度的占78%(2017年的相应数据为14%和81%)。 实际上,不仅是对中国,对其他国家也一样,俄罗斯不欢迎外国投资者。全俄社会舆论探讨中心的调查显示:俄罗斯人不愿意外国资本流入俄罗斯,反对任何外国资金流入俄罗斯的人占到27%-80%(对各个领域应用外资的态度有不同),主张自由贸易的只占2%-16%,利益越大的部门,俄罗斯人越不愿意外国人进入,有近70%的被调查者明确反对外资进入石油、天然气、电力、采矿等高收益部门。俄罗斯人往往以怀疑或者敌视的目光看待外国人及其投资者,他们不愿外国人与之分利。俄罗斯的各级部门,特别是警察、司法部门,也没有保护外国投资者和外国人的意识,此外,俄罗斯的法学不健全,投资环境欠佳,投资的风险也比较大。 华人形象 2017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有很多优良品质,例如“勤劳”、“尊老爱幼”、“善良”、“守纪”、“求知欲强”、“工作效率高”等等。商品零售、建筑、种植业是中国人在俄罗斯就业的传统领域,相比较独联体国家的移民而言,中国人以勤劳和报酬低廉深得雇主的青睐,因而更容易被雇用。 但与此同时,受访者认为,中国人也有很多缺点,例如“外表邋遢”和“不讲卫生”等。《共青团真理报》在报道远东地区的中国劳工时认为:“他们的生活相当单调,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不分白天黑夜工作着,干着最脏的活儿。”在俄罗斯媒体的宣传中,凡是涉及在俄华人的照片,形象上大多为外表肮脏、举止不雅,这些极易招致俄罗斯人的反感,也令自己蒙受了损失,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被突然关闭的理由之一,就是市场的环境脏乱差。 关于改善中国人的形象问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俄罗斯代表处首席代表王春荣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头发梳得光光的,西服穿得好好的,皮鞋擦得亮亮的,再请上个好翻译。”此外,俄罗斯人十分看重商人的社会责任,因此华商在开拓俄罗斯市场时应重视参与各项公益事业,这关于改变华人形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波罗的海明珠”项目是圣彼得堡第一个规模最大并被赋予战略投资地位的国际化大型房地产综合开发项目,也是目前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公用投资项目,它将大大促进圣彼得堡市的经济发展,为当地创造大量税收、财政收入,促进大量就业机会,成为招商引资新的示范,给城市面貌带来新的景观。但项目运转之初在当地却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被部分圣彼得堡市民质疑为“中国城”。为了得到当地民众理解,波罗的海明珠股份企业出资200万美元建立阳光基金,对项目所在地的二战老战士进行帮扶,建立了两所孤儿院。此外,项目建设中专门辟出土地,建立医院幼儿园。这一系列方法得到了圣彼得堡市和俄罗斯联邦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 俄罗斯对华舆情的变化,传递给我们的重要信息就是:两国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沟通必将助推中俄关系的发展,以往中俄关系发展中“官热民冷”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民间的了解和交往。相比较而言,俄罗斯人对中国的了解比中国人对俄罗斯的了解更少,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情况在逐渐发生转变,俄罗斯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在逐步升温,一个全面而真实的现代中国的形象正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形成。 责编:吴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