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罗斯对华舆情的变化看中俄关系发展前景[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全俄社会舆论探讨中心对于中国已超过独联体成员甚至白俄罗斯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第一友邦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两国积极发展双边关系,广泛进行各种层次的沟通和交流,顺应了民意,民众给予了认同。俄罗斯对华舆情变化,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人民之间的友谊必将助推中俄关系的发展。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舆情中俄关系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4-0028-04
  
  舆情是一定社会空间内民众情绪和意向的总和,它集中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关于关系到社会进程的某些重要事件、现象、问题所表达出来的意见、信念、态度和主张。在中俄关系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两国社会中的相应舆情演化常常表现为两国关系变动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中俄政治关系的稳步发展,两国的经济、文化领域合作全面推进,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中俄两国在各自发展道路上都受到西方的挤压。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却接连受挫。在此背景下,中国越来越受到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研讨一下当前俄罗斯对华舆情的近况与特点,进而透视俄罗斯对华舆情变化的趋势与动因,会有助于我们略论预测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
  
  一、俄罗斯对华舆情的近况与特点
  
  俄罗斯一向重视社会舆情的调查与略论,目前俄罗斯两个最大的民意调查探讨中心――全俄社会舆情探讨中心(ВЦИОM)和列瓦达社会舆情略论中心(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Юрия Левады)――每天都在密切关注社会舆情的变动,以便不失时机地反映民情民意,为决策者提供咨询和参考。除此之外,民间的一些小型民调机构和学术团体也经常发布信息,跟踪社会舆情的演化。其中,对华关系是俄罗斯民调机构及学者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
  两国关系中最新的重要事件,是中俄外长于2017年7月21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共同签署两国政府对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这标志着中俄4300公里的边界全线勘定。俄方媒体迅速对此做出了反应。全俄社会舆情探讨中心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公告称,远东联邦区联邦安全局边境事务管理局局长瓦列里・普托夫对记者表示,边境管理者将从8月开始在新的边境线上工作,已经在哈巴罗夫斯克附近的十公里长边境地带建立了监督信号系统,安装了监控录影机、热视仪等设备,为这一界段建立了可靠屏障。该公告还援引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联邦委员会成员维克托・奥泽洛夫的话说,新的边界建立后,“直接的经济效益当然没有,不过正在讨论在大乌苏里岛(即黑瞎子岛)上建立自由经济区的可能性”[1]。这位议员承认,部分俄罗斯民众关于把黑瞎子岛一半交还中国的态度是“消极”的,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的要求本来要比这多得多。他认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社会舆论、行政长官和立法杜马在划界问题上的“积极态度”使俄罗斯的外交家们得以既划定了边界,又把大乌苏里岛的大部分留在了俄罗斯。目前,俄罗斯民众对这件事的反应总体来说是平静的,这与几年前的情况有明显不同。根据全俄社会舆情探讨中心2017年的民调数据,当时曾有52.7%的俄罗斯人反对向中国作领土让步[1]。
  俄罗斯人对中国和中国人印象的转变是进入21世纪后开始加速的。早在2002年,《中国青年报》驻莫斯科记者就曾报道说,俄罗斯老百姓对中国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印象。很多俄罗斯人还认为中国经济像从前那样落后,人们的衣着只有黑色、灰色等几种单调的颜色。当俄罗斯人从电视、报纸上看到中国到处都在建设高楼大厦,街上行人精神饱满、衣着入时的时候,才知道他们邻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绩。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印象和看法由此也发生了变化。多数俄罗斯人之所以能够认可中国,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汉语专业从前是个冷门专业,后来竞争则非常激烈,每30个考生中只能录取一个。从这就可以看出,俄罗斯人真的开始关注中国了。
  抽样调查大体可以反映一定社会空间的民众心理情绪。2017年8月25―26日,全俄社会舆论探讨中心对俄罗斯46个州、边疆区和共和国的153个居民点的1 600人进行了“谁是俄罗斯最友好及最敌对的国家”的抽样社会调查,其结果显示,认为中国是“最友好的国家”的人数最多,占受访者人数的21%,认为同中国的关系将会是“紧张的、敌对的”人只有3%;德国和白俄罗斯居“最友好国家”的并列第二位(12%)。美国以26%的票数位居“不友好国家”排行榜之首,格鲁吉亚以19%的得票列“最不友好国家”次席,英国、乌克兰以7%的票数并列第三[2]。该探讨机构主席瓦列里・费多罗夫认为,近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媒体的报道,让俄罗斯人民的情感天平出现了变化。费多罗夫认为,中国成为俄罗斯人民心目中“最友好国家”的原因,是中俄两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合作,特别是在上海合作组织内的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2]。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的同类调查中,列“最友好的国家”首位的还是白俄罗斯(19%),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才是德国和中国。
  2017年4月7―8日,全俄社会舆论探讨中心还进行了一次同样规模的、有关中国的大型问卷调查。调查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当说到中国时,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占首位的是“中国的商品、日用品和市场”(27%),然后依次是“人口众多、高出生率”(18%)、“国家蓬勃发展、经济取得巨大成就”(9%)、“商品质量低劣”(9%)、“廉价劳动力”(7%)、“古老的文化”(6%)、“人品好”(6%)、“长城”(4%)、“俄罗斯的威胁”(4%)、“两国人民的友谊”(3%)、“共产主义、共产党、毛泽东”(3%)、“中国功夫、成龙、李小龙、少林寺”(2%)、“中国烹调”(2%)、“中国大米”(2%)、“龙”(1%)、“中医学”(1%)、“瓷器”(1%)、“茶叶”(1%)、“人品差”(1%)、“其他”(9%)、“难以回答”(24%)[3]。
  在回答“你如何看待当前的俄中关系”的问题时,大多数俄罗斯人(76%)给予了肯定性回答,只有14%的受访者做出了否定性回答,另有10%的人表示难以回答。其中,19%的受访者称俄中保持着“友好关系”;17%的受访者认为两国保持着“睦邻关系”;40%的受访者认为俄中两国关系“正常、发展平稳”。而认为俄中关系“冷淡”、“紧张”、“敌对”的受访者则分别占10%、3%和1%。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7年7月进行的类似调查相比,几乎所有数据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战略、经济伙伴”的受访者从2017年7月的34%增加到2017年4月的36%,而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友好国家和盟友”的人则从22%增加到27%。另外,认为自己在“最近十年间对中国的看法没有变化”的受访者从2017年的38%增加到2017年的45%;而认为自己“对中国的看法向坏的方向发展”的人则从12%下降到8%,降幅达1/3。全俄社会舆论探讨中心所发布的如下两组调查数据,也许能更清晰地反映两年之间俄罗斯人对华舆情的变动。

  
  2017年全俄社会舆论探讨中心的民意调查还表明,大多数俄罗斯人仍然对中国在俄经济存在的扩大存有戒心。例如,尽管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劳动力奇缺,俄语论文,62%的俄罗斯人仍然认为,允许中国企业和工人参与开发俄罗斯东部地区是危险的,只有16%的受访者认为是有益的;而在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居民中,这一比例就更低,只有9%~11%。不过,与2017年相比,这一戒心已经弱化(从64%到62%),而表示“难以回答”的受访者明显增多(从17%到21%)。具体而言,2017年受访者关于俄罗斯商店里中国货增多,持肯定态度的占36%,持否定态度的占56%(2017年的相应数据为25%和62%);关于中国人在俄购买产权,持肯定态度的占9%,持否定态度的占85%(2017年的相应数据为14%和82%);关于俄罗斯公司中中国劳务的扩大,持肯定态度的占15%,持否定态度的占78%(2017年的相应数据为14%和81%)。
  有意思的是,受访者关于“谁是当前俄罗斯最重要的亚洲伙伴”的回答表现出很强的地域特点。俄远东居民明显倾向于中国;西伯利亚受访者对印度、中国、日本一视同仁;中央联邦区的受访者比较看好中国和日本;其他地区的俄罗斯人则青睐日本。总的来看,2017年受访者心目中“俄罗斯最重要亚洲伙伴”的前三甲依次是日本(26%)、中国(21%)、印度(16%);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的选比分别为3%、2%、1%和1%;另有30%的受访者表示“难以回答”[3]。
  
  二、俄对华舆情变化趋势与动因
  
  俄罗斯对华舆情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这里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个体人的因素,也有国家和民族集体形象的因素;既有突发性事件的作用,也有长期量变到质变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考察俄罗斯对华舆情的演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也不能把中国的形象与中国人的形象截然分开。
  俄罗斯汉学家、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和上海合作组织探讨中心主任、《俄罗斯与中国》杂志总编辑亚・卢金对“俄罗斯人如何看中国”问题有过专门探讨,他把中国形象在俄罗斯的变迁划分为沙皇俄国时期、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卢金认为,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随着俄罗斯人对中国了解的逐步加深,中国在俄罗斯的形象总的来说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大多数俄罗斯人对中国形象越来越尊重,越来越有好感,但同时也有不安。卢金的这种分期法和对于中国在俄形象的总体评价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
  1917年以前是中国在俄形象的第一阶段。18世纪以前,俄国对中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西欧,俄国内的西方派认为中国对世界进步无可取之处,甚至可能会对欧洲文明形成威胁。19世纪以后,斯拉夫派在俄罗斯崛起,该派在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上,主张将中国文明和斯拉夫文明视为独立于西欧文明之外的人类文明。这段时期,俄罗斯政界对中国形象的负面看法占据上风,但是先知先觉的俄罗斯文化界人士对中国却非常向往。俄罗斯文学巨匠普希金、从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走出来的早期中国学家比丘林、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等对中国文化都情有独钟。至于普通老百姓,由于缺少交流的渠道,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甚少。苏联时期是中国在俄形象的第二阶段。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将曾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视为反帝斗争的盟友。20世纪50年代成了两国的“蜜月”期。苏中交恶后,长时间的意识形态大论战终于酿成边界上的流血冲突,双方的形象都大大受损。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的启动,苏联的汉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出现松动,一些人认为应学习中国模式进行改革,中国在俄形象开始重塑。后苏联时期是中国在俄形象的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刚刚从中苏对抗中解脱出来的俄罗斯民众,特别是边境地区的民众对中国的评价非常高,但这一热情很快就被中国商品的质量问题和部分在俄中国人的不检点行为所击退,喜欢猎奇的俄罗斯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的大事渲染,助长了“中国人口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后来,随着俄“休克疗法”陷入困境,俄罗斯政治思想界的欧亚主义回潮,俄语论文,兼顾东西重新成为政界的方向标,于是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也呈现出一种矛盾心态:钦佩它的飞速发展,又对它强大起来以后的行动感到担心。
  尽管中国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形象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好,但也不能不指出,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许多俄罗斯人对中国抱有根深蒂固的负面认识。卢金在他新近出版的作品《熊心目中的龙――中国在17―21世纪俄罗斯的形象》中曾指出,尽管近十年来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体形象在俄民众眼中越来越好,但他们对许多所见到的中国人却印象欠佳。据俄远东学者调查,在远东的中国人受欢迎度很低,比许多国家差。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接触主要是在自由市场上。尽管许多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的到来活跃了当地商业,但多数人认为许多中国人不太遵纪守法,销售的货品质量不高。因此俄罗斯学者建议中国今后应该采取方法,开展文化外交,增进俄民众对中国人的好感,为两国关系发展增加民意厚度。
  其实,近年来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提升不仅得益于中俄最高领导人的推动,还来自于类似“俄罗斯年”以及“中国年”这样的综合性交流活动的推动。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透露,在中俄互办“国家年”期间,俄方共派出约500个代表团对华进行访问,其中140个是副部级以上的团体。据俄罗斯对华合作发展基金会2017年4月所做的调查结果,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以来,俄媒体涉华月均报道量从此前的518篇次上升到834篇次,猛增了61%。其中,正面报道的比重从29.3%增加到39.2%,而负面报道的比重则从15.5%下降到12.1%。现在,相当一部分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已不再是廉价商品和“倒爷”,而是快速发展的国家经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实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中俄两国在夯实物质基础和人文社会基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俄中关系目前处于双方交往史上的最好时期。这一事实促使双方在更高水平上开展经贸合作。统计显示,中俄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从2000年的80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481亿美元。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长适应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说明两国经济领域合作越来越具有实质化内容,这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惠。
  全俄社会舆论探讨中心对于中国已超过独联体成员甚至白俄罗斯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第一友邦的民意调查结果,并没有出乎学者们的预料。近年来两国积极发展双边关系,广泛进行各种层次的沟通和交流,顺应了民意,民众给予认同是合情合理的。难怪俄罗斯媒体在2017年5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即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前夕报道说,在很多俄罗斯人心中,过去的伟大“中苏友谊”又回来了。
  
  三、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略论
  
  俄罗斯对华舆情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人民之间的友谊必将助推中俄关系的发展。回顾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是两国关系大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前些年中俄关系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缺少民间的了解和交往,因而造成了“上热下冷、官热民冷、政热经冷”的弊端。相比较而言,俄罗斯人对中国的了解比中国人对俄罗斯的了解更少、更差。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情况在悄然改变。俄罗斯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在逐步升温,一个全面而真实的现代中国的形象正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形成。许多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认识已经大大改观――经济快速发展、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神舟飞船上天、世界航天大国、自制新型战机、神奇的中医、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了新中国的闪亮名片。

  展望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我们有理由感到乐观。
  首先,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为中俄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社会民众基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需要。两国都需要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以便集中精力解决来自敌对势力的安全威胁和国内的经济发展问题,这是决定未来中俄关系走向的根本因素。特别是,两国都需要在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方面相互支持与合作。俄罗斯有车臣恐怖分裂势力的问题,中国存在台独、疆独和藏独的问题。两国作为睦邻友好合作的邻邦,对对方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完全的支持,这种相互支持是两国赢得打击三股势力胜利的重要外部条件。
  其次,保持并继续推进中俄友好关系是中俄两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中俄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使两国间不再有任何历史遗留问题,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及重大的矛盾和分歧。中俄已建立起来的高层互访和高层定期会晤机制,为今后加强和发展两国关系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双方已决定将2017―2017年“国家年”倡导的“世代友好、携手共进”精神发扬光大,将“国家年”期间富有成效、深受人民喜爱的活动传承下去。从明年起两国将分别举办“俄罗斯文化节”和“中国文化节”,轮流举办“中俄教育合作周”、“中俄青少年交流周”、“中俄大学生艺术联欢节”、“中俄电影交流周”等活动。2017年和2017年双方还将举办中国“俄语年”和俄罗斯“汉语年”,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将进一步扩大。
  第三,现实的国际形势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近年来持续稳定发展,现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建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1996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首先提出来的,当时最主要的动因是两国都面临西方的压力,需要结成这样的关系,以便应对和摆脱艰难处境。经过十年的考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给双方带来了互利双赢的回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今后一个时期,大国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会继续下去,而且俄美、中美力量对比相对悬殊的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中俄仍需要相互借重,密切协作,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当然,中俄关系的良好发展前景并不意味着两国未来的对外政策会逐渐趋同,也不意味着两国会结成某种针对第三国的政治同盟。中国外交属于典型的防御性外交,和俄罗斯相比,中国并没有面临那样迫切的安全压力,因此一般也不会采取咄咄逼人的激进外交手段。中国更愿意在“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对话化解国际上的分歧和压力。因而,在未来国际关系和中俄关系的构建中,中国既要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又要在具体过程中坚守自己的准则和利益。可以断言,俄罗斯对华舆情的变化是两大邻邦的福音,中俄关系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全俄社会舆论探讨中心.俄罗斯的新边界[EB/OL].(2017-07-24).http://wciom.ru.
  [2]俄罗斯人与中国人重新成为兄弟[EB/OL].(2017-09-04).http://wciom.ru.
  [3]全俄社会舆论探讨中心.俄罗斯人想同中国友好,但是有距离[EB/OL].(2017-04-16).http://wciom.ru.
  [责任编辑:初 祥]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