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大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学”格局为视野,以“个体生存”的女性“自我”为切入点,以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略论学、女性主义批评等理论为探讨措施,本论文对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著作中的女性自我书写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与梳理,提出“女性自我书写”与“女性个体生存观”等概念,试图建立起世纪之交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自我书写创作批评的整体框架,并对相关现象进行适当的命名与阐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大陆出身的华人女作家纪实性著作中的自我书写文本在海外时有获奖并在国内图书市场大量刊行,跨族裔、跨文化的身份与女性性别视角构成其创作立场、写作策略与华裔新移民文学中男性写作、亚裔后代的女性西语写作,以及大陆女性文学、纪实文学的异同,考辨其文化立场与审美追求的特异性会为世界华人文学、大陆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提供有益的借鉴。由于种种原因,国内文学批评界虽然在华人女作家探讨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对其纪实性自我书写创作现象尚缺乏整体性认知与逻辑性概括,语言的限制与文本流通是主要原因,批评者对文本文学性及作家西化立场的质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以西文原创的文本是否在一定的程度上迎合了西方读者的“东方性”想象,以中文原创的文本是否主观性地褒扬了作家的西方经验?针对这一问题的争议实际上遮蔽了对其具体文本思想意蕴与艺术质地的深入剖析。论文所涉及大部分文本的相关评论尚不多见,从生存本位、女性“自我”存在、文化建构、审美特质等视角进行论析的文章几乎没有。通过文本细读与理论辨析,论者发现作家的创作意图主要在于站在人本主义立场上对个体存在的女性“自我”身份进行追寻与探究,本着还原或者把握对象“本真意义”的批评准则,突破民族、政治、伦理等意识形态批评模式对创作现象进行开掘,能够对相关误读加以勘正,为华人女性文学创作批评提供一个新的视点。
论文拟在以下几个方面揭示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文本的客观意义:
首先,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个体生存意义上“人”的“自我”,通过文本把女性还原成“个体生存的”人,这是一种“生存论”的观点与人本主义立场;第二,是性别视野中的女性“自我”,强调被遮蔽在男权政治、家族利益与集体天空之下的女性主体性自觉;第三,是“现代人”“存在”意义上的哲学探析。作家认同存在主义的人生悲剧观,着力表现人物如何通过行动的“选择”找到真正
【关键词】:欧美华人女作家 个体生存观 自我书写 精神追寻 生存突围
中文摘要5-8 英文摘要8-11 导论11-25 第一部分 创伤性记忆与女性“自我”的发现25-79 第一章 童年记忆与“孤儿”心理26-35 第二章“饥饿的女儿”与“多余的人”35-42 第三章 情爱之殇与女性之思42-63 第四章“逃离意识”与人生选择63-79 第二部分 精神漂泊与女性“自我”的认知79-113 第五章 连根拔起与生命再植80-92 第六章 身份危机与“自我”确证92-96 第七章“现实准则”与多样的婚姻96-104 第八章 情爱所托与涉渡之筏104-113 第三部分 现代性人格建构与女性自我认同113-154 第九章 生命体验与价值确证114-128 第十章“自由人”与“身份”指认128-138 第十一章 时代女性与双性视野138-146 第十二章 边缘性作家与“第三空间”立场146-154 第四部分 审美书写与女性自我实现154-199 第十三章 承传与扬弃157-166 第十四章 人本主义立场与大文化视野166-172 第十五章 叙事策略与个性化话语172-186 第十六章 审美特质与观念更新186-199 结语199-203 注释203-210 中文参考文献210-215 英文参考文献215-217 后记217-219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目录219 ,西语专业论文,西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