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5年,《国画月刊》分正、续两期刊出的“中西山水画思想专号”,是抗战以前我国民间学术团体组织的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用其编者的话来说,这次活动至少有两种意义:一、介绍西洋绘画知识,扩大眼光,使得认清自己,认清他人,洞悉利弊之所在,而知所取舍;二、比较中西艺术之质量,究其盛衰之所当然,而知所警励,努力以谋取我国艺术之复兴。毫无疑问,这次活动意味着中国画艺术经历了清末民初以来面对西学的挑战、冲击以及自身盲目的回应以后,在中西画种和各种不同的文化立场之间展开真正富有成效的对话的必要性和迫切感。“专号”虽然提示以山水画为讨论的焦点,但介入讨论的各种文本实际上广泛涉及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及广义上的绘画的发展条件和价值标准。本文力图通过对介入讨论的各种文本的释读,揭示这些学者、艺术家奉持的价值标准的差异点,以期对这场讨论的学术状态有所认识。在20世纪初叶以来持续不断的类似的问题的讨论中,认同危机总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本文也试图予以关注。
【作者单位】:
“中西优劣”是中国美术领域百年来议论纷纭的话题;在理论认识和语言实践中我们究竟有多少进步,同样是言人人殊;本文在“评判”与“理解”之间,倾向马克·布洛赫选择的准则--—“‘理解’才是历史探讨的指路明灯”①。确切来说,我想重读七十年前在上海刊行的《国画月刊》, ,西语论文题目,西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