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人心里的建筑似乎总与西方理论中的建筑有所不同,近年来随着各方面的发展,诸多世界著名建筑师前来中国寻求大显身手的机会,然而普通大众却似乎不买他们的帐,许多受人瞩目的重大项目的方案及工程都有过支持者与反对者旗鼓相当,针锋相对的经历。这其中必然包含这样一些问题,即中国人心目中的建筑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人在面对传统建筑与新建筑时,究竟持怎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建筑才是中国人真正需要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课题尝试通过对中西建筑的伦理功能进行比较,考察中西在建筑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的差异,用人文科学的视角略论其中的原因,以反思和批判的态度来重新看待我们的传统建筑和当代建筑,塑造一种新的建筑审视角度--建筑的秩序感。
“伦理功能”是应“现代性”之呼而出现的概念,它包含了自我批判的成分,与“权力功能”、“知识功能”并置,是人用以使自身成为主体的措施之一,以关照人最广泛最本质的精神活动--主体化--中展现出来的共同气质为任务,而“建筑的伦理功能”是指人看待及影响于建筑时具有共同特征的主体化方式。人既作为有机体,又作为主体,在面对建筑物或建筑活动的时候,主动的探究及检验内在秩序感的本能与行为过程。秩序感作为一种本能是首要存在的,而在对秩序感进行修改,也就是学习掌握的过程中,除了秩序的知觉外,意义的知觉大量发挥影响。
本课题首先在导论部分阐述了探讨的意义与概况,在第一章中,着重于探讨的理论基础,分别对建筑的伦理功能、建筑的秩序感以及比较探讨的方式措施问题进行论述;第二章论述了中西建筑有关美学态度与装饰意义两方面的伦理功能比较;第三章从空间的角度,第四章从社会的角度论述了中西建筑伦理功能的比较;第五章则立足当今,通过对现实问题中,中西建筑所面临的考验对比,来论述在现代性问题及未来趋势方面建筑的伦理功能所应承担的责任;最后总结全文,提出以“艺术化生存”作为重新认识建筑的秩序感的对策,为本课题划上一个暂时的休止符。
【关键词】:
摘要4-5 Abstract5-7 导论 问题的提出:当代建筑的问题7-14 第一节 我们的建筑的问题7-12 一、我们离“现代”有多远?7-8 二、当代建筑的问题8-12 第二节 课题概况12-14 一、探讨的目标12 二、探讨的措施12 三、探讨的框架12-13 四、探讨的局限13-14 第一章 建筑的伦理功能比较与秩序感原理14-31 第一节 建筑的伦理功能的维度14-19 第二节 中西建筑问题比较的各种层面19-26 第三节 建筑的秩序感原理26-31 第二章 中西建筑有关美学态度与装饰意义的伦理功能比较31-44 第一节 美学的承诺:不纯粹的建筑的伦理功能31-40 第二节 装饰的意义:超越建筑的多重伦理功能40-44 第三章 中西建筑有关空间概念的伦理功能比较44-56 第一节 空间概念:建筑伦理功能的最直接表达44-48 第二节 安居的意义:建筑伦理功能的最高目标48-51 第三节 城市空间形态:秩序感塑造伦理功能51-56 第四章 中西建筑有关社会的伦理功能比较56-63 第一节 整体与个体:建筑伦理功能的社会性异同56-58 第二节 模件的意义:中国建筑伦理功能的根本实现方式58-60 第三节 历史街区的价值:秩序感对抗“不感”60-63 第五章 中西建筑面向未来的伦理功能比较63-72 第一节 建筑的伦理功能的转移63-65 第二节 建筑的景观化65-68 第三节 建筑的家庭化68-69 第四节 建筑史的终结69-72 结语 艺术化生存:重识建筑秩序感的个人意义与社会价值72-75 ,西语论文网站,西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