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城市物语[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西班牙的世博物语:这个国家不止有斗牛和弗拉明戈舞。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对老一辈上海人来说,不知道南市发电厂,那他的上海人的身份是要打折的。从南浦大桥上往西看,可以见到发电厂的标志性烟囱,如今,这座上海第一代工业建筑将经历角色转变――改建为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
  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城市最佳实践区就是这一主题的注脚。实践区北区为模拟生态街区。经过层层遴选,全世界13座城市的实物案例将云集于此。中区是由4组厂房改建的展馆区,来自全球37座城市的37个展馆鳞次栉比,归拢在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等各个主题之下。南区是一座主题馆和一个主题广场,由南市发电厂改建的主题馆将被命名为“未来城市的探究”。
  城市最佳实践区50个城市参展案例中,西班牙独占5例:马德里案例将落户北区模拟生态街区,巴塞罗那等4个城市将在中区建造展馆加以展示。
  
  马德里馆:一座房子,一棵树
  
  一座竹屋,一棵空气树,马德里馆用返璞归真的方式阐述了人、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房屋和树木构成了古典地中海城市的典型格局,竹屋的原型是马德里南部Carabanchel的一座运用于社会住宅的前卫建筑,出自伦敦外国事务建筑所的建筑师艾・扎・保罗之手,曾获得英国建筑师皇家学院大奖。艾・扎・保罗也是2017年爱知世博会西班牙馆的设计师。
  “参选时,马德里还提供了许多其他社会住宅的展示案例,但竹元素与中国文化最契合,因此选择了竹屋。”马德里展馆项目经理王飞介绍说,“‘竹节虚心’向来是古代君子的写照,竹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上海与竹有关的记忆很多,夏日手中摇的竹扇,床上铺的竹席,西语毕业论文,天井里的竹躺椅,都诉说着上海人家的老故事。然而空调的普及让竹扇渐渐成了诗里的意象,高楼住户也不会把椅子搬下18层楼乘凉,像过去那样与街坊闲话。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城市的繁华,冲走了一些城市原生态的人文内涵。
  根据规划,这次带来上海的竹屋占地2923平方米,是一座长方形的4+1层建筑,建筑表面覆上一层竹材,玻璃门窗隐藏在“竹肤”后面,从内打开竹窗,阳光可透过玻璃洒进室内。建筑外侧有一部滚梯可将参观者直接送达四层。竹屋屋顶装有太阳能供电装置,足以负担展馆一半的需电量。
  竹材为建筑提供了保温、除噪、遮光的功能;冬季遮风挡雨,夏季防晒防热。负责竹屋复制工作的同济建筑设计探讨院副所长赵颖谈到,“建筑材料本土化,传统化,这或许会提供一种新理念。”城市最佳实践区内每个细节都代表着一种未来可能的城市形态。
  竹屋的环保属性体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而竹屋的人文属性――城市与人的和谐也是其入选世博的原因。“竹屋是马德里政府提供给城市低收入者的廉价甚至无偿住宅,相当于国内的廉租房。”王飞谈到。这座以公益为目的建造的高品质住宅似乎是西班牙社会福利的一个缩影。“竹屋内将原汁原味地保留一部分住宅格局,世博期间,人们可以通过参观竹屋体验到马德里市民的生活。”
  紧挨竹屋而建的“空气树”是一个公共空间,抑或一个广场。空气树是直径12米的十边型钢结构建筑,安装自动开启的百叶窗以及直径为7米的引风机提供通风,树内从上到下每一层都以热带植物环绕,温度比外部下降8至10度。这棵“树”完全以回收材料制成,能源自给(屋顶安装有太阳能板)。空气树是一个多功能空间,世博参观者可以在这里休憩聊天,并通过内部投影更多地了解马德里这个城市。
  原版空气树坐落在Vallecas区Ecobulevar(生态大道)上,是马德里人应用环境技术营造出的一个人文空间。马德里是座历史名城,文化气息异常浓烈。市内各式各样的凯旋门有1000多个,有街心广场300多个,广场大多配有喷泉和绿化。广场为马德里市民提供了一个社会、文化和艺术交流的场所,而空气树将广场浓缩在一个10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内,遮阳防热,风雨不侵,人们可以在此安适地会面、休憩,这正体现了西班牙人的生活理念――那就是艺术地生活。
  公共空间折射出马德里的传统生活方式,在广场上享受地中海城市的阳光,欣赏行为艺术,观赏街头艺术家的表演,或者什么都不做,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王飞谈到,“这棵‘树’代表着共同生活,传达了开放、交流、接纳的城市价值观。”上海世博口号“少一点冷漠”流露出上海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人文缺失,而公共空间及其意象的扩张将补充城市的精神内涵。
  
  巴塞罗那馆:“双面镜”
  
  巴塞罗那展馆的外墙是块“双面镜”,用一种特殊玻璃制成,普通的镜子只能让人看到一个平面,但这种镜子既能让馆内的人欣赏镜面所折射出的巴塞罗那风情,又能让馆外的人清楚看到馆内发生的事。
  展馆将展示巴塞罗那的老城区复兴项目CiutatVella和创新城区Poble-Nou22@。自中世纪保存至今的老城区与拥有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创新城区安然栖身于同一座城市,这是许多关注上海历史遗产保护的都市人理想的状态。“新老城区的结合以及‘双面镜’的设计都暗合了同一主题――提醒人们既要着眼未来,又不能忘记过去。”巴塞罗那市政厅理事长伊格纳西・卡德鲁斯表示。上海的深苑老宅和石库门弄堂藏着这个城市的似水年华,如何在科技潮金融潮中安身立命,延续海派记忆,是许多“沉迷”老上海往事的都市人所牵挂的。或许巴塞罗那馆会给我们带来答案和惊喜。
  根据规划,展馆内将立两面相对的镜子,每块长30米,高6米,西语论文题目,由10块小镜子拼接而成,形成一条长廊。参观者置身其间仿佛徜徉在巴塞罗那的一条巷子里。在镜子之间15米的范围内,将有5个半开放的正方形空间,每一个空间的外墙都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巴塞罗那城市生活投影到展馆内,每天播放的视频内容都不尽相同。
  展馆内还将设有一块公共区域,在那里,巴萨罗那厨师带来的地中海美食将挑动游客的味蕾,巴萨罗那当红歌手也会呈上一场视听盛宴,而镜子中呈现的内容将根据这些不同的主题进行变化。
  巴塞罗那馆巨型镜子的上方,将是一块巨大的亚麻布,它就像无边无际的天篷在展馆顶部浮动。巴塞罗那的天空会通过卫星实时投射到天蓬上,参观者仰头便可望见地中海的蓝天白云,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巴塞罗那的晨昏变化。
  卡德鲁斯表示,巴塞罗那一面是海,一面是山,城市空间因无法扩展而非常有限,规划这座城市颇似“螺蛳壳里做道场”。然而,这座西班牙名城拥有堪称人类建筑史象征的圣家族大教堂,时间在这座建筑面前停滞,而得天独厚的地中海风情浸润在它的文化、艺术、美食、建筑等方方面面,使这座城市的作用力远远超越了地域的局限。
  在巴塞罗那馆方案发布会上,台上衣冠楚楚的嘉宾旁边,有位衣着休闲的年轻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个名叫GuimValls的巴塞罗那人是个环保自行车爱好者,他两个月前从2017年奥运城市北京出发,日前恰好抵达上海,他还将穿越欧洲大陆,最终于2017年到达另一座奥运城市伦敦。Guim Valls将世博的绿色语言行动化。这位西班牙人的愿望是,将上海世博会的信息传达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