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西 2017年第11期[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档案: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吴志强教授、博导
  2017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
  建设部成都灾区灾后安置规划总规划师
  亚洲规划学院联合会主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同济大学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探讨院副院长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探讨所所长
  
  吴志强教授有太多的头衔,其中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人疲惫不堪,然而这并不妨碍他总是带着标志性的微笑出现,亲切而谦和。
  
  上海采风:上海2017年世博园区规划是您最满意的著作吗?为什么?
  吴志强:不是,肯定不是。同济的思想就是永远创新,我觉得每一个著作都会留下很多遗憾,下一个著作一定会超越前一个,一生都在不断地产生遗憾因而才有超越。对我而言,2004―2017年设计的上海世博园区规划超越了以前的设计,而到了2017年都江堰灾后重建的规划又超越了世博会的规划。永不满足、不断超越自己,这也是我们同济设计能够生生不息的精髓。
  上海采风:可以具体介绍一下上海世博园区规划相对以前的设计超越吗?
  吴志强:2004―2017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在思考中华智慧的问题,在中国上海跨越黄浦江两岸进行规划,怎样才能创造出代表未来中国的空间形态,而不是沉睡在历史的中国,这是当时主要考虑的问题。
  当时共有国际顶尖的十家设计机构参与投标,在这样的前提下面对强大的西方形态、西方城市规划、建筑文化的冲击,怎样找出真正属于中国的空间形态?我觉得有一点是一定要体现的: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智慧在当代体现在哪里,把握住这种智慧就可以说是为人类的城市空间形态做出了贡献,而不是永远跟随在西方智慧之后。这也是在我心中一直涌现的一种呼唤,就是“新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的选址是在黄浦江两岸,因此方案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两岸缝合,用设计手法将两岸连接在一起。西方的缝合是浦东浦西各设桥墩拉索道相连接,把两岸的不同风貌完全用同元素缝合,这是典型的西方智慧。而我们最终采用的缝合是两个不同极端的互相吸引,完全是自然的连接。浦西的区域是已经完全都市化的土地,在大量的文化建筑中置入一个个绿色点缀;而浦东是在尚未都市化的大量开敞绿色空间中加入少量都市文化元素。将两岸的建筑空间抽象之后,我突然发现这就是一幅中国的阴阳图!所以这种缝合是两极的自然吸引。
  在应用中华智慧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跳出了受熏陶多年的西方形态逻辑。现在我们采用的这种做法是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而这种做法大大减少了黄浦江上的建设投资,西班牙语论文,450米宽的河道上下6公里长,采用同化缝合的形态需要多大的投资啊,瞧,这就是中华智慧的力量!
  我们中国的设计师都受到多年的西方教育,如何将中华文明融入其中进行超越,是我们这代设计师最需要做的。
  上海采风:那么都江堰的灾后重建规划是如何超越世博园区规划的呢?
  吴志强:都江堰的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可以说不仅是我个人,也是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一次飞跃,当然这个飞跃是基于2004-2017年世博园区规划时期已有的一些思考
  灾后我第一时间赴灾区,都江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满目疮痍,满眼废墟,然而只有最老的都江堰本身仍然毫无损伤地在正常运作,跟山水融为一起,真的太了不起了,当时的情景真的让我想要跪倒在此,拜倒在这种中华智慧脚下。两千多年前做的设计仍然在运作,因为他是完全认同了自然的规律。在这样大的灾难面前可以说是两千年的文明屹立不倒,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此这次的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我们试图应用这种智慧,让城市和山水真正融为一体,彻底打破现代主义的规划构图,让两千年的文明一脉相承。设计完全遵照都江堰自然山体水系的带状分布,配上大型绿化带设置住宅区与网状功能区,形成七条巨大的带状形态,与都江堰老城区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只“鹤”。每个住宅区都面对大面积的绿地与水景,既留有足够的灾难逃逸区又保证了最佳的景观,山水、城市全部融为一体。
  我要感谢我的一百多名设计院的同事,在地震发生后他们多次跟我赴灾区第一线,而且是完全志愿的、完全自费的。在这种背景下,这次的设计有了更加淋漓尽致的感情投入,面对今天的城市问题,面对当今被现代主义框定的模式造成的僵化问题,这将是彻底的突破。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重新挖掘并应用在设计当中,这可能是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最最快乐的事。
  上海采风:您这些关于中西文化的心得和感悟会对您的教学产生什么作用?
  吴志强: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要建立二十一世纪的包豪斯设计联盟。德国德骚和魏玛包豪斯学校的校长都非常支持这样的想法,在新的世纪要重新定义包豪斯。我认为新的包豪斯的教育首先应该从只关注微观的设计中跳出来,走到城市中间去,因为都市问题是当今最大的问题。第二,新的包豪斯联盟应该从物质转向精神层面或者说文化层面,因为许多问题是物质层面无法解决的。第三,从功能主义转向生态主义,不仅仅着眼于人和物的对话,还有物和世界的对话。这是我认为的二十一世纪设计教育的发展倾向,得到了许多国际设计教育界的认同。
  上海采风:关于一名世博参观者,您能否给出一些参观的建议看点?
  吴志强: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看到过一些世博会规划的内容,但是你一定不知道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埋下了很多code(密码),为了在世博会开幕的时候带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针对不同的参观人群,我们分别有不同的设计,这次我就针对我们上海的年轻参观者讲一些看点:
  第一,城市最佳实践区建议大家去看那些1:1的建筑模型,这也是世博会历史上的首次尝试。全世界最好的建筑实例完全按照实际大小制作,并且进行了生态技术的更新,这会是非常震撼的看点。第二,虚拟现实的网上世博会将会是年轻人非常感兴趣的看点,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了解世博会并且观看展馆并且参与活动。第三是看世博会的市政设施,比如路灯、喷泉、能源系统等等都代表着未来城市设施,西语论文,是采用最新的技术、采用太阳能等自然能源运作的。还有最佳实验区的大规模LED街坊,整个街坊的照明灯、环境灯等所有的灯光全部由LED组成。这些未来的空间景象通过世博会可以预先体验,关于年轻人来说应该是会非常自豪的事情。第四,各个国家的主题是非常吸引人的,我建议年轻人参观主题馆的时候更多地关注非洲馆、拉丁美洲馆、太平洋岛国的联合馆等等。因为对这一代青年人来说,有太多的机会去发达国家参观和感受,而非洲、拉美、大洋洲这些国家相对了解很少,很少有机会去。这些国家馆会把他们最最精华的东西呈现出来,我认为反而应当更多地关注这些主题馆。最后一个建议就是,关于居住在上海的青年人来说,应该尽早去看世博会,并且在晚上参观世博会。世博举办时间正好是上海比较炎热的季节,晚上天气凉爽,而且世博会的夜景会非常美,又正是年轻人精力充沛的时候,所以一定会有非常美好的参观体验。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