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处于同一时期,都为人类创造了无数艺术瑰宝,特别是建筑设计,各具高超的艺术构思。文章以建筑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明代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典型建筑的略论,探索中、西艺术思想的差异,进而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明代;文艺复兴;建筑 前言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繁荣发展的朝代,在建筑、造船、制瓷、纺织等诸多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后波及至欧洲各国,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基本处于同一时期,都产生了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 一、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建筑 明代建筑样式以继承宋代为主,但在建筑形态、结构规划上更加雄伟壮阔。文艺复兴建筑产生于意大利,后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展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明代建筑和欧洲文艺复兴建筑都是在继承早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创造了许多杰出的建筑著作。 (一)享誉世界的中国宫殿――紫禁城。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兴建,始于明永乐4年(1406年),西语论文题目,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虽已历尽沧桑,却依然可见当日的壮丽与辉煌。故宫的建筑外围构成一个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的矩形,矩形平面内,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做公务政事之用,“内廷”做生活起居之用,依据其功用的不同,其建筑风格与气氛也迥然不同。时至今日,故宫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宝库的经典之作,令后代观者对其艺术构思敬佩不已。 (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美第奇府邸。美第奇府邸由设计师米切罗佐(michelozzo)在1444年至1460年为美狄奇(Medici)家族主持建造,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府邸建筑的代表作。该建筑整体形式并不完全对称,立面墙垣分为三层。底层由粗糙石块构成,有明显的表面凹凸和很深的砌缝。二层墙面比较光滑,但仍有较大砌缝。三层石块表面光洁且没有砌缝。这样的设计使建筑和谐统一、富韵律美,西语论文网站,既有流动性又有稳定感。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已经冲出了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枷锁,既是艺术上的进步,更是思想上的解放和人性自由的表现。 二、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设计风格略论 中国经济在明代发展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材料、技术、工艺等都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为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明代初期的封建帝王在土木营造方面,继承了自秦汉、隋唐以来的贪求高巨、宏阔的文化传统。因此,故宫的巨大规模和雄伟气势,不仅是高超建造工艺的结果,更是封建社会皇权思想的高度体现。在建造规划上,故宫严格遵循了《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准则,处处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在区域划分和功能分类方面,故宫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排布形式上,采用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但在细部也有巧妙细致的变化。 与明代故宫规划严整的布局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出更高的自由度,追求整体效果的均衡与协调,而不刻意安排形式上的绝对统一。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是继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后的新一风格,一反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峭拔,摆脱了宗教的桎梏和神秘感,表现出和谐优美的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建筑主张从古典建筑中寻找灵感,追求人性美,是人文主义观念的体现。尽管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在各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总体上对古典和理性的追求是相同的。 从设计风格上看,明代宫殿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都具有比较严格的形式,体现出统一、严谨、理性的视觉效果。但两者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和文化意蕴又有所不同,明代宫殿的规整、宏大是传统理学思想和至高无上的皇权体现,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更多的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具有更自由、科学的设计思想。因此,在艺术表现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科学性、人文性要高于明代宫殿建筑,而明代宫殿则显出更强的政治性和精巧性。 三、中西设计思想比较 明代宫殿建筑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虽不能完全涵盖中西方设计思想,但在特定的时间、文化、政治背景下,依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某些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方设计思想的共通性和互异性。 (一)集群性和个体性。中国的建筑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它的集群性。与西方一般崇尚单个、突兀的建筑不同,中国的建筑往往是群体的组合,这一点故宫体现得最突出。中国人有“求同”的价值取向,凡事讲究和畅通达,这直接作用了建筑形式的集群性。在同一时间、空间内的各个艺术单体,应该是彼此融合、彼此呼应的,相互间有较强的联系,进而构成具有统一风格的艺术系统。相反地,西方艺术更追求个性的表达,不强调整齐划一的系统性,认为艺术品应该建立在独立自由的意志之上,表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 究其根本,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人思想性格的异同。中国人向来讲究“中庸之道”,群体意识较强,容易受群体思维倾向的作用。在工作生活上,中国人做事力求稳妥不求高显,体现出较强的“合群”思想。相反的,西方人性格外向,个性张扬,重视自我价值的体现,生活中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人精神的表达。 (二)伦理性和科学性。北京故宫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都有较强的秩序感,形式严谨、结构精准,但两者在思想上又有很大的区别。北京故宫中轴对称的布局,既代表帝王的意志,也是儒家尊卑等级思想的体现。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崇尚古典主义和理性主义,反对中世纪哥特式的神秘和宗教性质,提倡个性解放,在结构、造型的设计上,结合了科学的略论措施,特别是力学、透视学等。 中国重伦理、西方重科学,这与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有关。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儒家思想的浸透,尊卑等级意识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纲常伦理是中国人不能轻易违背的做事原则,因此在艺术著作,也经常强调“礼”、“义”的重要性。相较而言,西方人思想开放,对客观世界有较强的探究欲望,精神上崇尚自由解放,比较重视科学探讨。所以,在两种思维方式的驱动下,中西方艺术展现出各自不同的面貌和风采。 (三)“天人合一”和“人本主义”。“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古代皇帝即为“天子”,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利。广泛意义上讲,“天”就是自然,“天人合一”说明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人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而欧洲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本主义则是将人作为万物的尺度,人造物应该以人为本,人的需求才是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受这两种观念的作用,中国艺术注重“气”和“神”,西方艺术重视“形”和“色”。中国艺术并不局限于实体物象的表现,而注重艺术氛围和精神意韵的创造,比如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就是通过简单的墨色应用展现空间和意境的变化。 相应的,西方油画在抒情达意时则常采用浓重的色彩和繁厚的笔触,借以表达强烈的个人情感。 结语 明代是我国设计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初期与末期也有很大的不同。文艺复兴是欧洲艺术史上的一次重大思想变革,从迷信“神权”到追求“人性”,开启了人性解放的大门。通过对特定时期典型建筑的对比,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中西方设计思想的异同性,中国设计师应该认清异同,去粗取精,吸收西方设计思维的精华,使本国设计在创新性和人性化方面得到突破,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注释: [1] 王振复.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P211. [2] 刘玉才,许树安,阴法鲁.中国审美文化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P312. 参考文献: [1] 桑德拉•塞德尔(美)著,徐波译. 探析欧洲文艺复兴文明[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 唐骅.视觉艺术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郑国玺.马克思主义思维措施探讨[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4] 于倬云. 紫禁城始建经略与明代建筑考[J].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0年03期. [5] 焕力. 中国明清进步思潮与欧洲文艺复兴[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年12期. 作者信息: 刘玉磊(1985年11月--)女,河南郑州,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工业设计方向),09级探讨生 |